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节 (第2/4页)
早就有枪,是五四式手枪,我知道!她走近我,一袭黑衣,银发卡消失了,还是那样短的头发,全副武装的样子,我向后躲,直靠到床头,一动不动。她搬起我的脸,你读了那么多书让我感到恶心,非常恶心。她拿起床上软软的有少量液体的安全套,慢慢贴在我的脸上,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什么样子,说完大步流星,毫不犹豫,房门没关,快速的皮鞋后跟从走廊传来,像密集的金属般的雨点,然后是楼梯门的破开声,哐当声,哒哒哒的下楼声和汽车发动机声。 你总是强调你看到可我听出来你并没把握你读过很多书我是说在我的专业领域你也读过一些我们有很好的讨论基础因此我的疑问你应该视为正常你说是吗?你什么意思怀疑我说的我是说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学术上的讨论我知道你想什么你想做学术论文是不是我猜得出来你瞒不了我我的任何患者都有助于我的学术论文这是我的工作除非我不做这个工作好吧就算你说的是对的那么你愿帮助我吗?我为什么要帮助你?因为我也在帮助你你可以认为我们是在互相帮助。医患关系我知道你这是在建立A型的医患关系。你很了解我的工作你说得很对。我大学毕业考过你们专业的研究生可惜我数学不好我从小就不喜欢数学我的数理化糟透了我学的是文科现在也不懂为什么心理学算理科数学和机械怎么能解决精神问题你们净胡闹。它部分是理科,部分是文科,是一门边缘科学,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我知道发生学。我知道你知道——人们看到的事物同事实上存在的事物之间是有距离的,有时有很大距离,事实成为记忆有一个过程,也就是人通常并不是按照最初的事实记忆事物而是按照某种心理需要修改甚至重构记忆,当修改后的记忆被后来无数次重复之后便成为牢不破的事实,人们说出来的往往是这种记忆,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否修改了记忆,二为什么要修改?修改过的记忆与没修改过的记忆在治疗方法上有着很大不同,所以我们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是说我修改了记忆?我们先不匆忙下结论,我再问你:你真的看到她的枪了?她有枪是完全可能的。我在问你她是否拿出了枪?她拿出来了,就这样对着我,这样。你看到的是枪口还是枪?这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这个我们一会再讨论,你看到她是怎么拿出的枪?这个,这个我从来没想过,这个用说吗,拿出来就是拿出来还要怎么拿出来?那么就是说枪突然出现在她手上?是,是,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她就是这样训练的,根本让你看不到是怎么拿出来的!她告诉你的?这还用告诉,你难道不知道她们这行是怎么训练的?我不知道,这是很专业的事。你知道得太少看的书太少了书上都写着呢你应该多看点书增加知识你这样不行的。谢谢我再问你你看到了整个枪还是只看到了枪口?你的问题总是这么奇怪枪口就是枪枪就是枪口还有很圆的准心儿呢我看得清清楚楚是一把五四式手枪。你光看到枪口怎么知道就是五四手枪?难道他们用的不是五四手枪?不我觉得不是从你描述的情况看应该是左轮手枪,像电影上看到的。好了,我们现在总结一下,一支完整的枪是静态的,通常并不构成主体的危险,但枪口就不同了,它直指人的恐惧,就算一支木头枪的枪口也会让人产生恐惧,反之由于恐惧人们想到的也是枪口而不是一支具体的枪,换句话说,枪口比枪更是一种恐惧的符号,更像是一种幻象。 停止电击之后,效果还不错,人安静下来,已不是原来的人,或者那只是一个叫李慢的人。后来李慢看别人电击时也像其他围观的人一样觉得十分有趣,李慢不知道自己电击的样子,只知道别人的样子十分好笑。通常是这样,我记得非常清楚新来的病人或发作期的病人被按到床上,仰面朝天,口中塞上厚厚的牙垫,以防电流通过病人咬断舌头;头部两侧装上电极,医生调整好电流,突然按键,挣扎的病人立刻浑身抖动起来,两眼上翻,头发像刮风一样竖起来,瞬间全身僵直,人事不知。众人尖叫,欢呼,翻白眼,手舞足蹈,像一场狂欢,快乐极了。医生走了,人们通常要在床头观望好一阵子,他们不希望他醒来,永远不要醒来。他们听他的呼吸,试探他的鼻孔,毫无反应。他们走来走去,在集体晒太阳之后采来野花放在深睡人的床边,胸前盖上一条红毛衣或秋衣,他们鞠躬,排着队,做出悲伤的样子,就像在电视中看到的。我记得还有悼词,没有纸,就举着手念,通常评价都很高,大体都是伟人。不是一个人念,是大家一起念,完全是气声,非常认真。不念也行,可以参与打拍子,有人更愿意无声打哀乐缓慢的节拍。悼词基本一成不变,最早起自哪年无从可考,不过显然不会早于1976年,或者也许还要稍晚一些。游戏是秘密的,专门有人门口放哨,只要走廊一有动静大家就像刮风一样回到原位,整齐一致,毕恭毕敬。游戏通常要持续到深睡人醒来,那时候人们既失望又欢喜,事实上游戏具有哀悼与招魂双重性质。有一点必须说明,即使平时再有什么打闹行为也没有人伤害深睡的人,最多是探鼻孔,吹气,非常小心。 病院坐落在郊外一条干河上,几里之内荒无人烟,据说有一年暴雨下了一天一夜,干河的来水突然猛涨,滔滔洪水冲决了院墙,几乎将病院一笔勾销或送入远方。现在病院的高墙仍留有当年的洪水痕迹,显然经过二次加固加高,看上去像个城堡。墙头零乱分布着朽烂的铁丝网,其实完全用不着了。毫无疑问谢绝参观、探视,更谈不上后来的杜眉博士倡导的开放治疗。病院建于六十年代初,据说文革刚好派上用场,其间规模差不多扩大了一倍,有许多特殊的治疗手段,因为十分见效,有些手段一直延用至今。比如病人被编成连排班,当然现在不这样叫了,实质一样,病人实施集体训练,治疗,大声喊号,有为病人特制的音乐和早cao,简单生硬。告密与开会制度虽然取消了,但读报制度保留下来,每间病房都订有一份日报,即使经费再紧张,各种设施年久失修,但报纸一直延续至今。不能小看读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