命运攸关的时刻_滑铁卢具有世界意义的一瞬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滑铁卢具有世界意义的一瞬间 (第2/4页)

命运之神双翼在扑扇。只有靠近大本营才使他安定:好歹他的军队离开皇帝的军队只有三小时的急行军的路程。

    格鲁希在倾盆大雨中告别。他的士兵在那软如海绵的泥泞土地上缓缓地追赶着普鲁士人,或者至少朝着他们估计的布吕歇尔及其人马所去方向移动。

    卡卢之夜

    北方的大雨哗哗下个不停。拿破仑的部队在夜色苍茫中像群落汤鸡似地缓慢前进,每个人鞋底上的烂泥约有两磅重。无处宿营,没有房屋,没有隐蔽处。海绵般的湿草使士兵无法在上面休息——只好总是十个或十二个士兵挤在一起,背靠背地坐在倾盆大雨中睡觉。皇帝自己也不得休息,他焦躁不安地去。由于能见度差,侦察失灵,侦察兵的报告极其混乱。他还不知道威灵顿是否应战,也没有从格鲁希那里得到关于普鲁士人的消息。于是他自己不顾风雨大作,在深夜一点钟,沿着前哨阵地向在雨雾中透出光线依稀而朦胧的英军营地走去,直至大炮射程之内。他在拟定进攻计划。直到曙光初露时,他才回到卡卢小茅屋,回到他那可怜的大本营;在屋里他发现了格鲁希发来的头几份急件,关于普鲁士人撤退的消息含糊不清,但毕竟有一些追踪普鲁士人的宽人心绪的诺言。雨渐渐地停了。皇帝在房间里焦躁地来回踱步,注视着微露晨曦的地平线,看看天日最终是否愿意显露出来,以便做出决定。

    清晨五点——雨已停止一一做出决定的内心疑云已经消散。命令已经下达,全军要在九点钟做好进攻的准备,传令兵向各个方向飞驰而去。不久响起了集合的擂鼓声。直到这时,拿破仑才躺到自己的行军床上睡了两个小时。滑铁卢的早晨

    早晨九点,部队还没有完全集合起来。三天大雨浸透的泥泞土地增加了每次运动的困难,妨碍了炮兵的转移。太阳渐渐露头,在刺骨的寒风下发出亮光,但这不是光芒四射、预示幸福的奥斯德立兹的阳光,这种北方的光线只是阴沉沉地显得一片昏黄。部队终于准备就绪,在战役开始之前的现场,拿破仑再次骑上他的白马巡视整个战线。旗帜上的雄鹰像在狂风中作低空飞翔,骑兵勇敢地挥舞着自己的军刀,步兵将自己的熊皮帽挑在刺刀尖上致敬。所有战鼓擂得震天价响,号手向统帅吹起响亮的欢快乐曲,可是所有这些嘹亮的声音都被声震全军、由七万士兵异口同声发出的低沉洪亮的欢呼声“皇帝万岁!”所淹没。

    拿破仑二十年来的任何一次检阅都没有他这最后一次的检阅壮观和热烈。欢呼声好容易才逐渐地停了下来,十一点整——比预定的迟了两小时,迟了致命的两小时!——他才向炮手发布了向山冈上穿红色军服的人开炮的命令。随后“勇敢者中最勇敢的人”内伊率领步兵部队向前推进,拿破仑的决定性时刻开始了。这次战役曾得到无数次的描述,可是人们仍不厌其烦地去阅读瓦尔特·司各特对激动人心的战役变化的壮观场面的描述和司汤达对其细节的描述。战役是伟大的,而且无论从远处和近处来看,就像从统帅的山冈和从胸甲骑兵的马鞍上来看一样,都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一部紧张和戏剧性的艺术品,它充满了恐惧和希望不断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最危急的灾难性时刻戛然而止,战役成了一种真正悲剧的样板,因为这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了欧洲的命运,拿破仑生存的幻想焰火像枚火箭一样,再次壮丽地升上天空,后来又颤抖着掉了下来,永远熄灭。

    法队从十一点至一点向高地发起了冲锋,占领了一些村庄和阵地,一被击退,就又发起进攻,成千上万具尸体布满了这座空旷泥泞的山冈,这边和那边都筋疲力尽而毫无进展。双方军队都已疲惫不堪,两个统帅都深感不安。两人都知道,胜利将属于首先得到增援的人,是威灵顿从布吕歇尔那里得到增援,还是拿破仑从格鲁希那里得到增援。拿破仑一再神经质地拿起望远镜,向那边频频派出新的传令兵;如果他的元帅及时赶到,那么奥斯德立兹的太阳将再次普照着法国大地。I格鲁希失误

    与此同时,无意识地掌握了拿破仑命运的格鲁希已按照命令于六月十七日晚出发,正在按照规定的方向追击普鲁士人。雨已停止。昨天第一次尝到火药味的年轻的连队士兵在那里像在法国一样无忧无虑地前进,他们还没有看见敌人,始终没有发现遭受打击的普鲁士军队的踪影。

    正当元帅在一户农家匆匆吃早餐时,他们脚下的土地突然轻轻抖动了起来。大家都在注意倾听。一再传来低沉的隆隆响声,声音传到这里即消逝:这是炮声,是从远处(并不太远,至多三个小时的路程)传来的炮声。几名军官接照印第安人的方法伏在地上,倾听声音的方向。这种来自远方的隆隆炮声持久而低沉。这是来自圣·让的炮声,是滑铁卢战幕揭开了。格鲁希召集了会议。他的副司令热拉尔激烈地要求:“必须迎着炮火方向前进!”另一名军官表示同意:到那边去,快些到那边去!他们所有的人都认为皇帝遭遇上了英国人,一场艰苦的战役已经开始。格鲁希拿不定主意,他已习惯于服从,胆怯地坚持一纸手令,即皇帝规定的跟踪追击普鲁士人的命令。热拉尔看到他犹豫不决,便更加激动。“迎着炮火前进!”这位副司令的要求在二十位军官和文职人员面前听起来像道命令而不像是请求,这激怒了格鲁希。他更加强硬和严厉地说,只要没有接到皇帝变更的命令,就决不允许背弃自己的职责。军官们非常失望,只有隆隆炮声划破这片可怕的寂静。

    热拉尔作了最后的尝试:他恳求至少准许他率领自己的师和一些骑兵奔赴战场,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