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谁的国 (第1/2页)
第十三章 谁的国? 你赢了,不准打贪,腐二字,所以本章读这估计很不流畅。 ———— 范致虚并不是有钱的官员,却又八万军队。其中五万是府兵,三万是民兵。说是民兵,其实战斗力和府兵是一样的。 至于粮饷的来源,当然是出征前,庆州的富人们资助的。 在中国,对不起,我说咱们这儿,私有财产从来都不受保护。向来属于国有。 所以有钱不如有权。庆州多战端,所以发战争财的人很多,加上平日西夏产各种土特产,然后又从江南倒卖茶砖茶丸什么的。有钱人很多。 要是有一日,朝廷一个不爽搞个强拆,或是抄家什么的,岂不是很惨。所以就要打通一下朝廷的关系。 这一次勤王,要是胜利了,到时候范大人随口向皇上提一句庆州的富商们出的钱做军资,很爱国。皇帝一高兴,那就攀上朝廷关系了。 但是,这些人以为皇帝的心思和普通人一样。那皇帝可能要让他们继续出军资,直到他们养不起军队为止。沈万三就是典型。 当然,不排除真的有商人维护赵氏。 总之,范致虚有六万步兵,两万骑兵。其中战斗人员就是七万五千人。还有五千打杂的火头军什么的。强弓还好,弩箭作为禁品,就算是为了救国,也不能携带禁品。所以范致虚的步兵中,只有三万弓兵,没有弩兵。 而且,一支三棱箭头的造价是五钱银子,一支普通箭头的造价是二十个铜板。都不便宜。箭杆一样不便宜。 所以范致虚根本没有多少箭羽,一定会慎用的。 第三次,方天定第三次派遣了信使前往范致虚处,送一封信。 这个人,还身兼劝解范致虚,或者说是招降使的身份。 范致虚坐在应天府北面的汴河宋营大帐中,眼看着这个新来的信使,说是有话要说。 这信使憋了半天来了句:“我叫秦宝,来给将军送信,统帅他说,随时都可以接纳将军你。” 范致虚面色古怪,先不说这个劝降使太直接了,单单说那口音,便值得玩味了。 随即,范致虚开口道:“怎么,杀字军中都是关西子弟?”关西关西,当然不是郑关西的关西。是关中以西,也就是陕西。传说中的秦国古地。 没办法,范致虚在庆州周围这么多年,当然听得出这特殊的秦腔口音。 哪怕这口音已经有些变化了。 那秦宝摇了摇头道:“我从小就跟随父辈到了江南,统帅派我来送信不是特意找的。” 秦宝当然知道这位范将军带领的是关西子弟兵。所以才这么说了一句。 范致虚却笑着摇头道:“难道这方统帅不知道关西子弟寡言么,竟然派你来当说客。” 秦宝也是笑了,挠了挠头:“我哪儿知道,反正统帅大人叫我来,我就来了。” 笑吟吟的范致虚,突然面色变沉:“你祖籍那个州县?” 秦宝想了想,道:“安康州坪县曾家村吧!”康州比庆州小些,一般的地图上都不标出来,但是久居关西的范致虚当然知道康州,离汉中都很近了。 范致虚面色更加黑了,沉声道:“你也是关西子弟,就这么当卖国贼了?” 卖国贼?秦宝突然大喝道:“我是关西子弟,但是我是魏国人!”关西子弟说话一向大声,脾气也比较烈。哪怕他不承认自己是宋人,也在说话做事间透漏出了他是关西子弟的不争事实。 范致虚才面色缓和道:“江南的官,真的贪,腐到了这样的程度?” 秦宝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将军你也是江南之人,难道不知道江南时什么样子的。如此说起来,你现在还是魏国人,你的老父母都是魏国人。” 范致虚才哑然一笑:“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古人诚不欺我啊!”秦宝知道自己劝不了范致虚,反正信已经到了,准备撤走,走之前才问道:“你不会在我家老宅外帖张大红字写上卖国贼三个大字吧?” 范致虚心中却是好笑,这个老实的汉子竟然在担心这个。随即笑道:“我是这样的人么?” 秦宝老实的说:“我不担心大人,我担心天朝!” 范致虚摇头道:“泱泱上国,华夏天朝,自然不会欺压百姓。” 不说还好,说到这里,秦宝大怒:“这些年来欺压的还少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税收,过个道还收过路费,这朝廷就更强盗一样。强盗也就算了,只知道欺压百姓。有本事去攻打辽国啊,有本事去打金国啊?连个燕京收服了一百年都没收回来!派了十几万人到边境,就更校场cāo练一样,根本什么都没做。以为设个西路,就能骗到百姓?” 说道了问题的关键,范致虚也是丝毫不让:“胡说八道,满口胡言。朝廷不是没打过辽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