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停梭怅然忆远人 (第2/3页)
加了一句:“我记得那女人还说了一句话,什么你对我心结重到了这程度云云。” 诸葛一辉在一旁暗暗点头,秦宜说的那些细节,他早就注意到了,只是恪于立场不好开口相询。 颜政忍不住在旁边插了一句:“这些八卦很重要吗?必须要现在回答吗?” 秦宜毫不迟疑地答道:“当然!要知道,柳苑苑的笔灵极弱,平时极少单独出行,多是做辅助工作。这一次居然被主人选中独当一面,我简直要怀疑她是被刻意挑选出来针对彼得和尚的。” 诸葛一辉疑道:“若说刻意对付罗中夏,还能解释成对青莲笔存有觊觎之心;彼得大师连笔灵都没有,何以要下这种力气?”他倒没什么蔑视之心,只是彼得与他境况差不多,都是精通笔学而无一笔傍身,潜意识里总觉得比笔冢吏低了一等。 秦宜笑咪咪道:“这,就是彼得大师您要告诉我们的了。” 彼得和尚闭起双眼,久久不曾睁开,只见到面部肌rou不时微微牵动,仿佛内心正在挣扎。 颜政看了有些不忍,开口道:“哥们儿,你要是不愿意说就算了,别跟自己过不去。”他对秦宜严肃地道:“姑娘都八卦,这我理解。不过这么挖人隐私,可有点不地道。” 秦宜耸耸肩:“我才不八卦,大师若是不想说就不说呗。反正耽误了大事,不是我的错。” 彼得勉强抬起一只手,拈起僧袍一角擦拭了一下眼镜,用一种不同以往的干瘪苦涩声调说道:“好吧,食不过夜,事不存心。这件事迟早也要揭破。今日她既然现身,可见时机到了。我就说给秦施主你听好了。” 秦宜、颜政和诸葛一辉都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就连在洞口监视的十九都悄悄朝里迈了一步。彼得略想了想,慢慢开口道:“此事还要从当年韦情刚叛逃说起…当日韦情刚不知所终,韦势然被革了族籍,家里几位高手身亡,而刚刚接替族长之位的韦定邦也身负重伤,不得不把大部分事务交给弟弟韦定国来处理。这件事对韦家影响极大,族内对韦定邦质疑声四起,认为他教子无方,没资格坐这族长之位。后来经过韦定国与前任老族长韦通肃的一力斡旋,总算保住了韦定邦的位置,却也迫于家族压力,让他立下一个誓言——韦定邦这一脉的后代,永不许再接触笔灵。换句话说,韦定邦一旦卸位,族长就须得让给别的分家。就连韦定国也被连累,剥夺了收取笔灵的权利——好在他是无所谓的。” “难道说韦定邦除了韦情刚以外,还有个儿子?” “是的,那就是我。我的俗家名字叫韦情东。”彼得和尚平静地说。秦宜对于这层关系早就知道,没什么惊讶,颜政、诸葛一辉和十九倒吓了一跳,竟不知他出身如此显赫。 “当时我才一岁不到,哪里知道这些事情。我母亲死得早,父亲又残废了,都是族里的亲戚抚养长大。小时候的我无忧无虑,除了因为先天性近视必须得戴眼镜以外,和别的孩子倒没什么区别。苑苑那时候,总是叫我四眼。”彼得说到这里,唇边微微露出微笑。 颜政笑道:“原来这副金丝眼镜,你从小就戴着啊。”秦宜悄悄在他腰间拧了一下,示意他安静些莫插嘴。十九看到这两个人动作暧昧,不由撇了撇嘴。 “苑苑姓柳,家里本来只是在韦庄附近的一户外姓。后来她父亲病死,母亲改嫁到了韦家,便依着族里的规矩,带着她搬来韦庄内庄居住。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我那时候比较胆小懦弱,她倒是个倔强要强的女孩子,总是护着我,照顾我,像是个大jiejie一样。 “从六岁开始,韦家的小孩都要接受国学教育,琴棋书画、诗书礼乐,都要接触。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察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私塾里的老师在教授我们韦庄子弟的时候,往往有意无意地有所偏袒,对我从不肯深入讲解,总是敷衍了事,与教别的孩子态度迥异。我那时候小,不明白怎么回事,只觉得很伤心,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好在苑苑每次下课,都会把老师讲的东西与我分享,事无巨细地讲给我听。对此我觉得反而很幸运,如果老师一视同仁,我也便没那么多机会与她在一起。父亲长年卧病在床,定国叔整天忙忙碌碌,唯一能够和我说说贴心话的,也只有苑苑与曾老师而已。 “等到我年纪稍微大了些,才逐渐明白那些私塾先生何以如此态度,也了解到韦情刚——就是我大哥——事件对韦家的影响。我做为韦定邦唯二的儿子,是不被允许接触笔灵世界的,这就是命。韦家以笔灵为尊,拥有笔灵或者那些公认有资格拥有笔灵的人会得到尊敬,在我们孩子圈里,这个规则也依然存在。大家虽然都是从小玩到大的,也不自觉地把同龄人按照三六九等来对待。像我这种注定没有笔灵的人,即使国学成绩一直不错,也肯定会被鄙视,被圈子所排斥。年纪越大,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可我又能怎么办?只有苑苑知道我的痛苦,因为她是外姓人,也被人所排斥。我们两个相知相伴,一同钻研诗词歌赋,一同抚琴研墨,只有在她那里,我才能找到童年的乐趣所在。说我们是两小无猜也罢,青梅竹马也罢,反正两个人都心照不宣。 “假如生活就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我以后可能就会像定国叔与其他没有笔灵的人一样,逐渐搬去外村居住,淡出内庄,从此与笔灵再无任何瓜葛。苑苑却一心想要做笔冢吏,还说会帮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