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二十三 (第4/4页)
朝的国运还没终结,则群雄就应当早日归附它的统治,我也属群雄的范围,请求从我开始。若上天已厌倦元朝,有天命者应归从,不要使百姓长久陷入困苦中。存亡之机,在三月灵验。”太祖赞赏他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命他掌管文牍,授予元帅府都事。占领太平,任命他为知府,叮嘱他说“:太平是我股肱之郡,百姓历来困于兵乱,应当使他们有所得。”范常以简易为治,兴修学校,体恤百姓。官仓积累谷子数千石,请求发放给百姓种植,秋收后还回,公私都富足。居留三年,得百姓喜爱,召入为侍仪。 洪武元年(1368),提升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太祖锐意考证古代礼仪制度。群臣集议,有时有异议,范常能参合众言,从中得出最好的解释。不久,因病回家。一年多后,太祖手诏征他入朝,仍任原职。太祖在宴会间,命儒臣作诗赋为乐。范常常常最先作成,语言简练。太祖笑着说:“老范的诗很质朴,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晋升为起居注。范常的脚有毛病,多次要求回家乡,赐给安车。不久请求还乡,太祖赋诗四章送给他,赐官邸于太平。儿子范祖,历任云南左参政,有修洁之称。 宋思颜,不知是何许人。太祖攻克太平,任命思颜为幕府。平定集庆,设置江南行中书省,太祖总领省事,任命李善长和思颜为参议。同时任用的省中官还有李梦庚、郭景祥、侯元善、杨元杲、陶安、阮弘道、孔克仁、王恺、栾凤、夏煜等数十人,而唯独思颜和善长一同被任命为参议,他们的官职比其他人更为重要。不久,设立大都督府,任命思颜兼任参军事。 太祖曾视察东阁,天酷热,汗水沾衣。左右更以衣进,皆数经浣濯者。思颜说“:主公躬行节俭,真可以示法子孙,唯愿能始终如一。”太祖夸奖他正直,赐给钱物。他日又进言::“句容老虎为害,既然捕捉了,就应该铲除,现豢养在民间又有什么好处?”太祖欣然接受,命令杀虎。他的随事进言也如此。后出任河南道按察佥事,犯罪被杀。 郭景祥,濠州人。与凤阳李梦庚皆从太祖渡江,主管文书,辅佐谋议,分别担任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一同被调往浙东分省,不久,又同时被调入,担任大都督府参军。景祥性格刚直,广泛涉猎史书,遇事敢说,太祖十分信任他。曾经说“:景祥是文吏,而有折卫御侮之才,能对我尽忠,可以委以大任。”最初,攻克滁州、太平、溧阳,因城郭不完整,就命令景祥加以修治。接着和州守臣说州城久已废弃,命令景祥去测量,就在旧址上修城,九十天完工。太祖认为他能干,授予和州总制。景祥对城隍楼橹加以整治,广泛屯田,cao练士兵,威望很高。和州于是成为重镇,太祖写信予以褒奖。最后担任浙江行省参政。 谢再兴镇守诸全,部下私自贩运货物至吴境。太祖大怒,杀了他的部将,召谕再兴,命梦庚前往诸全总制军事。再兴交出镇守之权,对梦庚权力高于自己十分愤慨,于是叛敌,并抓住梦庚一并降吴,梦庚被杀死。当时,参佐行省者,还有毛骐、王濂。 杨元杲、阮弘道,都是滁州人,世代都是文人。跟随太祖渡江,同时担任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与陶安等人更番掌行机宜文字。元杲任郎中在金华擢理军储,弘道也在同年任郎中跟从大都督文正镇守南昌,都立功。二人和太祖有故交,又爱好文学,练达政体,而元杲考虑问题更为周密。太祖曾经说“:文臣从渡江,掌簿书文字,勤劳十余年,还没有超过杨元杲、阮弘道、李梦庚、侯元善、樊景昭的。”以后,元杲历任应天府尹,弘道历任福建、江西行省参政,都死于任上。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晋升为郎中。曾和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多次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陈友谅已被消灭,太祖志图中原,对克仁说“:元朝的国运已被摧毁,豪杰互争,有可乘之隙。我将督促两淮、江南诸郡的百姓,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再于两淮之间的可馈运之处,储粮等候时机。兵粮充足,中原就可谋图,你认为怎样?”克仁回答说:“储粮和训兵,等待时机,这是长久的策略。”当时,江左的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曾对克仁说:“秦政暴虐,汉高祖起自布衣,以宽大驾驭着群雄,于是成为天下之主。现群雄蜂拥而起,但都不知制定法度以严明军政,这就是他们难以成功的原因。”因而感叹很久。又说:“天下用兵,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然而有部队而无纪律的是河北,稍有纪律但兵不振奋的是河南,道路不通、粮饷不继的是关中。江南则唯有我和张士诚。士诚多jianian谋,崇尚间谍之术,军无纪律。我率领十万之众,修军政,任用将帅,伺机而动,我们的势力将不可战胜。”克仁点头说:“主上神武,一定能一统天下。” 太祖曾阅读《汉书》,宋濂和孔克仁侍奉其旁。太祖说“:汉朝治理国政不完美在哪里?”克仁说:“王霸之道杂用之故。”太祖说“:谁的错误呢?”克仁说“:责任在于汉高祖。”太祖说:“高祖创业,正遇上秦朝灭学,百姓憔悴以待复苏,礼乐之事还没兴起。孝文为令主,修定礼乐,恢复三代旧制,但顾虑重重而无暇他顾,致使汉朝帝业终归如此。帝王之道,可贵的是不违背时代。三代之王有时机而能为之,汉文有时机而不为,周世宗则是没时机而为之。”又曾问克仁“:汉高祖从平民成为万乘之主,他采用什么办法?”克仁问答说“:知人善任。”太祖说“:项羽在南面称王,仁义不施,而自以为功成名就。高祖了解他的底细,对他恭顺,待他宽仁,却最终打败了他。今豪杰非一人,我守卫在江左,任人唯贤,抚济百姓,坐观天下之变,如仅仅依靠武力,则难以平定。” 到了徐达等人攻下淮东、淮西后,太祖又对克仁说:“壬辰之乱(1352),生民涂炭。中原诸将,孛罗拥兵犯阙,luanlun干纪,已全部灭亡。扩廓挟持太子称戈,急私仇,无敌忾之志。思齐碌碌无为,窃据一方,百姓深受其害。士诚对外假借元名,反复无常。明玉珍父子占据蜀地称王,喜于自用而无远谋。纵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都不能有所成就。我考察天时,审视人事,平定天下的时机成熟了。现部队西出襄、樊,东西跨越淮、泗,首尾相应,攻敌必胜,大事可成,天下不难平定。统一天下以后,生息尚艰难,还得进一步考虑。”克仁侍奉太祖最久,所以得知太祖的谋略最多。洪武二年(1369)四月,命令克仁等人教授诸子经书,功臣的子弟也一起学习。不久,出任江州知州,入朝为参议,犯罪而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