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一枝花_第二則趙州至道無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則趙州至道無難 (第3/3页)

,她在大陸匪區七、八年,卻不是只站在人民這一邊,而是住在被虐待的人民與虐待的中共的一個大陸,一個時代裏。在那樣非人的暴政下,以為人情都要沒有了,也還是有,這讀了使我安心,將來國家還有再建之基。連尹縣長裏的紅衛兵小張亦沒有什麼可恨,此是局面將來翻過來時,中共中的大多數亦還是可以恢復其為中國人。時局翻過來時必要好人壞人一齊都翻,連《尹縣長》的著者在內,但將是如何翻法,他自己亦不在明白裏,所以對于敵人與自己人,都難說揀擇與不揀擇,而惟是對于全體都有個護惜之意。

    七

    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裏,護惜個什麼?陳若曦的書裏豈不是把中共也護惜了麼?被這一問,陳若曦答曰:我亦不知。這就是“趙州云:我亦不知”的解說。

    趙州是唐朝人,到宋朝出來了雪竇禪師,答此問,說道:時候一到,這件大事自己會在動靜的進向裏明白起來,戰場上敵我歷然,棒頭上有眼,槍口上生分別,一下子的揀擇,判出了天地日月兩儀。

    雪竇頌此則的全文是:

    大道無難,言端語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言端語端是說萬物將要成形之初,事件方在發生之機。而大陸現在人民與人民之間,中共與中共之間,中共與人民之間,就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天際日上月下,檻前山深水寒。

    ──這說大陸上雖然中共胡鬧,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亦還是金烏沒,玉兔東昇,而中共今在胡鬧與過的日子,則正如檻前山深水寒。

    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未乾。

    ──喜何立是說猶帶喜在,銷未乾是說血脈不斷。中共今天弄得這樣滅絕了情理,也還是人性未滅絕,萬民被敲剝得骨髓皆枯,也還是乾不盡,風雨來時會龍吟。

    難!難!揀擇明白君自看。

    ──是說從現在的不明白裏漸漸的、忽然的明白了起來一代的大事。起兵反共復國,刀端刃端,是非揀擇截然。但是這樣的歷史上的時機要會捉住,是第一難;又當這樣刀端刃端之際,每是壞人好人皆殺,是第二難──所以說“難!難!”然而歷史就是這樣的險,像我表哥愛誦的民國青年詩人一首詩:

    笑問蘭花何處生蘭花生處路難行

    爭向鬢際插花朵泥手贈來別有情

    八

    三祖說了一句“大道無難,唯嫌揀擇”,趙州卻來一翻,說混沌初判,天地將開闢未開闢時,並非沒有揀擇之識,但是未有可以揀擇之形,連到是揀擇非揀擇之識亦是初機混沌,不在明白裏,然而有著個護惜之意;也只能是護惜,他提出的這護惜兩字,一下子道著了陳若曦寫大陸民間與中共的小說所以引人思省的地方。

    朱天心的“方舟上的日子”亦是被有的學校的學生提出抗議,說他們學校裏沒有這樣壞的學生。我讀了這小說卻是起了思省,對于現在的高中男女學生生出敬意,雖然他們的前途是非的揀擇尚不在明白裏。這裏趙州提出護惜兩字,比說慈悲與世人愛更可以是小說的新意。

    而后來雪竇禪師又把三祖與趙州一齊俱翻。他道:時機一到,自會立地明白,而且是要揀擇。先前三祖說至道無難,今雪竇卻是事情到了這裏,連說兩個難字:難!難!

    理論的這樣翻法,是像金鋼鑽,金剛鑽的光華靠著翻頭,理論在趙州雪竇舌上,如鑽石戴在美人手上,光華閃爍搖動不定。理論一出師之口,要如嬰孩出了娘胎,落地自己會得行走,一個照顧不到,不知他已出了門去了,由娘叫亦叫不回來。

    但是這三人都還說的未盡。數學上若得了答案,就此答案而言,即為已盡。但尚有更好的理論是每個答案都是未盡,因為好的理論都是機,每個答案都是機的波頭一現。所以一個最偉大的答案毋宁是大疑,若要說答案,不知要怎樣作一選擇決定才好,這就是答案。

    紅樓夢裏的賈寶玉,他是生在整個大觀園裏的歲月。他與之性命相知的是黛玉,但是晴雯呢?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假使要在二人之間取一捨一。晴雯是丫頭,哪裏說得到這話,然而假使要為黛玉的緣故去了晴雯,寶玉如何能夠?除非是天意。便是薛寶釵,寶玉亦不能夠因為黛玉而疏遠她。連襲人,寶玉亦不能割捨她的。寶玉后來是為父母給她揀擇了寶釵為妻,黛玉死,他出家,但是翻過來,總不能想像他與黛玉結了婚來開始新生活,以后寶釵等都成了外人。

    在于寶玉是無論姊妹們,甚至金釧兒,連大觀園中那個不知名字、隔著花陰,痴痴的在泥地上畫薔字的女孩子,都是絕對的。所以雖黛玉每每想到終身大事上頭,寶玉則是不能想,因為他不能想到要在黛玉和寶釵二人中揀擇。寶玉只顧照現在這樣下去,到他死了化為飛灰,化的只是一股氣,無影無蹤,其時他人如何他亦不知。他是以不解決為答案。至于金釧兒、晴雯的死,黛玉的死,寶玉的出家,襲人的改節,那些都是寶玉的母親王夫人所為,然而那亦是天意。有著個天意就可豁然,所以紅樓夢不比西洋的悲劇。寶玉的是無成與毀,似悲似喜。

    然而揀擇這個字眼亦還是存在著。萬物生于大自然的有意志與息,而意志與息非一非二,亦一亦二。意志即是有揀擇,而息之舒開則無揀擇,所以說之不盡。在明白裏不在明白裏的話亦是說之不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