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十六 (第5/12页)

 大名(府南少东。元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魏县。十五年二月复置。永乐九年移于今治。北有惬山,东南有卫河。)

    魏(府西少北。旧治在县西。洪武三年迁于此。南有魏河,又有新旧二漳河,下流俱合于卫河。)

    南乐(府东。南有繁水,北入于卫河。)

    清丰(府东南。元属开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西南有澶水,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谓之繁水。)

    内黄(府西南。元属滑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北有卫河。东有繁水。西有洹水。西北有回隆镇,有回龙庙巡检司。嘉靖三十六年,漳河决于此,入卫。)

    浚(府西南。元浚州治在浮丘山之西。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徙治于山东北之平坡。嘉靖二十九年复徙城于山巅,即今治也。东有大伾山,一名黎阳山,又名清澶山。西有卫河。北有淇水,自河南淇县流入,经县南,东入于卫,谓之黎水,亦谓之浚水。又西有长丰泊。西南有新镇巡检司。)

    滑(府西南。元滑州。洪武二年四月省州治白马县入焉。七年三月降为县。西北有卫河。东南有老岸镇巡检司。)

    开州 洪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濮阳县省入。(大河故道在城南,正统十三年,河决入焉。景泰五年塞。)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州南。旧治在县东北,洪武二年以河患迁于古蒲城。南有黄河故道。东南有朱家口,正统十三年,河决于此。又南有大社口,万历十五年,河复决焉。又东南有大冈巡检司,本治永丰里,寻徙竹林,后徙大冈。)

    东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及长垣县。弘治三年九月复置,属府。万历中,仍属州,其旧治在今县南。洪武初,徙今县西。弘治三年始徙于今治。南有黄河,有杜胜集巡检司。)

    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卢龙(倚。东南有阳山。西有滦河,自开平流经县境,有漆河自北来入焉。东有肥如河,经城西入于漆。北有桃林口关。)

    迁安(府西北。北有都山。东有滦河。又北有刘家口、冷口、青山口等关。)

    抚宁(府东少南。旧治在阳河西,洪武六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迁于兔耳山东。东南滨海。又东有榆河,又有阳河,一名洋河,俱自塞外流入,俱东南注于海。东有山海关。洪武十四年九月置山海卫于此。北有抚宁卫,永乐元年二月置。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东有一片石口,一名九门水口。)

    昌黎(府东南。西北有碣石山。东南有溟海,亦曰七里海,有黑阳河,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北有界岭口、箭捍岭等关。)

    滦州 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南滨海。东有滦河,又南有开平中屯卫,永乐元年二月自沙峪移置于此。)东北距府四十里,领县一:

    乐亭(州东南。南滨海。西有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东曰胡卢河,西曰定流河,各入于海。景泰中,胡卢河塞,定流河独自入海,其水清碧,亦谓之绿洋沟。又西南有新桥海口巡检司。万历四十三年移于滦州西之榛子镇。)

    延庆州(元龙庆州,属大都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永乐十二年三月置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曰延庆州。(西有阪泉山。南有八达岭。东北有妫川,俗名清水河,下流注于桑乾河。又西南有沽河。东南有岔道口,与居庸关相接。关口有居庸关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年置。建文四年,燕王改为隆庆卫,隆庆元年曰延庆卫。东南又有柳沟营,隆庆初,置城于此,为防御处。)领县一。东南距京师百八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永宁(本永宁卫,洪武十二年九月置。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县于卫城。妫川在西。东有四海冶堡,天顺八年置。西北有靖胡堡,东南有黑汉岭堡,北有周四沟堡,俱嘉靖中置。又有刘斌堡,万历三十二年所置也。)

    保安州(元属上都路之顺宁府。)洪武初,废。永乐二年闰九月置保安卫。十三年正月复置州于卫城,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旧州城在西南山下,景泰二年移于雷家站,即今治也。西南又有涿鹿山,涿水出焉。西北有磨笄山,亦曰鸡鸣山,又有鹞儿岭。又桑乾河在西南,自山西蔚州流入,东有妫川来入焉,谓之合和口。西有甯川,亦入于桑乾。东有东八里堡、良田屯堡、麻谷口堡,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南有美峪守御千户所,本在州西之美峪岭,永乐十二年置。十六年二月徙于董家庄。景泰二年又移于此,与山西蔚州界。)东南距京师三百里。弘治四年编户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万历六年,户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

    万全都指挥使司(元顺宁府,属上都路。)洪武四年三月,府废。宣德五年六月置司于此。领卫十五,(蔚州、延庆左、永宁、保安四卫俱设于本州县,)守御千户所三,(广昌、美峪二所,亦设于本处,)堡五。东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

    宣府左卫(元宣德县,为顺宁府治。)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保定。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建谷王府,永乐元年迁于湖广长沙。西有滦河,源自炭山,下流入开平界。南有桑乾河,洋河东流入之。又有顺圣川,延袤二百余里,下流亦合于桑乾河。北有东西二城,其东城为顺圣县,元属顺宁府,西城为弘州,元属大同路,洪武中俱废。天顺四年修筑二城。又东北有大白阳、小白阳及龙门关等堡。东南有鸡鸣驿堡。北有葛峪堡。西北有长峪口、青边口、羊房等堡。)

    宣府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