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十三 (第4/7页)
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胜,茂妇翁也。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会纳哈出请降,诣右副将军蓝玉营,酒次,与玉相失,纳哈出取酒浇地,顾其下咄咄语。茂方在坐,麾下赵指挥者,解蒙古语,密告茂:“纳哈出将遁矣。”茂因出不意,直前搏之。纳哈出大惊,起欲就马。茂拔刀,砍其臂伤。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茂既死,黄与宗寿争州印,相告讦。或构蜚语,谓茂实不死,宗寿知状。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 茂无子,弟升,改封开国公,数出练军,加太子太保。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或谓升洪武中坐蓝玉党,有告其聚兵三山者,诛死。常氏为兴宗外戚,建文时恩礼宜厚,事遭革除,无可考,其死亦遂传闻异词。升子继祖,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时甫七岁。继祖子宁,宁子复。弘治五年诏曰:“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乃自云南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嘉靖十一年绍封四王后,封复孙玄振为怀远侯,传至曾孙延龄,有贤行。崇祯十六年,全楚沦陷,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远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帝嘉之,不果行。南都诸勋戚多恣睢自肆,独延龄以守职称。国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 赞曰: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允为元勋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顾中山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开平天不假年,子孙亦复衰替。贵匹勋齐,而食报或爽,其故何也?太祖尝语诸将曰:“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信哉,可为为将帅者鉴矣。 部分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授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拘捕了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军东克镇江。徐达军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将其击败,然后请求增兵围攻常州。张士诚遣将来援,徐达因为敌人既狡猾又强大,强攻不易,便在城外二处设伏等待,另外派将领王均用为奇兵,徐达则亲自督军作战。敌军撤退时遇上埋伏,徐达军将其击败,抓获张、汤二将,进兵围攻常州,第二年将它攻克。徐达晋升为佥枢密院事。继而攻占宁国、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擒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第二年复攻宜兴,将其攻克。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婺州,命徐达留守应天,另外派兵袭击天完守将赵普胜,将其打败,收复池州。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而攻安庆,自无为出发,沿陆地行走,趁夜袭击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的部将,攻克潜山。回师镇守池州,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将陈友谅打败,斩首万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不杀的话,将会成为后患。”徐达不同意,便将此事报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则抢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过半,朱元璋闻此不悦,将其余的人全部释放。于是朱元璋开始命徐达全面统辖其他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徐达率军伏于南门外,与诸将奋力拼杀,将其打败,乘胜追到慈湖,将其船只烧毁。 第二年,徐达跟随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攻取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徐达率军追击。陈友谅出动战舰到沔阳,徐达在汉阳沌口扎营遏制。这时徐达晋升为中书右丞。一年后,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反叛,徐达率沌口驻军将其讨平。不久跟随朱元璋支援安丰,打败吴将吕珍,然后包围庐州。当时正遇陈友谅围攻南昌,朱元璋召徐达从庐州前来会师,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友谅军非常强大,徐达身先士卒,率军拼力奋战,将敌前锋打败,杀一千五百人,获一巨舰。朱元璋知道此敌可破,而又担心张士诚内犯,马上连夜派徐达还守应天,自己亲率诸将鏖战,最后击毙陈友谅。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引兵围攻庐州,攻克此城,连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平定湖、湘。应召返回后,率常遇春等巡行淮东,攻克泰州。吴人攻陷宜兴,徐达回军援救,将其收复。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邮,俘获吴将士千余人。会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马骡港打败吴军,守将梅思祖以城投降。进而攻破安丰,俘获元将忻都,赶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输船只。元兵侵犯徐州,徐达率军迎击,大败元兵,俘获斩首数以万计。淮南、淮北全部平定。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军六万前来援救,驻屯旧馆,修筑五寨以自固。徐达让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垒加以围阻。张士诚又亲率精兵来援,徐达在皂林大败其军,张士诚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都投降,徐达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徐达驻扎葑门,常遇春驻扎虎丘,郭子兴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