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神功慑敌 (第5/11页)
文武官员,已忘了皇爷在座,不自禁地喝起采来。 苗王一边,却是惊呼。朱昶此刻要杀他可说易如折枝,但他没有跟踪下杀手,只冷峻地道:'本将军仰体皇爷慈悲之德,饶你不死!'说完,向场子中央退去… '且慢!' 一声沉喝,震得人耳鼓发麻,人随声到,场中央多了一个人,所有在场的,全为之心头剧震,这人的身法太快了,快得使人看不清,仿佛他原本就在场中。 朱昶止步回身,只见入场的是另一个苗装汉族中年。 '阁下有何见教?' '挑战!' '这是最后一场…' '知道!' '有条件吗?' '比剑!' '奉陪,阁下如何称呼?' '苗宫首座护法宇文一雄!' '阁下对"剑道"很有心得?' '这不该你动问!' 朱昶心念疾转,如果自己此刻使用随身断剑,传扬开来,将来在中原道上多有不便,势必为大理国带来困扰,当下回头向殿廊武士道:'剑来!'一名武士立即从兵器架取下一柄青钢长剑,送入场中。 '空空子'似已窥知朱昶心意,不由默默点了点头。 苗宫首座护法宇文一雄缓缓拔出佩剑,剑身映着灯光之光,泛射出耀目光辉,不言可知,这是一柄不凡的剑,只见他一抖腕,剑尖芒吐八尺,看得人心头泛寒。 双方互道了一声:'请!'各占地位,拉开架式,双方的起手式均极诡异,大异一般剑术。 兀立,凝视。 气氛再趋紧张,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双方的气势中含有可怕的杀机。 一刻! 两刻! 时间在栗人的死寂中消逝,谁也不曾动一下,甚至连眼都不眨。 逐渐,宇文一雄的额际,鼻端,沁出了粒粒汗珠。 一些精于剑道的,纷纷站起身来,意料中双方只要一出手便可分出胜负,这等绝顶剑手比剑,是与众不同的。 但谁也不知道朱昶是采取保守的态度,他要等对方先出手,以考验自己的剑术,不然,根本不须耗上这多的时间。 苗王一方的高手,一个接一个的起立,紧张之情,溢于言表。 互阵之中,双方各胜两场,这一场是决定性的比拚。 逐渐,宇文一雄的身躯开始颤抖,这说明了他技逊一筹。 朱昶本可出手了,因为对方意志已懈,但,他仍一动不动,人与剑似已凝为一体,在高明人的眼睛中,这是'剑道'的极致,足以杀人于无形。 苗王子古不花频频拭汗,黑脸变得狰狞无比。 段皇爷情不自禁地低声向'空空子'道:'国师,想不到这孩子有这高的造诣!''空空子'道:'皇爷,恐怕还不止此!' 公主段瑞芝插口道:'杨公公,少师的功力究竟有多高?''空空子'一笑道:'很难说,总之难逢敌手了!''那岂非成了天下第一高手?' '武学浩瀚如海,没有所谓第一,只有高低之分。''比杨公公如何?' '高出甚多!' '这倒是件罕闻,徒比师高…' '师徒者,名份而已。' '杨公公,你看…他并未出手呀?' 场中,朱昶姿势完全不变,宇文一雄身形却是摇摇欲倒… '空空子'得意又感叹地道:'天生奇材,连老夫也叹为观止了!'突地,宇文一雄口角溢出两股鲜血,蹬蹬蹬连退数步,几乎栽了下去,手中剑拄地支撑,喘息不止。 所有在场的,全被这前所未闻的一幕惊得呆了。 宇文一雄声音微弱的道:'为何不下手?' 朱昶徐徐收剑,口里道:'皇爷不喜流血。'说完,转面疾行数步,扶剑,躬身,朝殿上施了一礼,然后回到原先位置。 苗王子等一窝蜂下了场,每个人的面色,都难看到极点。 '空空子'起身,道:'本国师宣布比武结束,敝国方面侥幸胜了一场,求婚一节,照规矩免议,现在请各位到宾馆…'苗王子古不花气呼呼地道:'不久本王子会再度前来拜候,现在告辞了。'天耳峒主孟丘朝上一揖,道:'敝人等就此拜辞,一切听候老王爷裁夺。'一挥手,纷纷掉头而去。 朱昶心中暗笑,化外之人,礼数完全不懂。 '空空子'大声道:'彼虽失仪,我们却不可失礼,礼宾官代皇爷送客,并予馈赠!'吩咐完毕,转头请示了皇爷,然后又宣布道:'散班!'所有武士及文武官员,齐齐肃立,躬身。 段皇爷悠悠起身,与公主离去。 '呀!呀!' 欢呼声如春雷骤发,这是对'镇殿将军'的钦崇,也是对武士的至高敬礼。 朱昶先不知所以,待恍悟之后,忙举手中剑向四周答谢,这场面,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空空子'招呼了一声朱昶,师徒俩双双出殿而去。 回到'涤尘殿',已是四鼓时分,仰山慕水忙分别服侍师徒俩更衣漱洗,殿内已重新排了一桌酒菜,菜式不多,但十分精致,师徒俩入席更酌。 '空空子'兴致勃勃,举杯道:'孩子,为师的敬你一杯!'朱昶赶紧起立,惶恐地道:'弟子不敢接受师父敬酒,算弟子敬师父,谢成全之德!''哈哈哈哈,孩子,不管谁敬谁,我们干杯!'朱昶恭谨地双手捧杯,喝了下去,然后替师父斟满,这才归座。 '孩子,皇爷对你期望甚殷,盼你能完成使命,收伏"十八天魔",以靖武林。''徒儿誓尽棉薄,达成上命。' '希望不久为师的仍在此设宴,为你祝捷!''敬谢师父关爱!' '你愿尽兴一游大理国名胜吗?' 朱昶略作思索,歉然道:'请师父宽宥,弟子想即入中原!''也好,心有所挂,则无法尽兴,留待异日吧!''弟子何时可以起程?' '后日如何?' '礼遵师命!' 川滇道上,一个青衫蒙面书生,一颠一跛地踽踽独行。 书生装束,蒙面,佩剑,跛足,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他,便是习成绝艺,返中原报亲仇,伐群魔的朱昶。 一年多的岁月,中原武林业已面目全非,从江湖人物的传言里,朱昶听到不少惊心动魄的新闻。 通天教兴起于开封,教主是谁,无人知道。 八座'通天分坛',分在各地开坛,势力覆盖了整个中原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