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少年上人号怀素 (第1/3页)
第二十三章 少年上人号怀素 ——出自《全唐诗》一百六十七卷·李白〈草书歌行〉 “少年上人号怀素。” “什么?” 褚一民无缘无故听到这么一句诗,不禁莫名其妙。此时在场的三个人都停了手,原本已经濒临绝境的颜政和十九看到罗中夏突然出现,又喜又惊。喜的是原来他竟没死;惊的是他孤身一人,虽然有青莲笔撑腰,也是断断顶不住这些家伙的围攻。 “草书天下称独步。” 罗中夏念出了第二句,声音逐渐昂扬,身体也开始发热,有青光团团聚于头顶。褚一民的动作突然停住了,他想起来了。这两句诗,是〈草书歌行〉,是李白所写,诗中所咏的就是怀素本人。李白与怀素是故交,李白所化的青莲笔… “糟糕!我竟忘了这点!”他一拍脑袋,跳开罗中夏三丈多远,右手一抹,李贺鬼笔面具立刻笼罩脸上,如临大敌。 可是已经晚了。 吟哦之声徐徐不断。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罗中夏剑眉一立,作金刚之怒,两道目光如电似剑,似有无尽的杀意。在场的人心中都是一凛,感觉有黑云压城、山雨欲来之势。成周、诸葛淳只觉得自己变成被猫盯住了的老鼠,两股战战却动弹不得;就连郑和都仿佛被这种气势震慑,屈着身体沉沉低吼;褚一民虽不明就里,但凭借直觉却感觉到马上要有大难临头,眼下之计,唯有先下手为强。青莲笔以诗为武器,如果能及早截断吟诗,就还有胜机。 “一起上!” 褚一民计议已定,大声呼叫其他三人。其他三人知道其中利害,不敢迟疑,纷纷全力施为。一时间三笔一僮化作四道灵光,怒涛般的攻击从四面八方向着罗中夏涌来。 眼见这股狼涛锋锐将及,罗中夏嘴角却浮起浅浅一笑。他身形丝毫未动,只见青光暴起,青莲灵笔冲顶而出,其势煌煌,巍巍然有恢弘之象。怒涛拍至,青莲花开,气象森严,怒涛攻势如同撞上礁石的海狼,一下子化为齑粉,涓滴不剩。 那四个人俱是一惊,这次合力的威力足以撼山动地,可他竟轻轻接了下去,心中震惶之情剧升。而诗句还在源源不断地从罗中夏唇中流泻而出: “八月九月天气凉, 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 每言一句,青莲笔的光芒就转盛一层,如同一张百石大弓,正逐渐蓄势振弦,一俟拉满,便有摧石断金的绝大威力。四个人均瞧出了这一点,可彼此对视一番,却谁都不敢向前,生怕此时贸然打断,那积蓄的力道全作用在自己身上。 褚一民身为核心,不能不身先士卒。他擦了擦冷汗,暗忖道:“这罗中夏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国学底子肯定有限,这诗的威力能发挥出来三成也就难得了,莫要被眼前的光景唬住。”他摸摸自己的面具,心想他青莲笔姓李,我鬼笔也姓李,怕什么,那家伙心智薄弱,只要我攫住他情绪,稍加控制,就一定能行。 于是他催动鬼笔,一面又开始做那怪异舞动,一面伸展能力去探触罗中夏的内心,只消有一丝瑕疵,就能被鬼笔的面具催化至不可收拾。 可他在探查罗中夏灵台之时,却感觉像是把手探入空山潭水中,只觉得澄澈见底,沉静非常,不见丝毫波动。鬼笔在灵台内转了数圈,竟毫无瑕疵可言。其心和洽安然,就如同… “禅心?” 褚一民脑子里忽然冒出这么一个念头,十分惊讶。他甚至开始怀疑,这是否真的是罗中夏的内心,否则怎么可能突然就拥有了一颗全无破绽可言的禅心。他这一迟疑,罗中夏已经开始了真正的反击。 “飘风骤雨惊飒飒, 落花飞雪何茫茫。” 两句一出,如满弓松弦。 青莲灵笔骤然爆发,前面蓄积的巨大能量溃堤般蜂拥而来,平地涌起一阵风雷。只见笔灵凌空飞舞,神意洋洋,竟似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握住,在虚空之上大书特书,字迹如癫似狂,引得飘风骤雨,落花飞雪,无不具象。 这攻势如同大江涌流,一泻千里,大开大阖,其势滔滔不绝,让观者神色震惶,充满了面对天地之能的无力感。罗中夏自得了青莲笔来,从未打得如此酣畅淋漓,抒尽意兴。四个人面对滔天巨狼,如一叶孤舟,只觉得四周无数飞镞嗖嗖划过,头晕目眩,无所适从。怀素虽有一颗禅心,却以癫狂著称,此时本性毕露,更见嚣张。 “起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 状同楚汉相攻战。” 〈草书歌行〉一句紧接一句,一狼高过一狼。以往诗战,只能明其字,不能体其意,今天这一首却全无隔阂,至此青莲笔灵的攻势再无滞涩,一气呵成。诗意绵绵不绝,笔力肆意纵横,两下交融,把当日李太白一见怀素醉草字帖的酣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几似重现零陵相聚旧景。让人不禁怀疑,若非怀素再生,谁还能写得如此放荡不羁的豪快书草。 此时人、笔、诗三合一体,一枝太白青莲笔写尽了狂草神韵,万里长风,傲视众生,天地之间再无任何事物能擢其缨,阻其势。 “湖南七郡凡几家, 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