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4页)
第十章 从公安局传出消息,段力维被正式批捕。警方查明有来自东部S省的十几个“高考移民”在龙川市参加高考,多数在市一中报的名,其余人的报名地点牵涉到另外两所中学。段力维明知这些考生是“高考移民”故意违规cao作,涉嫌犯罪。在段力维这里找到突破口,警方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继续追查高考作弊的来龙去脉,本地学生为外来“高考移民”替考的事情也逐步浮出水面。 继段力维之后,龙川区招生办主任禹志荣也被警方拘留审查。 禹志荣和段力维一样品尝到了手铐和留置室的滋味。他本来有侥幸心理,幻想着蒙一蒙也许能过关,等进了局子才慢慢意识到,狡猾抵赖在铁的证据面前不堪一击。比方说让参加“高考演练”的高二尖子生顶替“高考移民”这种“虚拟高考”对应考者来说成绩不重要,只是起到cao练和阶段性检测的作用,但是将这个虚拟过程中部分学生超过本科录取线的分数张冠李戴给“高考移民”就使得本来可以忽略的考试成绩有了实质意义。这事情本来是务虚,可是虚中有实,巧妙地移花接木让某些人从中捡了大便宜,禹志荣作为cao盘手乐在其中,而且利益攸关。他原来想,这种把戏玩好些年了,驾轻就熟,天衣无缝,绝不会洒汤漏水,可是经不起认真追查。将那些参加高考演练的高二学生与他们使用过的准考证存根一一对照,冒名顶替的事情便昭然若揭。再比如为批量“高考移民”办理报名手续,禹志荣本来想一推六二五,把罪责统统推到相关学校,可是,架不住警方一调查,这批“高考移民”都和他本人有种种联系,学校的办事人员交代说他们给这些学生办高考报名都有来自“上面”的指令,而“上面”都与禹志荣脱不了干系,何况每个学校所办非正常报名,最后都要经过他审查同意。禹志荣显然是这场阴谋的主要组织者和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何况省城的高考掮客柴大福被警方攻克了心理防线,统统招了。至于段力维,虽然某个领导想方设法打招呼,让他抵挡了一阵子,可是负责侦查案件的警官也不是吃素的,恩威并重,政策攻心,弄得段力维彻底崩溃,彻底交代了。禹志荣想赖也赖不掉,而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审时度势,交代得比段力维更快、更彻底。 很快,教育局领导从公安局得到消息,禹志荣也被正式批捕,是继段力维之后教育系统第二个因高考作弊案落入法网的人。两位教育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相继被捕,足以反映出发生在龙川市的高考作弊案绝非小事,很有可能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头,说不准还要牵涉多少人,牵涉到哪个层次的人! 就在案件继续侦破、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龙川市教育局长程元复和公安局长杨胜春有一次私下交往。程元复打电话约杨胜春到一家咖啡厅的包间单独说事,两个人都不带随员。 “老杨,高考作弊的案子公安局抓得紧啊。教育系统已有两员大将落马,你们还紧追不放,是不是想把我手下的人多弄几个进去?”程元复和杨胜春私交甚厚,说话有几分放肆。 “我的程大局长,你说哪里话!你以为公安局逮人有瘾,喜欢没事找事?”杨胜春脸上浮出一丝嘲讽“这事情由得了我吗?你没看看电子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海陆空一起上,舆论压力铺天盖地,不认真办案行吗?何况,市委市府主要领导有指示,必须彻底查明事实真相,给社会一个交代,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我手下的弟兄们哪儿敢懈怠?再说,据我知道,你手下的两员大将都不怎么样,架不住铐子一戴,吓得屁滚尿流,瓦沟里滚核桃哗啦啦都倒出来了。明明够逮捕的条件,谁能救得了他们?” “好嘛,就算这两人罪有应得,可事到如今,我作为教育局长不能不考虑后续效应。胜春同志,咱俩不是外人,这儿也没外人,算我求你了,出面干预一下,别再让案子越查越大,好不好?看上去好像是天大的案子,其实叫我说,都是那些记者,尤其是做网络媒体的人,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恶意炒作,硬把事情炒大了。你们办案子,可不能让舆论牵着鼻子走呀。” “舆论是舆论,侦办案件总要以事实为依据,肯定不会故意搞扩大化。这一点请程局长放心。” “我再说句也许不该说的话,就拿被你们抓了的小段和小禹来说,我还替他们感到冤枉呢。你想想,我的杨大局长,他们帮着给别人办高考报名,甚至不惜冒风险找人替考,为了什么?你说说,他们究竟为什么?” “我想,大概是利益驱动吧。” “错。这些年,家长都把孩子考大学和未来的就业联系起来,为了让自家孩子考上大学,考上理想的大学,所有家长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什么办法都敢想,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一来,像段力维、禹志荣这样直接参与考试组织管理的同志,必然面临种种压力。我不否认,家长找他们,有的也可能给点儿好处,送礼品送现金不是没有可能,可高考是国家考试,多年来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制度和科学严密的cao作程序,作弊容易吗?换句话说,即使有人想给他们好处,好处是容易拿到的吗?相反的,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人给他们好处,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