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拐乌弓_第一章陇东八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陇东八屠 (第2/4页)

招呼厨下做的非常清淡可口。木须rou和三鲜汤,例不算什么,惟独这份素菜,奶汤蒲菜,是本城里的特产,远近驰名,凡是从泰安城来往的过路客商,都得要一尝为快,少爷请慢慢用着,尝尝味道如何再说。”

    吴湘微笑点头,店小二又忙着张罗别的客人去了。

    店小二离去之后,吴湘低头仔细一看他所说的“奶汤蒲菜”汤为纯白,色如奶汁,菜色又是油光嫩绿,看去十分可爱,盛在碗中,绿白相间,觉着更是不俗。

    吴湘整日未进饮食,早已饥肠辘辘,这时视色闻香,更是食欲大动,轻轻提著一尝,果然鲜美可口,真可称的上是色香味惧佳了。

    他心中想道:

    “城市和深山,究竟大有不同啊…。”

    在此时-

    忽闻街上蹄声杂乱,人嚷马嘶,自远处迅速即移到店门之外,店中柜移,为招应生意,急忙蜂勇迎出厅中客人,亦都集中目光,向门前望去。

    吴湘也随着众人向外注视,抵见来人中有老有少,共二十余人,个个都是风尘朴朴,显出经过长途跋涉之容,这些人。年纪老的都在四旬以上五旬左右,衣着样素,骨格结实。年纪轻的,却在十八岁至二十三岁之间,个个都是英气焕发,精神抖擞,各人都随身带有兵器,店门外的坐骑,鞍佩也都异常整齐。

    吴湘正在纳闷这些人是什么来路,忽听隔座有一酒客自言而语的说:

    “噢,赶梁试,考试场的。”

    吴湘这才想起,恩师曾经讲过的‘穷文富武’。照历朝的习惯,读书之人,家庭不论怎样富有,到了赶考应试,也祗是一架书箱,最多不一个跟随书憧。习武之人,则就不然了。

    必须有马有弓,有穿着佩带,比较读书之人要讲究场面。这些青年,大概都是应试武生,这些老者,想必是他们的师传了。为求功名,争门第,光宗耀祖。而自己,则是为闯荡江湖,济弱扶倾。一个是出发在私,一个是出发在公这其间的差别就大了。

    从这些,他又连想到恩师的十年苦授,耳提面命…可回忆的往事,现在太多了!才经阳别离开这位慈祥的老人,到现在不过仅仅一天的时间,感觉上,又好像是那么长久,那么遥远忽然,一阵喧嚷声起:

    “店家!店家!马糟不够用,水也见底了。”

    “掌柜的!还差六匹马的饲料嘛…。”

    赶快给弄点水擦擦啊,怎么搞的?…”这阵喧嚷,又震动了全厅。

    见个店小二忙得团团转,一叠声答应:

    “客官老爷们,来了,来了。”

    但是,这群新来的客人中,仍有十多人,面现不耐之色,进出不绝的催找马糟和用水。

    那些老年的,倒还显得静,年轻的都好像刻不容缓。这也难怪,因为马在他们,原是第二生命啊!

    正当吵杂喧嚷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从百跨院内,传出一个苍劲的声音道;“客官们,且请稍安毋躁,在厅前角,尚有一个旧槽,老朽因有腾不出手,劳驾诸位客官,先行自取使用。”

    这声音是那么深沉而有力,厅内厅外,无所不闻,那么吵杂的声音,也顿时全都平静下来。

    吴湘坐在厅中暗道一声:

    “好足的中气!”

    随着声音又超杂乱,那是这些客人赴至墙边寻找马槽的脚步总之,喧嚷之声又起,并带着不满与气愤:

    “店家!你说的马槽在那里?还是请你自己来找吧。”

    “岂有此理,我们踏遍全院,也没有看到马槽的影子嘛!”

    “真是荒唐…。”

    于是,一声无奈的叹息,悠悠传来。又是发自西面的跨院,不问可知,又是先前说话的老人所发。

    跟着就听到一种不紧不慢的嗒嗒之声,片刻后,一个独腿独臂的老人,已出现在跨院的门边。

    祗听坐客中有人窃窃低语:

    “老掌柜的来了。”

    这时,大家都齐目注视着这个残缺的老人,尤其找马槽的几个客人,是更加注意。

    他们一边在仔细打量着老人,一边还存着:

    “看看你到那里去能找出个马槽来”的怀疑心理。

    吴湘见这老人,年约七旬,浓眉大眼,面色红润,身高体健,白须飘拂胸前,屹立当地,情态甚为威猛。

    这位老人,左边缺少左腿,且妩有半条手臂,腋下挟一拐杖,看去相当沉重。

    吴湘心想:

    “可惜残发,不然这老人在壮年之时,倒是一条上好汉子。”

    此时,老人两眼平静的向厅前众人扫视一遍,仍然向墙边行去,虽是单腿独拐,却中看出步履非常稳健。

    老人一直走到墙边一个与地平面相齐的矩形石线之旁停住,身躯稍弯,右手向前轻轻一仲,五指已插在坚硬的土地内。

    众人不禁悚然一惊,全都凝神静气的看着老人的行动。

    祗见老人五指一收,抓住那条与地平面相齐的矩形石线,随着向上一提“硅”然一声,一个长约六尺五寸,高约一二尺的石槽,已赫然应手而起!

    在原来的地面,顿时现出一个规规正正与石槽一般大小的土坑来!

    众人同时发出一声低沉的惊呼,老人又顺手将古槽轻轻反转“嚓嚓”向地上一,将石槽内的积石槽赶快送到后院马棚去。”

    同时转过头来,向这批客人们诚恳的说道:

    “有劳诸位久等了。”

    这时,全院鸦雀无声,院子里的客人,都已呆在当地。所听到的,祗是伙计们搬抬石槽的零乱脚步声和气喘声…。”

    这些适才尚不可一世,此际却噤口无言的客人们,心中准是在想:

    “自己这点工夫,比起人家,实在差的太远了!”

    老人看着这些人失态的样子,微微一笑道:

    “客官们,且请自便,老朽失陪了。”

    说着,左拐一提,便要离去…。

    “老丈慢走!”

    这时,在客人中,走出一个人来,此人约五旬年纪,正是这众客人中的一位师傅。

    此人行至老人面前不远,深深一揖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