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第1/4页)
第四十二章 黄昏时分,李向南一个人骑车到了陈村。 他先到了陈村中学。一到cao场边的空地上,他便扶着车站住了。林虹正在给一个农村妇女和她怀里搂着的小女孩画像。一群年轻人指手划脚、说说笑笑地围观着。几个中学生站在林虹身后,探头看着她手下的画板。林虹一边用铅笔迅速勾画着,一边不断摆手调度着母女俩的姿势,还不时挥手嗔斥着,让遮挡她视线的人们往后靠。年轻人都非常情愿地听从着她,互相拉扯着往后退。李向南站在一边看着,想不到林虹现在还有这样开朗的另一面。 林虹随着众人的目光转头看见了他,迅速画了两笔,夹着画板站了起来。 “你画吧。”李向南微微笑了笑。 “我画完了。” “李书记。”那个被画的农村妇女站起来尊敬地招呼道,原来是李向南上任第二天就接待上访的吴嫂。 “是你的女孩?”李向南指着她身边的女孩问。 “是。小英子,快叫李书记。” “叫李叔叔吧。”李向南笑着说。 “李书记,林老师,我们先走了,改日再来。”人们围着李向南说笑了一阵,就高高兴兴地散了。 “来看你奶妈?”林虹问道。 “是。” “村东头孙大娘吧?” “跟我一起去好吗?” “你不记得路了?” “我想和你一起走走。” 林虹用什么都看得明白的目光看了他一眼,往后抖了一下剪短的头发,笑了笑:“好,走吧。” “头发剪短了,更好。”李向南推着车,一边走一边扭脸看了看林虹说。 “好什么?都在横岭峪变成血余炭了。” “人显得更有朝气。” “朝气?”林虹自嘲地一笑,脸上掠过一丝阴影“对这个词我早已很陌生了。” 两个人出了学校,往前面村子走。这儿麦熟早,路两边的麦地一块块都已收割完了,裸露着麦茬。麦地中东一块西一块割了麦子才碾平出来的打麦场上,也大多一干二净,只留下些混着麦糠的土堆。尚未归窝的鸡还三三两两地胡乱刨啄着。淡淡的暮色正悄悄溶入桔黄暖亮的黄昏之中。李向南微蹙着眉,若有所思地慢慢走着。林虹转头看了他一眼:“你今晚上还回县里吗?” “不,我打算在奶妈家住两天,顺便在陈村搞点调查。” “什么目的?” “想从几千年历史的角度考虑一下中国农村的长远发展。” 林虹沉默地走了几步。“这是你在陈村住两天的全部原因吗?”她显得随便地问道。 “不。” “还有什么原因?”林虹的声音略低了一些,她克制住自己心中的一种紧张。 “心里有些不痛快。在村里静一静,清理清理头脑。”李向南声音有些疲倦地说。脚下踏着松软的土路,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在头顶飞过。 “前天郑达理召集你们开扩大会了?” “你听说了?” “我听老校长说的,她是听胡副县长说的。”林虹停顿了一会儿“对你压力很大?” “有一点吧。” 李向南的处境不好,使林虹感到两个人的关系有一丝温和的变化。 在村口碰见朱泉山,推着车在等什么人:“李书记。”他抬起迟钝的目光看了看李向南。 “你怎么来了?” “我是专门来找你的,康主任说你要来陈村。” “有急事?” “我…” “有什么不好说的?” “我想…我想回黄庄水库去了。” “为什么?” 朱泉山低着头沉默了一下,额上又涔涔地渗出汗来。“你委托我的那一摊重任,我再三考虑,觉得胜任不了。”他困难地说道。 李向南看着朱泉山,一切都很明白。“古陵这几天小有反复。等什么时候形势再明朗了,你觉得能干了,再找我,好吗?”他温和地说。 “李书记,我…”朱泉山由于内疚,脸涨得更红了,汗水流了下来。 李向南静静地看着他。 “李书记,我…对不起你。” “不存在这个问题。” 朱泉山抬起眯缝眼,看了李向南一眼。 “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我…走了。”朱泉山慢慢转过身推车走了两步,又停住,动作迟钝地转回头“李书记,您当心一点。” “当心什么?” “我…二十五岁时…也当过一年县委书记。” “谢谢你,现在事情没那么严重。” 朱泉山推着车走了。李向南蹙着眉凝视着他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拐弯处。林虹在一旁同情地看着李向南。 一辆吉普车卷着尘土在拐弯处出现,嘎地在他们面前刹住。“还没进村就找见你了。”新华社记者黄平平从车里跳出来,那双特别黑的眼睛闪着笑意。 “什么事这么急?” “关于闷大爷,还有凤凰岭大队,我各写了一篇报道,想请你看看。我今天半夜就坐火车回北京去。” “就这事?” “还有,想和你谈谈。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黄平平看了旁边的林虹一眼“想听你谈谈你的关于农村发展的长远设想,你不是有个三十年展望吗?” 李向南笑了:“你可真能跟踪追击。” “当记者的就得这样‘追捕’对象。”黄平平快活地一笑。她又看了看林虹。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李向南说道“这是新华社记者黄平平,这是陈村中学老师林虹。” “林虹?一到古陵就听说你了。”黄平平热情地伸出手。 林虹友好地伸出手。黄平平充满活力的性格,还有她那飘甩的头发,黑眼睛中溢射出的热力和光彩,让她隐隐感到一丝妒意。 “这样吧,”李向南看着黄平平说道“文章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