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4页)
第五章 杨坚一边和众大臣一起向陛下道喜,一边乘众人向陛下道喜的当儿,从宽大的袍袖里取出手绢,悄悄抹了抹额头和脖颈上凉浸浸的汗水… “打出山门去!打出山门去!一定要打出山门去!” 少林寺慧忍和尚一边咬牙念叨着,一边弯腰从少溪河里一左一右各舀了满满的一桶水, 一路上滩下坡、过桥上阶,快步如飞地朝寺院奔去。脸上的汗珠和着桶里溅出的水花,一路飞溅在乱石野径上。 这几天,官府在山下嵩阳城西红沙校场高筑擂台、招兵选将的消息传到山寺之后,慧忍几次求师父允许自己按寺里的惯例,打出山门、下山打擂,应官府招选。可是师父根本就不理会他的话。 慧忍脚不粘地的从少溪河边一口气直奔到僧院灶房前,将桶架在锅沿上,一左一右的桶底一翻,两大桶水便掀到了几围粗的一个大铁锅里。 水一下子漫了出来。 慧忍放下大木桶,见几个头皮刮得亮着油光的小沙弥们正蹲在灶前,极有兴味地看着一个老僧从怀里掏出一根涂有硫磺、专意用来取火的芝麻秆儿,再拿一根燃了半截的香头对着芝麻秆凑去,只听“嗤”地一声,火便点着了。老僧小心地捧着那火儿,把堆在灶前的一把油松碎叶点着了,小心地塞进去,引着了灶中的枝枝杈杈。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沙弥顺手拉起炉旁一个巨大的风箱来。风箱“呼嗒呼嗒”有节奏地响着,眼见灶洞里的树枝树干之类哔哔剥剥地一边炸响着、一边旺旺地烧了起来。 在寺院,如这些提水、烧灶、拉风箱、守殿、种田、打扫院落等各样活计,都是由众僧轮流值守的。 今天轮慧忍和另外三个师兄提水,四人各跑了几趟,终算把那粮食囤一般的大铁锅提满了。 慧忍站在那里眼望着灶火,心里却盘算着最后再去找师父一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在寺里已整整做了三年多的和尚了! 虽已是初秋季节了,正午的日头仍旧有些烤人。慧忍心内焦急,汗便不停地出着。僧衣早被汗水溻得透湿,紧巴巴地贴在前胸和后背上。他抓起衣角一边忽忽啦啦地扇着一阵风,一边已拿定了主意:再去求师父一回!这回师父要是再不允准,自己就一直跪着再不起来了。 心里这样想着,两只脚早已匆匆溜过各处殿堂,转眼就来到了方丈室外的青砖大平台上。 一俟踏上方丈室的平台,慧忍不觉就放慢了脚步。 他蹑手蹑脚地走到门旁,躲在一丛竹子后面先探头朝屋里看了看,见师父此时打坐在一张蒲团上,背朝着门,面朝着一尊佛像正专心禅坐呢。 出家人最忌讳的就是心神躁动、言行张惶。前两次,师父见自己张张失失的模样,没等自己说话就先教训了自己一通。结果他都没提下山的事,师父便佛拂袖而去了。后两次,师父虽听他说完了要下山打擂的事,却根本就没有理会他。 为了使自己镇静下来,他长呼了两口气,双手合十,闭着两眼默默念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念了会儿佛,再朝屋里看看,师父仍旧还是那样跏趺打坐着一动不动。慧忍不觉有些躁意泛了上来。站在方丈室外,竟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转来转去的。烦乱中,一只手无意撞着了揣在胸前衣袋里的一对翠镯。 翠镯“铛玎”一声发出脆响。 慧忍忍不住把翠镯拿了出来。 翠镯凉浸浸的,凝碧欲滴。握在手中即刻有一缕凉意顺着掌心沁入心脾。他握着镯子,透过禅林泻下的光流随意打量了一眼,心内不觉一喜:“啊?明天要下雨了?” 嵩山一带有二十多天都没有落一场雨了。山下的秋庄稼多已卷了叶子。官府和百姓们天天都在求佛祈雨。师父大禅师也领着众僧做了多次的法会,念诵金钢祈请文,祈求天降甘霖、普渡众生。 这场雨下来,百姓们可就有救了。 慧忍手中的这对翠镯中青碧中隐着些深碧的翠纹。若在灯下或是太阳下仔细打量,这些翠纹好似飞翔着的凤凰。只是,每逢风雨到来之前,镯内的翠纹便会变得昏暗莫辨,看不大清花纹图形了。待天气将要转晴之前,纹痕又会重新清晰起来。 这一对能预兆晴雨的翠镯,是很多年前一个春天,波斯国的国王派遣使者千里迢迢地赶到大周皇宫,馈赠给大周国主的爱女——宇文贺公主的珍贵礼物… 宇文贺是大周国主的第一个女儿。 当年,武帝小心翼翼地抱着他花朵般新诞龙庭的小女儿,令内史拟诏:大赦天下,免去 民间百姓经年所欠赋税。另外,诏告在京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待小公主满月那天,朕还要在皇宫大宴群臣和各国使节! 后宫诞下一位小公主,按理不过是一样极平常的事。武帝如此惊喜,实在是有些原故在内的:一是后宫嫔妃虽为武帝已有好几位皇子了,小公主却是他的第一个女儿诞生龙庭;其二,这位小公主的生母是他患难与共的爱妃李娥姿所生;其三,李妃临盆遇到了罕见的难产。就在众人皆已感到绝望之际,母女俩竟然出人意外的化险为夷了。 说来,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