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五 (第5/7页)
食三十年,年近九十而卒。 时正雅好学。闲居久,多所著述,于稽古礼文事尤详。 赞曰:金纯等黾勉奉公,当官称职。加之禔躬清白,cao行无亏,固列卿之良也。郑辰之廉事,周瑄之治狱,皆有仁人之用心,君子哉。 部分译文 金纯,字德修,泗州人。洪武年间国子监生,因吏部尚书杜泽的推荐,被授予吏部文选司郎中。三十一年(1398),他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成祖即位后,因蹇义的推荐,把他召回任刑部右侍郎。当时将营建北京,命他到湖广采木。永乐七年(1409),他随从皇上巡视北京。八年,随从皇上北征,升为左侍郎。 九年,命他和宋礼一同治理会通河,又同徐亨、蒋廷瓒疏浚鱼王口黄河故道。当初,太祖在梁、晋之间用兵,派大将军徐达挖开塌场口,把黄河通到泗水;又掘开济宁以西的耐牢坡,引曹州、郓城地区的黄河水,以开通中原的运输通道。后来故道渐渐淤塞,至此金纯来疏浚治理它。他从开封之北引水到郓城,进入塌场,出谷亭以北十里,在这里设永通、广运两座闸门。 十四年(1416),他改任礼部左侍郎。过了两个月,他升为尚书。十五年他随从皇上巡视北京。十九年,他同给事中葛绍祖巡抚四川。仁宗即位后,他改为工部尚书。几个月后,又改为刑部尚书。第二年他兼任太子宾客。 宣德三年(1428),金纯有病,皇上派医生给他看病。病情有好转后,皇上免予他朝参,让他能养病治事。当时正暑热,皇上敕令法司审理积压的案件。金纯多次与朝中显贵饮酒,被言官弹劾。皇上怒道:“金纯因病不朝见,却私下燕饮,这能行吗?”命令将他关进锦衣卫监狱。后来又念金纯是老臣,放了他,降为太子宾客。八月,准予他退休而去。 金纯在刑部时,仁宗曾谕告他说:“法司近来专好罗织罪名,提意见的人常被指责为诽谤而得罪,这很没意思。自今以后,告诽谤的不要论罪。”金纯也力求宽大,常告诫属官不得乱拷打犯人。所以金纯当权时期,没有死于狱中的人。他于正统五年(1440)去世。赠山阳伯。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洪武年间,他以国子监生被授予江都知县。燕王的部队到达扬州时,御史王彬据城抵抗,被守将所缚。张本率父老迎接并归降。成祖因滁、泰二州的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便命他们与张本同为扬州知府,偕同现任知府谭友德治理府事。不久他升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 永乐四年(1406),他被召回任工部左侍郎。后来因犯有过失被免官,但仍让他冠带办事。第二年五月给他复官。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衔时误左为右,被给事中弹劾。皇上命改任他为本部右侍郎。而宽宥了他的罪过。 七年(1409),皇太子监国,上奏任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善于发现jianian情。他奉命总督北河运输时,亲自巡视,订立制度,使舟行无阻。正值他疾病发作,太子赐给他狐裘冠帽和钞币,派医生驰往为他看病。十九年(1421),皇上将北征,命张本和王彰分别前往南北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监督有关官员造车挽运。第二年即命张本总督北征粮饷。 仁宗即位后,他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他被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并请严整武备。皇上嘉纳了他的建议,遂把他留在行在兵部。 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请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张本说“:军匠二万六千户,分属于二百四十五个卫所,为匠的人暂且每家役使一丁。如果全部把他们征来,每家按三四丁计算,为数将近十万。这样则不但军伍缺少,而且人情惊骇。不可。”皇上称赞张本的意见。 征讨汉庶人时,张本随从,处理军饷。汉庶人就擒后,张本受命安抚他的部众,并登记其余党。回来后,他将军政久弊,jianian邪之人通过纳贿得以脱籍,而把平民拉来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四出,进行改正。当时马匹大量繁衍,畿内军民被畜牧所困,张本请到山东、河南、大名等府分别牧养。山东、河南养马自此而始。晋王朱济火黄犯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四年(1429),张本兼任太子宾客。户部因官田租税减少,请削减外官的俸禄和生员军士的月给。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廷议。张本等人反对,此事作罢。阳武侯薛禄修筑独石等戍城池成功,张本前往谋划守御事宜。回来后他作了汇报,很合皇上旨意,命他兼掌户部事务。张本担心边防储粮不足,而各边地连年丰收,便请拿出丝麻布帛输运到边疆以换取粮食,多的三、四十万石,少的也有十万石,边粮储备顿时充实起来。六年,张本病逝。赐给丧资三万缗,葬祭很丰厚。 张本廉洁刚介,有原则,比较严厉而少有宽恕。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多不得免。成祖宴请近臣,每人都各摆银器一案,并把这些都赐给各人,唯独给张本的案上摆陶案,对他说:“爱卿号称‘穷张’,银器没什么用。”张本叩头致谢。他就是这样为皇上所知。 郭琎,字时用,初名进,新安人。永乐初年,他以太学生被升为户部主事,历任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后,命他兼詹事府少詹事,改名为璡。 宣宗初年,他掌管行在詹事府。吏部尚书蹇义年老,解除了部里职务,皇上想用郭 璡取代他。郭琎为人厚重勤敏,但没有学问。杨士奇说恐怕郭琎不能胜任,应当妙选通经术知古今的大臣来担任。皇上于是作罢。过了一年,他终于成为尚书。皇上对他谈吕蒙正夹袋、虞允文材馆录的故事。郭 璡由此留意人才。他知道进士李贤有辅相之器,便任他为吏部主事,李贤后来果然成为名相。当时外官九年任满后,所辖百姓来到京城请求让其留任的,总是增加俸禄让他复任。郭 璡担心其中有的有诈,请求核实。皇上听从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