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4页)
“县委?他叫什么?” “他?”姑娘诡谲地一笑“姓顾。” “姓顾?叫什么?” 姑娘又一笑:“顾荣。” “你是顾小莉?”李向南一下站住了。 “是。”姑娘快活地眨着眼睛。 李向南凝视着她,微微点点头:“这就有点复杂性啰。” “有啥复杂性?” 李向南风趣地笑笑,没有回答。眼前的这个姑娘就是省委第一书记顾恒的女儿。她本人是县委宣传部一个挂名的副部长。大学毕业后自己要来古陵县,立志搞文学深入生活,已经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一两篇小说。她的叔叔顾荣则是古陵县的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在顾荣和李向南之间,正在展开着一场影响全县的政治斗争。上级领导的女儿,政治对手的侄女,这双层的关系是有些复杂。 这位省委书记的女儿将在古陵县的这场斗争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复杂的关系必须要用复杂的态度对待。他决心争取她,征服她。一个女孩子,当她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时,常常会影响很多事情。 “你去北京了?”李向南边走边问“有什么收获?” “开阔开阔了思想。” “北京思想是比较活跃。” “哪像咱们古陵这土地方,闭塞保守土里土气的。是个人就头脑简单,思想僵化。”小莉一脸轻蔑“从北京到这儿,一下火车听着古陵人说话的口音都觉得刺耳。” “你就这么看不起古陵?” “中国农民太愚昧。县城里的干部也都是穿了干部服的农民,保守狭隘。” “那你叔叔呢?”李向南问。 “他?也好不了多少。” 这就是她对她叔叔顾荣的看法?李向南含笑打量了她一眼:“那你怎么还要来古陵县?” “我有我的目的。” “你不是写小说的吗?” “你也听说了?那你消息还挺灵通的。”小莉一笑“我是要写农村题材。写城市有什么啊?上海才有几百年历史?中国农村几千年历史。要写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作品,就必须写出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 “野心还不小啊!”“你看文艺刊物吗?” “看一点。” “那上面有几篇像样的反映农村的小说?城里的人一看,觉得还挺农村味,真正在农村待的人一看,味就不对。你从古陵一下车,在县城街上一走,看着这两边的土山村堡,风一吹来,立刻就闻到一股黄河流域农村的味道。再到村里跑跑,掏钱打上一斤白酒,和农民坐在炕上聊聊,喝一碗小米稀饭,就知道农村味是怎么回事啦。” 好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姑娘!李向南心中宽厚地笑了笑,问:“你经常去农村跑?” “那当然。哼,那些作家成天喊着写农民,我看他们对农民就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连语言都不对劲。酸不溜溜,装得挺土气,其实都是从他们抽过滤嘴烟的嘴里说出来的。” “你思想够偏激的。”李向南颇感有趣。 “我才不偏激呢,你看——”他们走的是火车站通往县城的一条土马路,两边拉开着间距的是城关公社、农机修配厂、农林局、畜牧局等半开不关的大门,一个个漆色模糊的木牌无精打采地拉着还没睡醒的长脸。一个土院墙的大门上贴着两个斗大的喜字,那是一家住宅。门口进出着喜庆的人们,东喊西吆喝地张罗着,院子里冒起着腾腾蒸气,五六个孩子在街上劈劈啪啪放鞭炮。 “看什么,结婚?” “是。你一看就能感到中国农民的性格。” “什么性格?” “一双长满干皮粗茧和裂纹的大手,一手慢慢搓着一把黄土,一手高兴地捏着把唢呐。“ “好一个比喻!”李向南不禁赞叹起这个姑娘的艺术气质来“这到底是什么性格啊?“ “勤苦耐劳,喜庆豁达。” “这是你总结的八个字?评价很高啊。”李向南说“这和你刚才说农民愚昧保守可是完全矛盾的。” “这有什么矛盾,”小莉不在意地扬了一下脸,不加解释地接着往下说“中国农民最苦,可他们苦惯了,他们的性格最稳定、最豁达了。他们每个人都比卓别林伟大,比卓别林的性格更成熟。” “这个评价就更高了。” “农村的姑娘失恋了,顶多哭两个晚上,第三天照样扛着锄头下地,拿着针线坐门口。家里死了人,哭是哭,可还要摆席,唱戏,吹唢呐,放鞭炮。中国管婚丧叫红白喜事,你看,他们多豁达。他们才不哼哼唧唧、缠缠绵绵呢,他们都用喜剧的态度来对待悲剧。” “因为他们受的苦最多,所以他们的心就有了忍耐力。”李向南赞同道“几千年来,他们经历的悲剧大概是最多的,如牛负重,所以他们也就锻造出了用喜剧态度对待悲剧的性格。就是你刚才说的豁达喜庆。是吧?” “嗬,看不出你还有点思想呢。”小莉闪亮着羚羊一样的眼睛看着李向南,兴奋地笑道“考考你,你看那边过来的一男一女是不是一块的,他们什么关系?” 路上是三三两两去县城赶集的农民,有的骑着自行车驮着轻声哼唧的猪崽,有的颤悠着扁担担着蔬菜,有的吱吱咯咯拉着平车装满着西瓜,还有扬着鞭子的驴车马车。稀疏的人流中,一前一后走着两个年轻人。前面是个后生,留着分头,穿一身有些不合体的新涤卡衣服,神情不安地慢慢走路;后面是个女子,像姑娘又像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