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凤凰涅盘 (第2/2页)
成了。还没有开始招租。” “新显利大厦的面积远没有松鹤大厦的面积大吧?” “一半左右。我的意思说,这家公司上市时,您拿出一半的股票公开发售,梁家持有34%的股份,您持有33%的股份,33%的股份为流通股。” “你怎么会这么想啊?”李逸松好奇道“一栋大厦太少,我可以拿出两栋大厦啊。和别人合作是什么意思啊?” “您猜猜。”李华龙笑道。 李逸松沉思片刻,笑道:“我猜到了,你看中新显利大厦的那块地皮了。” “没错。姜还是老的辣!”李华龙笑呵呵道“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时代置地公司出面买下新显利大厦,拆掉重建。” “新显利大厦盖建之前,你怎么没有想到买下那栋旧楼呢?” “想过啊,我还找梁家谈过,但对方出价太高了。没有谈拢,我觉得不划算,也就没有买了。” “那你怎么念念不忘呢?” “那块地皮的位置真的很好。与时代广场挨着,十几二十年后,可以考虑将新显利大厦拆掉重建,时代广场重新装修。底座可以打通。那购物广场的面积就更大了,对顾客的吸引力会增加很多。” “十几二十年后?”李逸松笑了起来“你想得也太远了。” “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我觉得您没有必要担任这家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不管股价高的时候,还是缺钱的时候,您都可以抛售股票套现。” “这太麻烦了,缺钱了,可以直接买物业啊!”“阿爸。您这就不懂了,卖股票可比卖房子容易。还有。房子卖了,你想买回来,可就难了,而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同,只要股权分散,你舍得花钱,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并不难。” “有点道理。”李逸松如有所思地嘀咕了一声,想了片刻,笑道“成立合资公司,还有让公司上市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 “行。我去谈,到时候,你签几个名字就行了。” “别这么麻烦了,我把松鹤大厦过户到你名下就行了。” “不,不,没有这个必要。阿爸,您不知道,当上市公司的董事,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那些都是虚的。随你了…时间不早了,你该去上班了。” 李华龙看了看手表,笑道:“真的不早了,我去上班了。” 这天晚上,李华龙和何善衡等十一位恒生银行董事会董事一起在文华东方酒店聚餐,大家的心情都不错,吃吃喝喝聊聊,消灭了八支波尔多红酒。 在酒桌上,李华龙说了委托恒生银行出售金条的想法,何善衡等人都表示欢迎,毕竟李华龙旗下的企业早日归还贷款,可以增加恒生银行的资金储备,同时,可以将资金借贷给新的顾客,增加大银行的顾客群数量,对银行长远发展有利。 喝道最后,何善衡举起酒杯,说道:“让我们大家敬阿龙一杯,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恒生银行将无法凤凰涅槃。” “何伯,我还要感谢大家给我一个赚钱的机会呢,就别敬我了。”李华龙笑呵呵道,举起酒杯“大家干一杯,祝我们和恒生银行越来越好!”“干杯!”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恒生银行就帮助李华龙卖出了六千万港元的黄金。 卖黄金所得资金,李华龙大部分转到他旗下多家公司的账上,用来还银行的贷款,除了金地集团,李华龙旗下全资企业不再有负债了。 剩下价值两千万港元左右的金条,李华龙没有继续出售,而是寄存在恒生银行的金库里,他旗下黄金珠宝公司——阿里巴巴,每个月都会卖出不少黄金首饰,这些黄金就留着做首饰。 … 在李华龙的大力支持下,恒生银行有惊无险的度过此次危机,但是此次华资银行挤提事件,对香港的金融业和地产业,以及其他产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数家本地中小型银行倒闭,数百家地产企业倒闭,地产转入低潮,淡友遍市。 孤注一掷、赌博式的炒家几乎全给“套死”,全军尽墨。 其中不少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身家的富豪财空身退,自此从香港商界销声匿迹。 之后数年,香港经济基本上都处于不景气状态,就算有回暖潮,但持续时间不上,楼市有跌有涨,整体趋势是下跌,中小银行极为艰辛,而经过此次危机洗礼的恒生银行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业绩不断提升,凤凰涅槃,成为能够与汇丰、渣打一较高下的唯一华资企业。 … 4月30日,明德银号的独资老板宣布破产,政府任命破产事务官为破产财产的受托人。 据破产事务官的报告,这家银号的总负债2100万元,其中包括存款1200万元;而总资产为2000万元。 从理论上说,明德的亏损不算大,但总资产中约有1850万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房地产,这些房地产的价格在1965年初已大幅下降。 更糟糕的是,这些房地产中的一大部分包括尚未完工的工程,香港政府需要为这些尚未完工的工程买单。(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