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mdash;mdash (第1/4页)
第25—— 第25节:非等闲之辈 乌密是很高级,但黄依依也非等闲之辈,她曾经是冯o诺伊曼的助手,是掌握世界顶尖级数学奥秘的人。 她还在莫斯科呆过,其间和那边的数学家有过非常广泛又深入的接触,说不定还与研制乌密的数学家一起跳过舞,一起罗曼蒂克过呢。 这一些,别人不知道,但我知道。 这也是我之所以在老陈等人对破译乌密不敢奢望的情况下,依然对黄依依寄予如此厚望的资本。 应该说,是秘密的资本,因为我从没有把她这些诱人之处告诉过组织。 我说过的,这是我的心计。 不用说,我比701任何人都希望她破译乌密,我甚至想,只要她适时破译乌密,下一步我说不定就能当上701的最高首长。 没有人知道,但我知道,我在总部机关工作的老乡私下告诉过我,我们现任院长已在医院里查出身体有大问题,据说是肺癌,需要留在北京做长期治疗。 是癌啊,难道还可能再当院长?肯定当不了了。 那么,为什么要封锁这消息?我分析是因为上面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在伺机物色人选呢。 这种情况下,如果黄依依能顺利破译乌密,真是天助我也。 这是我的秘密,也是我的命运。 我的命运并不完全在我手上,而是在黄依依手上呢。 但是,从欧洲处传来的有关黄依依的消息实在令我悲观,先是说她跟助手合不来,助手不愿跟她干,自己走掉了。 确凿的原因不明确,但私底下有人又在说,是因为她想跟助手好,助手不愿意,两人便龃龉不断,最后只好分道扬镳。 这种说法似乎印证了已有的有关她跟王主任的绯闻,从而使得其他同志都"谈她色变",对她敬而远之,不愿当她助手。 没有一个熟悉情况的老同志配合她,这怎么行?为此我亲自做人工作,给她安排了一个女同志当助手。 这人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对我一直忠心耿耿的,有她在,我很容易了解到黄依依的情况——她几乎每天都给我打电话。 可说的都不是我想听的。 从助手嘴里,我了解到,黄依依每天在破译室里呆的时间还没有人家一半多,即使呆在破译室里,也经常不说正事,老跟她说闲话,谈男人、谈是非、谈梦想,说东道西、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我问助手,她不在破译室里又在哪里?助手说满山谷跑,看闲书、捉小动物、摘野果子,反正跟个孩子似的,见了好玩的就玩、见了好吃的就摘、见了好看的就拣,带回来收藏起来。 这还是开始,似乎只是说明她工作上不用功的一个例证,后来她还沾染上了下棋的恶习。 搞破译的人业余时间下下棋是无可厚非的,从理论上说,棋类游戏也是数学游戏,搞破译的人不免会喜欢这种游戏。 但游戏终归游戏,不能当饭吃的,而助手告诉我,黄依依现在经常把大块大块的时间虚掷在棋盘上,见棋就要下,什么时间都下,有时候上班时间也在偷偷地下。 她的棋术很好,什么棋都会下,什么棋都下得好,经常输得人心服口服的。 随着她棋术的好名声不断传出去,必然地引来更多对手,他们经常悄悄找她对弈,而她总是有求必应。 别人是用业余时间来跟她下的,但她却要把什么时间都拿出来,因为找她的人太多。 她是个人,别人是大家,就是这样的。 年底,破译局开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台上台下坐满了人,我当然是坐在台上的,所以看下面看得一清二楚。 我注意到,黄依依和前座一个人,看起来都正襟危坐的,但两个人的嘴皮子老是像一唱一和地在动,可能还发出声音,引得旁人经常顾看他们。 我不知她们在闹什么名堂,后来有人喊我出去接个电话,回来时我有意绕到她们背后站了一会,发现两个人原来是在下盲棋!会后,我找她谈话,狠狠地批评了她,当中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如果你这个样子能破译乌密,我就在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是的,我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能破译乌密,我就在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确实是气话,很难听。 气话总是说得很难听,说过后又难免要后悔。 但是我不后悔。 为什么?因为我静下心来想想,觉得我这话说得并不过分,无需后悔。 我前面说过,要想在短时间内破译乌密,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是痴心妄想,是痴人说梦。 现在,看黄依依这种表现,给人的感觉,实在太不像干大事的样儿。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像她这样整天玩世不恭、不思进取、冥顽不化的样子,要在短时间内破译乌密,别说行不行,想一想都觉得可笑。 所以,我这话气人是气人,但道出的是事实,是真言,是实话,而不是咒语,用不着后悔的。 我真的一点也不后悔。 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