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回王熙凤临歧能权宜花袭人遇 (第3/4页)
在镜子里?莫非这镜里世界也可以来去自如的?只这样一想,便把些邪魔招入骨髓,忽然身子一轻,不觉如梦如痴,悠悠荡荡,进了镜子里。 等那两个差人饮饱了茶,看时,那王熙凤已然面白如纸,两手冰凉。那差人早知必有今日之事,也不等他断气,将两块破苫席来胡乱裹了,拖至青枫林下,寻个僻静地方草草掩埋,径拿了佥封去交差了事。可怜凤姐一世聪明,临了儿竟连个坟头墓碑也无,这也是他命中如此,不消嗟呀。 且说大观园逢七起坛,香烛日夜不夕,总算赶在月底托了从前筹画造园的胡老明公山子野做筏,将园子卖了给理国公柳彪之孙、世袭一等子柳芳居住,约定只等贾母起灵,便可画押易主。柳芳一时筹不齐偌大款项,只得先付一半,又请了冯紫英做保人,言明其余的一年后结清。其间腾挪搬迁,告知亲友,不免饯行道别,忙了许多日子。那宝玉百般不舍,终究无可奈何,每日略得闲便往园中各处游逛,又常于潇湘馆留连,也只是徒惹伤悲而已。王夫人又将卖园所得除了带去南边的外,余下的分作两份,一份与了宝玉,一份与了贾兰,又叮嘱宝玉留在京城等着收那柳家余下的房款。 宝玉、贾兰都跪辞不受,说:“老爷、太太卖这园子,原是为了老太太的大事,我们做小辈的,不能替老爷、太太分忧已经是不孝了,如何还能拿这分家的钱,岂不愧死?”宝钗也说:“好女不穿嫁妆衣,好男不吃分家饭,这钱还是老爷、太太带了去吧。除去发送安葬这笔大的之外,余下的还要修缉房屋,置些家具奴婢,再则那边几十房亲戚,就备些礼物走一遍也要许多花费,那里还剩得下许多?便有,也该在祖坟边多置几亩墓田,依时祭扫,养膳终身,方是长久之计。” 王夫人叹道:“我的儿,你说的这些,我早已算计过,尽够了。这是刨去田地花费余下的,也只好让他们叔侄略添些家什杂物,其实没有多少。若要买屋置业,还须等那柳家余下的款子。这也不是分家,原是权宜之际,你们不拿这钱,难道两口儿睡到露天地里不成?就是你大嫂子说是跟他婶娘表姑娘一同过活,也不好一个大子儿不拿的光身去投奔;便是你两个,虽然你娘巴不得你回去,我知道你未必便肯,吃穿用度,一针一线,哪不要用钱?也还要嘱咐你们省着些花,将来等事情了了,仍要在南边相见,那时兴许还多出来呢。”李纨见王夫人说得恳切,便磕头谢了接过,宝钗便也接了。 宝玉原不擅这些交际应酬之事,说到迁屋租房,更是无从下手,薛蝌、邢岫烟几番派人来接,宝钗只迁延不肯。蒋玉菡、袭人听说了贾府卖园子,便也派车来请,宝钗方自沉吟,袭人早流下泪来,劝道:“我知道奶奶的心思,觉得我们是奴才,身份低贱,原不配二爷和奶奶同住。只是那紫檀堡的房子原是他从前买下的,如今他在忠顺府里不得出来,那房子空着也是白空着,奶奶如今只管与二爷消消停停住着,并不同我们一处,好过街边浅屋陋室的嘈扰;况且奶奶又是好清静的,二爷又不喜与邻里打交道,又容我略尽片心,便不枉了相识一场;奶奶从前待我何等好来,如今连这点情面也不给我?”说着便要跪下。 宝钗忙拉住了道:“你说到那里去了?我原为你们住在忠顺府里,所以不肯搬,既然紫檀堡是独门另户,那有什么不愿意的?只是也该像外边租房的规矩一样,照数儿按月付租的才是。”袭人听他愿意搬,便欢天喜地的,及听说要付租,原不肯收,无奈宝钗说:“若不收,便不敢占住 的。”袭人只得应允,便动手帮着宝钗、麝月拾掇起来,先将行李搬过去。 到了七七发殡,府里发出全副执事来,江边早已备下两只船,一只装载贾母棺椁,另一只贾政与王夫人自乘。京中习俗虽是趋吉避凶的,却也有些敬重贾政为人特来送行的,也有与贾府沾亲带故碍于礼节来打个转儿的,也有与宝玉交好不肯惧祸避行的,也有看见北静、南安诸王府的路祭便也随后赶来的,吊送往来,倒也热闹。正寒暄间,忽闻得当当的铺兵锣,远远喝道之声,便见一对对的金瓜月斧,旗牌铭旌,八人显轿抬着一位内相喝道而来,却是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押送皇家祭礼来了。 贾政自觉脸上有光彩,便在当街里设了香案,跪谢天恩,三拜九叩,方才重新起程。宝玉等一直眼望着船去得远了,连影儿也尽没在水中,又望着江洒了几点泪,方才回来。 那李纨是早在贾环卖了贾兰功名时便打定主意要搬出另住的,即便园子不卖时,也是不打算久住的了,如今自然更不消提。贾政方才放话要卖园子,他便已知会李婶娘派车来将行李先送了去,只为给贾母守灵,才不好一时便去,直等贾母起灵,娘儿俩便与玉、钗两个道别,即登车去了李婶娘处,相依过活。此时正值春闱大比,那贾兰看见一众同窗都自孜孜矻矻的准备下场,心中益发难受。恰好这日贾菌抄了邸报来,知道又是征兵时节,便走来与贾兰谋划说:“从前每逢征甲,咱们这样人家总要纳捐免丁,如今已经败落至斯,哪还有那些闲银子纳捐。况且我们忝列武荫之属,又从小习练弓马,若不到疆场上厮杀一番,建些功名,也枉为荣宁后代。不如便一同从军去,倘或略建寸功,也好报效朝廷廊庙,重振祖宗家声。” 贾兰深以为然,暗想圣贤书中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如今看来,从前种种困窘磨折,焉知不正是他日飞黄腾达之兆?便向李纨说了投军之事。李纨那里舍得,无奈贾兰再三坚持,至于哭了,说:“我知道母亲一心指望我科举取仕,无奈出了这样的事,如今习文已然是不成的了,纵然再读十年的书,也是无用;倒是从武出身这条路或者还有些指望,母亲若不许我去拼搏一番,怎么对得起天地祖宗?且也有负母亲从小的一番教诲。”李纨思之再三,只得允了。后来贾兰、贾菌两个执马扬鞭,出生入死,果然闯了一番功名回来,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宝玉和宝钗两个送走贾政、王夫人,便坐了马车出城,径向东郊二十里外紫檀堡风驰电掣而来。此时桃花盛开,莺声初啼,沿途风光甚好。奈何二宝心中有事,都无心赏玩。行了半日,人渐稀疏,林渐茂密,露出两边垂柳树夹着的一条黄泥路来。宝玉知道紫檀堡将至,遂出来坐在车辕上张望,果然行不多远,便见那蒋玉菡踮着脚在路口遥等,见车过来,忙迎上来拱手,亲自拉着马来至门首。只见一带清水瓦房,高高的虎皮墙拥着一座朱油大门,院门敞开着,露出里面云石照壁,书着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