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簿那一段风花雪月的事1 (第1/5页)
第二簿 那一段风花雪月的事 1 想起来还是痛。 她对他的记忆充满痛。充满哀美与轻愁。 …。。 推开门进去,游利华已经在了。 “阿潘,这里!”游利华挥手叫她。 徐爱潘走过去,一边和几个顺势抬头看她的人点头招呼,并不花力气寒暄。 “喝什么?”游利华问。 “矿泉水。”虽然已经十一月中,天气还相当闷热。白天开始,她就觉得口干舌燥。仿佛连衬衫都湿透。 “不是我说,阿潘,你能不能偶尔换点新鲜的?”游利华边摇头边转身朝吧台接过矿泉水递给徐爱潘。 “下次吧。”徐爱潘不置可否。 KK虽然名为酒吧,但它卖咖啡,卖果汁也卖茶,什么都卖。 连爱情也卖。 听说中秋节时,他们在这里搞了一个慈善派对,老板把自己标上价,出售一个周末晚餐约会,被一个常来的女学生标去,募了两万元。 但只是听说。 中秋节,她人在他们那个海边小镇破落的家,背著月亮,检视成为孤儿的那种自由悲哀。太平洋潮声沙沙,荒凉得从来没有变。她已经不是为赋新辞的年纪,所以也就没有对著黑暗的海掉泪。 “欸,阿潘,”游利华倾身靠向她,一副打算说秘密的姿态。“你看到没?” “什么?” “那个啊!”游利华朝门口那边挪挪下巴,神态相当暧昧。 徐爱潘随著她下巴指示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一个穿休闲衫留了及肩长发的男孩,呃,或者说男人。 那头长发看起来比她的还黑还乌溜还亮,年纪看起来也和她差不多…是个好看的男人。 男人。不是男孩。 有差别的。 就像她是女人。不再是女孩了。 她迟迟不习惯自己早成为女人的事实。心情还留在十七八青春少女的年岁,身体的朽化及生活现实中却已老到不能再老的地步了。 “怎么?你有意思?”她收回目光,喝了口水。 游利华笑嫣嫣。“我又不是在替自己找老公。我无私,是替你留意的。” “这样啊,”徐爱潘很领情似堆起笑。“多谢你的鸡婆,小游。” 这种不幽默的反讽刺,游利华大概习惯了,眉头都没皱一下。说:“你连人家都没好好仔细看一眼,怎么知道喜不喜欢?说不定你看一眼,就看上了。” “我看了。再说,我看上眼也没用,人家不见得会喜欢我。” “你又还没试,怎么知道?” 你又没试,怎么知道? 游利华常常冲她说这一句话。不只是她的爱情态度,还有她的不吃杏仁和苦瓜,以及她的不听歌剧不染金色的头发。 徐爱潘不答,反问:“你叫我来,就是为这个?” “不完全是。我怕你闷在房间里太久会生锈。除了我,你起码有三天没跟人说话了吧?” 这倒是真的。 徐爱潘扯嘴笑一笑,乖乖跟著游利华走到中间那群正阔论高谈的人群当中,自行拣个边疆的位置坐下。 “嘿!阿潘。”看过她的人,有些转头友善打个招呼。“嘿。”她也回个招呼。“你好几天没来了。在忙什么?”旁边的人寒暄地问。 “是啊。也没什么。”她应酬地答。 “还在喝这个!换点别的,我帮你叫。” “不了,谢谢。” “怎么?怕喝醉?放心,我会负责送你…”“我刚到,不急著喝酒。” 就这样,人家问一句,她答一句,而且简单扼要。 寒暄过后,那些人又回到之前热心的辩论,偶尔想起什么,回头再和她说一两句话,她便又回答一两句话。多半时候她便光只是听,听他们对某本畅销书的批评,某个在媒体曝光甚多的知名作家绯闻的议论,又听他们对某个旅居海外得到美国某文学奖项的作家的不以为然与赞赏的正反面意见的辩论。 听得,她几乎打呵欠。 然后,又有一群三四个人进来,坐在他们左侧两三个桌外的地方。有人隔著桌子和对方打招呼,对方也隔著桌子回招呼。“徐总,恭喜啊!你们这次推的那两本哲学小说,冲上排行榜的第一名。” “对啊!书香那套名牌服饰系列也是叫好又叫座。” 被恭喜称赞的人隔著桌子笑着说谢谢。 徐爱潘悄悄站起来,不引人注意地走到洗手间。 老实说,每次她都觉得很佩服,那些人怎么有那么多的力气说那么多的话? 其实,也有那样的时候…曾经,青春少年时,她的话也不算少的;每天和胡英英叽叽喳喳。然后,胡英英一家搬走后,遇见沈冬青,喜欢上一个人不敢说把话都锁在心里的哀美轻愁,她的话慢慢就变不多。 变不多,并不是表示不说话或太沉默。人要生活都是要交际要说话的。 她跟卖青菜水果的小贩说话,跟卖自助餐的老板说话,跟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商店的大夜班店员说话。 还跟游利华拌嘴扯些讨她厌的废话。 所以,她也不是不喜欢说话,只是觉得说话太花力气,常常说到一半就觉得累,干脆便不说那么多了。 冲了冷水后,她觉得神清气爽许多。镜子中那张脸有点苍白…不,简直是惨白。吸血鬼多时未曾吸血的那种营养不良的没温度的白。 她没化妆的习惯,觉得麻烦。但背包里总有几支游利华用剩或者颜色不合不要而塞给她的口红。 以她的性格来KK只是凑热闹。不过,偶尔沾染点人气也好。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