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延赤中短篇作品_林彪将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彪将将 (第4/6页)

以上的兵力及主要炮火。

    原国民党第六兵团中将司令官卢浚泉写的回忆文章称:“14日上午,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其主力指向东面…”

    东面是八纵进攻方向,敌人40年后仍然以为是“主力”

    原国民党九十三军中将军长盛家兴的回忆文章说:“10月14日上午,解放军发动总攻…这时,四面枪炮声激烈,解放军进攻的信号弹,满天飞舞,多指向车站,知已难以行动,困待天明,遂为解放军第八纵队所俘。”

    然而,实际战斗经过却不象国民党将领所写那么简单。

    炮弹爆炸的烟柱冲天而起,锦州城东尘烟弥空,火海一片。13点15分,炮声刚落,令人热血沸腾的冲锋号便吹响了。

    八纵的指战员跃出战壕,在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中,一波接一波,大潮一般涌向城区。

    可是,突破口两侧暗堡的火力及工事内复活的火力忽然吼响了,将踊跃奔腾的八纵战士一排又一排地打倒,割韭菜一般;同时,敌纵深处的炮火也猛烈开火了,炮弹密如冰雹地砸在八纵战士的冲锋道路上。那200多米长的冲锋地带立刻变成血与火的世界──到处是爆炸的火光,到处是飞舞燃烧的钢铁,到处是烈士沸腾的鲜血…

    纵队指挥所内,紧张、热烈、嘈杂,甚至是…混乱。

    报告战况和下达命令的喊声在指挥所里不停地震响、回荡。

    “报告,一纵炮兵团还未按时赶到!”

    “把我们自己的大小炮全集中起来轰击突破口!”段苏权瞪起眼睛下令。

    “报告,敌人炮火都朝我们集中过来,一营冲锋受挫!”

    “好啊,好啊!”段苏权大声说:“告诉指战员,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炮弹越多,完成的任务就越好!马上组织力量作第二次冲击!…”

    “段司令,林总签发的战况通报。”

    段苏权从参谋手中接过通报,目光飞快地掠过字里行间。

    突然,他心里咯噔一下,目光怔怔地定住不动:现各纵队都已突入城内,正在向纵深攻击前进,只有八纵进展迟缓,至今尚未突破…

    指挥所里响起愤愤的议论声:

    “他们5个纵队零1个师,又是并进又是对进,我们独挡一面,能一样吗?”

    “把炮纵配给咱们试试,还不知谁先突破呢!”

    “不是说让咱们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炮弹越多,完成任务就越好吗?怎么又批评咱们进展迟缓了…”

    “你们胡议论什么?”段苏权忽然警醒过来,他明白部下这种情绪将带来什么后果。更重要的是他想起了林彪同他的谈话。他坚信林彪了解八纵,了解他段苏权,也坚信林彪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将兵,将将,都须有“斩首示众”这又是“示众”不仅是督励八纵,更是为了督励全体攻城部队。他少有地瞪起眼,慷慨激昂地说:“通报错了吗?牵制更多敌人就可以成为进展迟缓的理由?那是借口!”

    这时,报告又接连而来:由于一纵炮兵团未赶到,缺乏炮兵火力的有效支援,担负突击任务的二十二师六十六团一营,多次冲击,伤亡严重,未能奏效。

    纵队领导紧急研究后,段苏权严厉下令:“集中纵队火炮,将炮兵阵地前推,抵近射击;部队组织爆破组,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连续爆破,要不惜一切代价突进去!”

    不久,火线上又响起连天的爆炸声和山呼海啸的喊杀声,突击部队如狂风一般卷向突破口…

    19点15分,部队突破成功。

    23点,八纵7个团全部突入城内,与敌展开逐街逐堡争夺战,并攻占了“东北剿总锦州前进指挥所”

    15日17时,战斗结束。八纵共歼敌万余名,其中俘敌7000千多。

    段苏权和大多数指挥员一样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都一样发出感慨:在林总指挥下作战真痛快!

    林彪的两道浓眉完全舒展开了。他的目光从锦州移向辽西时,不但坚定自信,而且洋溢出轻松和喜悦。

    “他们垮了。”林彪声音不高,是说给对面的罗荣桓听“如果晚些攻占机场,叫沈阳再空降三四个师到锦州,我们也打了。”

    “他们是垮了。”罗荣桓点点头“去年他们在四平,每堵墙每间屋都要死守。现在不行了。”

    林彪的食指在地图上按一下,仿佛辽西那十万大军无须用拳头,只须用指头就可以象摁蚂蚁一样将其摁死。他发觉开始把敌人估计高了,为了锦州机场空降来两个团的援军,他就紧张过好一阵子,通报了八纵。现在他心里有了谱“再空降三四师,我们也打了”比较攻坚战来说,运动战才是他的强项。从井冈山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平型关大捷到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他是运动战的专家。

    “辽西是一场运动战。”林彪平平静静地说:“廖耀湘完了。”

    他朝地图望最后一眼,直起身体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他给八纵的命令是:以急行军插到大虎山以南,堵截廖兵团,而后向北突击围歼…

    八纵经两天急行军,挺进辽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第二阶段──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会战。

    辽西会战,八纵起了堪称“勺子”的特殊作用。在大虎山以南的作战中,八纵经过12小时激战,粉碎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编二十二师建立南撤营口屏障的企图;在六间房,八纵迎头兜住廖兵团,反复拚杀,竟日激战,截断了敌人南撤营口的退路。这场战斗,八纵光是抬伤员就用了两个营的兵力,可想战斗之惨烈。

    八纵象勺子一样兜住廖耀湘兵团,才使全歼敌人的作战计划得以实现。

    可是,林彪无论是给中央的电报还是给部队的战报,都说廖兵团是被我辽南独立二师在台安附近阻击拦截住了。以后一直以讹传讹:196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如是说;1987年6月在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展览方案如是说;直到1991年的影视作品及资料片《大决战》等仍然如是说。

    究竟是谁堵住了廖耀湘兵团南逃营口的去路?恐怕知情者的当事人都对“军史”和历史巨片表现了不够尊重。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说:

    “当时我向部队指出,行动要迅速,要以最快的行军速度到达指定地点,遇小股敌人不恋战,要首先截断敌人,不让逃出。对已突围出去的敌人可以不管,留给后续部队…

    “10月25日上午7时,八纵二十三师到达六间房地区,当即令六十七团占领六间房,六十八团占领后六间房,六十九团占领东西赵家窝堡…

    “8点多钟,晨雾弥漫,我前哨班发现敌多路蜂拥而来。我六十七团在敌进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