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_九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 (第1/4页)

    九 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

    1、大国风度

    南汉被消灭之后,南方的割据势力只剩下南唐、吴越和偏安一隅的泉漳。对于赵宋朝廷来说,吴越、泉漳只是两碟小菜,南唐则是一道菜,一顿大餐。

    此时的宋朝,已经占据了长江中上游和下游的江北地区,以及珠江下游地区,对南唐已呈三面包围的态势。特别是占据了长江上游,这是很大的优势,如果征伐南唐,军队乘船顺流而下,可直逼金陵。如何吃掉这顿大餐,赵匡胤真得要好好地筹备一番。

    南唐主李煜是一个聪明人,南汉灭亡之后,他已感觉到唇亡齿寒的威胁。

    开宝四年(971年)十一月,李煜苟且偷安,备了一份厚礼,派堂弟李从善去汴梁觐见赵匡胤,主动提出削去南唐国号,改称号为“江南国主”恳请赵宋皇帝赐号。

    赵匡胤见李煜如此巴结,做了个顺水人情,赐封李煜为江南国主,还额外赠送白银五万两。授李从善为奉宁军节度使,在汴梁赐了一处宅子,将他留在京师。不难看出,名义上,是将李从善留在京师做官,实际是扣押、软禁起在京师做人质。

    封号也只是个虚名,下一道圣旨就搞定了,额外给这么多银子,却有点使人费解。因为南唐是俯首称臣,赐给一个封号已经是格外恩典,再赐给大笔银两就有点不合常理,难道是赵匡胤手中的银子没处花,叫南唐帮忙花银子不成?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即使有钱,他也不会这样花,其中一定有原因。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宋灭了南汉之后,南唐主李煜害怕宋朝攻打南唐,秘密派人到汴梁贿赂宰相赵普,贿金就是白银五万两。赵普见这么多的银两,心里爱得要命,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银子很烫手,虽然爱不释手,为了个人的仕途,还是据实向赵匡胤作了汇报。

    赵匡胤听了赵普的汇报,哈哈大笑,叫赵普将银子收下,给李煜写封信,表示感谢,对送银子的人,意思一下就完事了。

    赵普以为赵匡胤是在调侃他,说人臣之间无私赠,也无私受,实在是不敢奉旨收银。

    赵匡胤认真地说:“大国要有大国的风度,不宜向小国示弱,要令他们心存畏惧,有莫测高深之感。你只管按朕的意思办,朕自有妙计。”

    赵普果然遵照赵匡胤的旨意,收下了五万两白银。

    李煜接到李从善派人送回来的书信和五万两白银,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里对宋朝更是畏惧,于是再上一表,请求赵匡胤让李从善回江南。

    赵匡胤当然不会答应,他留住李从善是有深意的。他给李煜去了一份诏书,意思是说,从善是个人才,朕要重用他,当今南北一家,不必分彼此。意思是叫李煜不要有什么顾虑。

    李煜无奈,也就只好作罢,让李从善留在了汴梁。

    2、反间计

    南唐有一个能人,他就是江都留守林仁肇,此人有勇有谋,他见宋朝平西蜀,克南汉,所向披靡,预料江南是下一个被攻击的对象,便向江南主李煜上了一份折子。说赵宋先灭西蜀,又取岭南,江南将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赵宋连续征战,已成疲惫之师,他们在淮南守军不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愿率兵数万,自寿春渡江,收复在后周时被夺去的江北大地。赵宋如果发兵来救,就据守淮南,与宋军一决雌雄。如果胜了,则国家得利;如果败了,请李煜杀了他全家,以此向赵宋谢罪,说他是南唐的叛臣,收复淮南是自作主张。到时,赵宋就不会追究李煜的责任。

    林仁肇算得上是忠勇仁义之士,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连家都不要了,为了使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连累自己的国家,甚至甘愿背负叛臣的骂名,此等气概,千古能有几人?

    李煜虽然做了江南之主,但他是一个不愿多事的人,他只想过平平安安的日子,至于在后周时期被周世宗夺去的国土,他似乎不想计较,因为他知道,凭江南的国力,要想与赵宋较劲,那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因此,他并不理会林仁肇的奏议,将奏折丢进了废纸篓。

    林仁肇召集大量壮士,在长江练习水战,并屡次于海门击败江南另一个小政权吴越。他认为吴越与南唐有仇,依附于赵宋,他日必定要与赵宋联合谋夺江南国土,便又向李煜献了一个诈取吴越之计,说他诈称反唐,李煜则对外宣布讨逆,他便往吴越请求救兵。等到吴越的救兵来了后,乘机拿下吴越的国土。

    李煜对于林仁肇诈取吴越之计,仍然没有兴趣。林仁肇虽然有一颗报国之心,主子不赏识也是枉然。

    赵匡胤久闻林仁肇是江南第一猛将,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早就有除掉此人之心,当他得知林仁肇向李煜献策,欲收复江南失地、诈取吴越的两项计谋后,更是心惊,认定此人是心头大患,如果不除掉此人,想吃掉江南这道菜,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于是,除去林仁肇的事情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苦无良策,思之再三,终于有了主意。

    李从善留在汴梁,李煜便经常派人来往于汴梁,向从善打探朝廷的一些消息。信使南北往来不绝于道。赵匡胤命人重金贿赂江南使者,窃得一幅林仁肇的画像,然后,将林仁肇的画像悬挂在别室。

    这一天,李从善进宫觐见赵匡胤,内监故意把李从善引到别室等候,李从善看见别室悬挂着林仁肇的画像,惊异地问,为何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这里。

    侍臣故意问道:“足下见到这幅画像如此惊异,难道你认识这个人吗?”

    李从善道:“这是下国江南留守林仁肇的画像,不过,据我所知,他与朝中人士素无来往,为何他的画像却挂在这里?只是不明原因,故此惊讶!”

    侍臣迟疑了半天道:“我既与你同殿为臣,也不拿你当外人,实话告诉你,林仁肇有意归顺朝廷,先派人送来画像作为信物。皇上爱惜林仁肇是个人才,特备下这套府第,等他来京后,赐给他居住。将他的画像悬挂在这里,表示朝廷重贤的意思。”

    李从善听在耳里,记在心头。回府后,立即写了一封信,派人飞马送回江南。

    李煜得到报告,以为林仁肇有异志,立即传召林仁肇,赐了一杯鸩酒,把他毒死了。可怜林仁肇一生忠心为主,就这样不明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