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罪案_第三章案发在亚洲第一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案发在亚洲第一炉 (第1/6页)

    第三章 案发在亚洲第一炉

    晚上,人们从电视里知道了白天全城戒严的原委——中央首长百忙之中前来视察并题写了“镍都腾飞”四个大字。而就在首长离开镍都后,案件就发生了。举国瞩目的金川公司闪速炉,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亚洲第一炉,上级首长视察时高兴地说:“祝贺你们成功!”在亚洲第一炉将投料试车时,一桩意外的盗案发生了…

    1.他甩掉背心冲到院里

    甘肃河西古道,与古代凉州相邻的金昌市境内,龙首山傲然挺立,突兀险峻,它绵延于茫茫戈壁,远远望去这条祁连山脉恰似一条巨龙,在这条巨龙的龙头里,50年代发现了以镍为主要元素的稀有金属,震惊了世界。接着是巨龙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镍基地。于是金昌就有了镍都的美称,令全球瞩目。

    时光跨入了80年代末,国家要在这里搞成中国的镍铂族提炼中心,投资22亿元人民币,建一座世界一流的镍熔炼闪速炉。这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项目。经四年时间的万人大会战,终于建起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座的闪速炉。按计划十月一日闪速炉就要点火烘炉,投料试车。几年来,从中央到省、地市的领导,都关心着它的进展与竣工。令人鼓舞和难忘的是8月12日,上级首长来金昌视察,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座举世瞩目,施工进入尾声的闪速炉后,高兴地说:“祝贺你们成功!祝贺你们成功!”

    这天,上级首长挥笔写下了“镍都腾飞”的题词。

    8月29日,离点火烘炉、投料试车的国庆节还有31天。此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金川公司,已经向中央和省内外的有关领导和著名专家,发出了邀请他们十月一日前来金昌参加闪速炉竣工会的信函。

    那天,将意味着,我们向世界自豪地宣布:中国的镍熔炼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那天,随着共和国43周年的诞生日,该是一个多么欢腾的日子,多么扬眉吐气的日子。

    那天,无疑在共和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史上,写下她的辉煌。

    可是,一桩意外的案件震撼了整个金昌。

    镍都八月,戈壁日头像扣在这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上空的火盆,酷热充满了整个空气。

    繁星满天的夜晚,仍没有一丝凉风。市区内,闪速炉施工工地附近是金川公司一冶炼厂保卫科。室内没有开灯,亮如白昼的施工现场,机声轰鸣,蓝色刺眼的电焊弧光,透过门窗的玻璃射进屋里。桌前,市公安局刑侦科副科长王杰武,光膀穿件背心,他不停地吸烟,像是从烟里吸出点什么名堂。

    机器的吼叫和焊光的射来,他都觉得在轰他的头,穿他的五脏六腑。

    他心里像压了铅块似的沉重。时间快得让他挠心。10月1号、10月1号,离这不久将至的日子还有多少天,他几乎是每天掰着指头算。

    墙上的钟,依然不紧不慢答答地走着。他恨不得上前把那该死的秒针掐住。

    他眼熬得红桃似的,嗓子疼得难咽唾沫。

    躁火呀!

    这位戈壁上成长起来的西北大汉,15岁当兵,20岁从警,市局的首任刑警队长。这个公安上的拼命三郎,那年乘坐公安三轮摩托,到金昌火车站去执行警卫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的命令,中途月黑路颠,车翻下15米的山崖,被摩托夹住脚拖出10来米远,救人的老乡用扳手卸开轮子,才把他的脚拿出。他身上几处骨折,往医院抬时,浑身是血,已休克昏迷,光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当时有的人说,往太平间送吧。可他福大命大,硬是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

    这当儿,七天工夫,他的脸黑不拉几瘦去半圈,裤带向后紧了个扣眼。胡子也懒得刮,汗酸味的背心儿也没心去洗。

    现在是进入侦破案件的第七天,案情虽有进展,但仍扑朔迷离,他心里是啥滋味呀。

    公安上的人谁都知道他是个“活宝”工作之余爱开玩笑,能编出一套套的顺口溜,生动形象毫不逊色那些曲艺作家。他还会唱一段段当地的民间小调,荤的素的,逗得人捧腹大笑肚儿疼。他唱《尕老汉》,边唱边表演,轻松幽默。他唱《五哥牧羊》粗犷深情。可如今他乐不起来啦,脸拉得像丝瓜,眼窝深陷,声音嘶哑。

    电话又响了,是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打来的。副局长在催他。

    他很理解,领导们能不急得屁股上冒烟吗?

    每天的电话,催得他头皮发烧戴不住帽。这会儿,副局长说,老兄,现在是第七天了…!真是哪壶不开提那壶。

    这七天,对他来说,快得像是眨眼的工夫,打个喷嚏的当儿。

    副局长半真半假地说,老王,案子破不了,事后回家,小心老婆孩子打屁股。

    这话又戳了他的心尖。可不是吗?真是越冷越撒尿,越渴越给盐吃。案子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三天三夜没眨眼了。那天,他10岁的儿子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爸爸你在哪里?

    “咋了?”王杰武忙问。

    “我还没吃饭。”

    “为啥?”

    “mama病倒两天了。今天是邻居阿姨把mama送医院的。大夫说,mama烧得厉害,挺重的。mama迷迷瞪瞪的。你回来吧!爸爸,我还没吃饭呢。”

    王杰武听了,心里刀割般难受:“你早上吃饭没?”

    “早晨吃了块干馍。”

    “你妈现在吃了没?”

    “我不会做饭,mama嘴干得不行。爸爸,你回来吧。”

    王杰武拿着话筒,半天没说话。

    内勤李庆明看王杰武脸色不对劲儿,其实,他已从电话里听到了王科长爱人住院的事,他想活跃活跃气氛,说:“是不是嫂子想你?”

    王杰武愣在那里,没吭声。若在平时,他这个乐天派的嘴,也不会饶人。

    李庆明见状收起笑容说:“嫂子咋了,住在哪个医院?”

    这当儿,专案组的人全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骑车才10来分钟的路,你回去看看嫂子,这里的事儿,我们照常干。

    王杰武巴不得立刻回到爱人的身边。妻子病成这样,孩子也吃不上饭,他能不想回去吗?可眼下的案情,需调查的二百多人,已过筛一半,还有一半待查。怎么个查法,专案组人少,如何快速查?现在是关键,这里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他,需要他指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