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同_第二章追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追寻 (第2/3页)


    我瞧他说得谨慎,再想起这近一个月来,他们四个大男生对我这总干事团内唯一的女生非但不怜香惜玉,反而展开近乎“报复”性的特训,不禁好奇的问道:“Si摸n到底对你说了些什么?”

    “请我们好好的照顾你,不然…”

    “不然怎么样?”

    “不然你们班上的男同学绝对不会闷不吭声,他们人数虽然少,可也不会坐视班上女同学被欺负而不管。”

    这段话委实令我既惊讶又感动,因而一时之间,竟然半声也无。

    陈菲力好像完全能够了解似的,他拍拍我的肩膀承诺道:“我叫他放心,现在也向你保证,前阵子那些老要你去做一些耗费体力,却无啥功用的事,绝对不会再发生了;其实你应该也知道我们为什么会那样做。”

    “知道呀,你们气我整个暑假都留在家里,也不跟你们联络,甚至连社研营都差点迟到,其实我…”

    本来想要告诉他我迟到的原因,但话到嘴边,还是被我给咽了回去。

    这些人,眼前正一边分食点心,一边讨论晚会事宜,包括陈菲力在内的这些人,都是我升上大三后才认识的人,虽然合作的感觉很好,但现在的我却还无法交出自己。

    “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你晓不晓得那一天当我看见你一个人在展示馆内拿着粉笔,弯下腰去画线时,心中有多感动?”

    “不画出线来,各社团的摊位没办法摆,隔天新生训练时,不就来不及招揽新社员了,我可不想成为所有社长、团长们围剿的对象,那可比得罪你们四个更可怕。”

    我表面上说得轻松,其实那一天刚弯下腰去昼线时,确有满怀的委屈,但越画到后来,心情却越平静,连汗滴满地都不再在意,直到那一刻“活动中心文学院总干事”的头衔,对我才算有了真正实质的意义。

    陈菲力大声笑了起来。“我保证往后再也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了。”

    “因为我有一个跆拳道高手的守护者?”我调侃他。

    “不,是因为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与诚意。”

    他说他相信我。

    我蓦然转首望着台下的一片漆黑,几乎无法承受那句话的重量。

    他说他相信我,而现在的我根本无法谈及“信任”不晓得自己还值不值得被信任,甚至对自己都失去了信任的力气,记忆迅速退回到上学期末,关于一通电话、一件情事、一个人…。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话?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决定?为什么?”慕觉在电话那头气势汹汹的逼问。

    我当然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就在学期快要结束,整个校园正弥漫着因为快放暑假而轻松,又因期末在即而紧张的独特气氛时,我从图书馆骑车回到宿舍门前,就看到了慕觉那高大的身影。

    那时候,掠过我心头的第一个感觉是:厌烦。

    没有任何人会比我自己更加震惊,他是我自升上大二后,就念兹在兹的人啊!

    藉著书信往返,我们交换着若即若离的心事,藉着同时放假回家的机会,我们在彼此的言谈和眼神中,试探感情的温度。

    听着他一段又一段来来去去情史的我,多少次想跟他说:“看看我,慕觉,难道你会不晓得我的心情?又或者我得永远扮演着听你倾诉的“好友”角色?”

    可是我什么也没有说,还是任由他来去如风,任由他在心情郁闷时,也不管是晚上几点,一通电话便把我叫醒,直聊到东方天色将白。

    我甚至试着在校园内驻足,可是不管我接受多少男子的邀约,心头挂念的,依然是远在北部的慕觉。

    十月份,国中同学突然想到要在台北聚一聚,我上去了,车到新竹,另外一个念清华的同学上车来,抵达台北后,我们便直接上山,与十来位同学会合。

    但是我却遍寻不着最想念的那张面孔。

    午夜时分,我翻个身,在冽冽的山风中,好像听到…匈牙利舞曲?

    毫无理由的,我就晓得是他来了。

    悄声下楼往外走,果然在山边草亭中,看见他拉小提琴的背影。

    我以为自己已经够蹑手蹑脚的了,可是一曲既毕,他还是一转头便找到了我。

    “我以为站在这个方向,乐声绝对只会随风飘散,不至于吵到你们。”

    “会觉得吵,是因为只用耳朵听。”

    他盯住我看了半晌,暗夜之中,只见双眸炯炯。

    “累不累?”

    “想来,就不会累。”我们在干什么?打哑谜吗?可是或许也只有在这平静的黑夜里,我才能与他交换着这般的心事。

    “你大概想不到台北也有这么安静的地方吧,瞧,”他往上头一指。“还看得见星星喔。”

    “那不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吗?”

    “寒假会回家?”

    “当然。”

    “带你去山上看日落,海边看星星,如何?”

    “到山上去看日落?”

    “没想过吧?你现在读书的西岸那边,海边落日固然壮观,但是我还是喜欢东部的夕阳景象,一轮红日,独落山头,很符合…”

    我帮他接了下去:“你对孤决的要求。”

    他的眼中有一抹惊讶,接着便涌上了然。“那张卡片是你放的。”

    柄中三年级时,班上选模范生,导师独排众议,想尽办法,提高各项参选标准的门槛,创造出种种单对他有利的条件,终于将他推上宝座。

    但班上却有一位男同学不服气,便在隔天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