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4/4页)
自主地发呆,暗自想着他是谁?为何会出现在王宫中? 翌日,宋帝禁不住赵倾城的哀求,允许她观摩宋辽竞技大赛,而他亦再次出现,技压群雄、文采风流,轻易地夺冠;他的风采征服了众人,也掠取了赵倾城一颗少女心。 从那时起,她知道他原来是辽国太子耶律齐,辽国的第一勇士,是男人嫉妒、女人爱慕的焦点:她因此发下重誓,此生非君不嫁。彼时天气燥热,恰如她那时的心境,一腔热情直想向他宣泄。 耶律齐和辽王在开封拜访的日子里,她日夜期待能与他正式见上一面;但是当她刻意躲在假山后,期待与他来个感人的相逢时,幽兰公主却先她一步截住了他。 “耶律齐,那日你在竞技场上大放光芒,你的风采在一日之内,已传遍整个开封。”幽兰公主随手摘下一朵翠菊,放在鼻下轻嗅,眼睛却斜睨着耶律齐。她号称大宋皇宫里的头号美人,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耶律齐却不为所动,冷视着幽兰公主道:“我代表的是大辽,大宋战败,你身为大宋公主不应该表现得如此兴高彩烈。”他的第一句话,让幽兰公主美丽的笑容凝结在脸上。“而且,我讨厌女人勾引我。”他的第二句话,让幽兰公主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她手中的翠菊跌落地面,咬牙切齿的挤出一句:“野蛮人!”接着恨恨离去。 幽兰公主的热情和他的冷淡,让赵倾城忍不住从假山后跳出来,正好看见耶律齐俯身去捡那朵残败的翠菊。 “你对花比对jiejie还好耶,jiejie那样的美人,你不爱吗?”她好奇的问。 “你才多大,满口爱不爱的。”他闻言笑出声。 他的笑容马上夺去她的呼吸,愣愣的看着他道:“我是长乐公主赵倾城。” 自此,她和他正式有了交集。 几年来,这些回忆珍藏在赵倾城的心底,日夜折磨着她,让她爱他爱到欲罢不能的地步,而他则显然忘记了这一段小插曲。 耶律齐,一个谜一般的男人,他热情时如火焰,让她飞蛾扑火,殒身而不恤:他冷漠时如寒冰,让她迷失于冰海雪原,茫然无依;他温柔时如春风,让她周身温暖;他暴躁时如惊雷,让她心惊rou跳…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牵引她如此多的情绪,她怎能不爱他? 接连几天,耶律齐都与赵倾城相拥而眠,亲密的行为让两人感情迅速发展。 然而享受甜蜜的同时,赵倾城心里十分清楚一件事…她敌国公主的身分对他而言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眼前的平和不过是一个假象,任何的风吹草动、任何一个小小的疑点,都足以让他绝情地离她而去。 她产生一股向他倾吐心声的渴望,一点一点的向他宣告她的真诚。 这日,赵倾城命人将她陪嫁品中的五个红漆箱子搬进房里,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耶律齐面前;耶律齐不动声色的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猜测着她的目的。 从他见到她的第一面起,她就向他宣告…她想要他的心!这个誓言无时无刻都在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显现,而此刻,她眼中分明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他已经是一国太子,很难有什么事物能吸引他的目光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绝对不会愚笨到将箱子里面装满金银珠宝来讨好他;不是珠宝,就应该是情书之类的东西。他笃定的下了结论,冷眼看她表演。 赵倾城对耶律齐微微一笑,然后满脸虔诚的打开第一个箱子。她红着脸,随意抽出一叠,递给耶律齐。“这个箱子里面装的都是我写给你的情诗,你可要看看?”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瑞。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涤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注二)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三) 耶律齐草草地抽看了几张,啧啧出声。虽然箱子里的情书是在他的预料之内,但是当他看到五大箱都是此类的情书时,不免有些惊诧。“老天,这么多?一天十几张…估计这五年,你连作梦都在写情书。” 他匆匆扫了一眼面前的箱子,只见前四箱里整整齐齐的堆放着写满情诗的丝绢,但是第五个箱子就稍嫌凌乱,丝绢下面似乎还有几本书,其中一本书露出一角,隐约看到上面绘有人像。 “咦,这是什么?”耶律齐随意的从第五个箱子里拿起那本书,等他看清楚封面上的字时,忍不住惊呼出声:“老天!你居然还看这个!” 书的封面上赫然画着一对男女交欢图,书名是“房事秘笈” 赵倾城正得意的翻着她前四口箱子,那些都是她为他亲手默写的情诗,却没料到耶律齐居然发现她藏在箱底的书。她红着脸将书本夺下扔进箱里,接着用力将箱盖盖上。 她默不作声的和耶律齐对视了好一会儿后,才悻悻然地道:“我这样做,就是怕你会觉得别的女人在床上比我好!”耶律齐看着她羞红的脸颊,和一副假装坚强又无所谓的神情,忍不住爆笑出声。“老天,你真的是太独特了!”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是褒还是贬?赵倾城纳闷的盯着他的笑脸。 至少他这次是真的为了她而绽放笑容…虽然那个笑容的动机很可疑。 注一:汉佚名上邪 注二:唐李白长相思 注三: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