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五 (第4/9页)
妾所犯事理重者,直隶发充国子监膳夫,各省发充附近儒学膳夫、斋夫,满日为民,俱追廪米。犯轻充吏者,不追廪米。其待诸生之严又如此。然其后教官之黜降,生员之充发,皆废格不行,即卧碑亦具文矣。诸生上者中式,次者廪生,年久充贡,或选拔为贡生。其累试不第、年逾五十、愿告退闲者,给与冠带,仍复其身。其后有纳粟马捐监之例,则诸生又有援例而出学者矣。提学官岁试校文之外,令教官举诸生行优劣者一二人,赏黜之以为劝惩。此其大较也。诸生应试之文,通谓之举业。《四书》义一道,二百字以上。经义一道,三百字以上。取书旨明晰而已,不尚华采也。其后标新领异,益漓厥初。万历十五年,礼部言:“唐文初尚靡丽而士趋浮薄,宋文初尚钩棘而人习险谲。国初举业有用六经语者,其后引《左传》、《国语》矣,又引《史记》、《汉书》矣。《史记》穷而用六子,六子穷而用百家,甚至佛经、《道藏》摘而用之,流弊安穷。弘治、正德、嘉靖初年,中式文字纯正典雅。宜选其尤者,刊布学宫,俾知趋向。”因取中式文字一百十馀篇,奏请刊布,以为准则。时方崇尚新奇,厌薄先民矩矱,以士子所好为趋,不遵上指也。启、祯之间,文体益变,以出入经史百氏为高,而恣轶者亦多矣。虽数申诡异险僻之禁,势重难返,卒不能从。论者以明举业文字比唐人之诗,国初比初唐,成、弘、正、嘉比盛唐,隆、万比中唐,启、祯比晚唐云。 自儒学外,又有宗学、社学、武学。宗学之设,世子、长子、众子、将军、中尉年未弱冠者俱与焉。其师,于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择学行优长者除授。万历中,定宗室子十岁以上,俱入宗学。若宗子众多,分置数师,或于宗室中推举一人为宗正,领其事。令学生诵习《皇明祖训》、《孝顺事实》、《为善阴骘》诸书,而《四书》、《五经》、《通鉴》、性理亦相兼诵读。寻复增宗副二人。子弟入学者,每岁就提学官考试,衣冠一如生员。已复令一体乡试,许得中式。其后宗学浸多,颇有致身两榜、起家翰林者。 社学,自洪武八年,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正统时,许补儒学生员。弘治十七年,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送入读书,讲习冠、婚、丧、祭之礼。然其法久废,浸不举行。 武学之设,自洪武时置大宁等卫儒学,教武官子弟。正统中,成国公朱勇奏选骁勇都指挥等官五十一员,熟娴骑射幼官一百员,始命两京建武学以训诲之。寻命都司、卫所应袭子弟年十岁以上者,提学官选送武学读书,无武学者送卫学或附近儒学。成化中,敕所司岁终考试入学武生。十年以上学无可取者,追廪还官,送营cao练。弘治中,从兵部尚书马文升言,刑《武经七书》分散两京武学及应袭舍人。嘉靖中,移京城东武学于皇城西隅废寺,俾大小武官子弟及勋爵新袭者,肄业其中,用文武重臣教习。万历中,兵部言,武库司专设主事一员管理武学,近者裁去,请复专设。教官升堂,都指挥执弟子礼,请遵《会典》例,立为程式。诏皆如议。崇祯十年,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提学官一体考取。已又申《会典》事例,簿记功能,有不次擢用、黜退、送cao、奖罚、激厉之法。时事方棘,无所益也。 译文 选拔举荐贤才的方法,大致有四种途径:一是学校,一是科目,即科举考试,一是荐举,一是铨选。 学校用来教育人才,科目用来选拔人才,荐举用来广泛招揽人才,铨选则根据才德安排人才,天下的人才选用全部包罗在这些途径里了。 明朝制度,科考项目很多,卿相都从这里出来,学校则是储备人才以应考,以便分科选拔官吏的地方。 直接由学校任官的,也是科举选拔的次一等,此外便属于杂流了。 这样,进士、举贡、杂流三条途径一并采用,虽然有偏重,却没有偏废。 荐举兴盛于开国之初,后来因为专门采用科举考试而罢除。 铨选则是入官的开始,舍弃此途便没有别的路子。 这四种途径清楚地详细记载本末,而二百七十年间选取人才碍失的绿故可以看清了。 科举必定经由学校,而由学校做官可以不经由科举。 学校有二类:一是国学,一是府、州、县学。 府、州、县学诸生进入国学的,纔能够获得官位,不进入国学的不能获得官位。 进入国学的,通通把他们叫做监生。 举人入国学读书叫举监,生员叫贡监,有品级官员的子弟入学叫荫监,捐纳资财而入国学的人叫例监。 同一类贡监,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 同一类荫监,有官生,有恩生。 国子学的设置从明代初年乙巳开始。 洪武元年,下令有品级官员的子弟以及通晓文义的百姓中的杰出人物,一并充任学生。 选拔国琦、王璞等十多人,在宫禁中陪侍太子读书。 入朝在谨身殿应对,姿态状貌明净秀美,对答安详温雅。 太祖高兴,于是鬯厚地赏赐他们。 天下已经安定,下韶选择府、州、县学诸生进入国子学。 又选择年轻的举人赵惟一等以及贡生董呆等入国子学读书,赐给他们衣服、供帐,命令他们在各司先实习做官之事,叫做历事监生。 选取其中特别英明敏悟的李扩等人到文华殿、武英堂讲学,叫做小秀才。 其才识学问优秀富赡、聪明俊爽伟岸之士,让他们尽量博览群书,研究昌明道术德行和经时济世的学问,以期望有大的作用,叫做老秀才。 开初,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来改建在鸡鸣山下。 随后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以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僎、典簿等官职。 分六堂来安置诸生,六堂名称叫做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 国子学旁边用来让诸生住宿,叫做号房。 供给丰厚的生活费用,每年一定的季节赐给布帛彩绢和衣服鞋帽。 正旦节、元宵节等佳节,都要奖赏遇节钱。 孝慈皇后在监中储积粮食,设置红仓二十多座,供养诸生的妻子儿女。 历事监生没有娶妻的,赐给钱财资助完婚,还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