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杨巾帼劫之夷明山_第47章不知从何答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不知从何答起 (第1/2页)

    第47章 不知从何答起

    陈琳道:“西北传来战报,二狼主李成遇的血书送到了侬艳花的手中,侬艳花不敢有违,已下山降了萧元帅。萧元帅写了奏章,恳请班师。”

    此事虽然在夷明山的穆桂英和杨文广早已知晓,但从山西再到开封,还是有些路程的。再加上是喜报,并非紧急军情,送信的人在路上走得慢了一些。

    战报到了京师,并不能直接面呈天子,还要经由兵部再向上呈递,因此直到此时才送到陈琳手中。佘太君听了,心中半是喜悦,半是失落,她喜的是,呼家平西有功,终于可以沉冤昭雪。

    失落的是,别家的喜讯和自家的噩耗相比之下,更衬托得杨府悲欢落寞。太君点点头,道:“那你快进去向皇上禀报吧。”陈琳辞了太君,进了御书房,向宋仁宗把西北班师的喜讯一说。

    宋仁宗龙颜大悦,道:“快将战报呈上来,让朕过目!”陈琳将几经辗转的战报呈递给皇帝。皇帝见了战报,更是喜悦。不料随着战报而来的,还有一封奏章。

    奏章并非出自萧元帅之手,而是由降将侬艳花所书:罪臣叩拜大宋天子:罪臣侬氏艳花本南藩小吏,押入西藩为质。

    蒙狼主厚恩,进而为将。西藩无道,侵扰边庭,已是死罪。罪臣为报狼主之恩,甘涂肝脑于地,死守山林,抗拒天兵。王师一发,虽九千里唾手可平。罪臣见义父血书,情真意切,负隅顽抗,只是自取死路。

    臣见血书,幡然悔悟,引精兵数万,入萧帅麾下为卒。今河西承平,义父亦有规劝之功,实不可没。

    罪臣斗胆恳请大宋天子,释囹圄,复王爵,以安河西之民心!罪臣稽首叩拜,再拜,三拜!宋仁宗见了侬艳花的奏章,微微皱眉道:“这侬艳花好大的胆子,竟然敢与朕谈条件!”

    陈琳道:“河西、河湟之地,自归义军覆没,今朝再无张议潮,两地之民心,番汉生聚,已不复为大宋所有。这侬艳花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

    若是将李成遇杀了,唯恐陇上民心不服,西藩国主震怒,又生变故,还请皇上思量再三。”宋仁宗道:“按你的意思,是放了李成遇?”

    陈琳道:“若是陛下圣明,还二狼主自由,一来可显大宋慈悲为怀,二来可使西北安定,何乐不为?”宋仁宗道:“此人能征惯战,乃不世出的名将,若是将他放了,岂不放虎归山,空留无穷后患?”

    陈琳道:“陛下所虑,也并非全无道理。小人倒是有一计,可得万全。”宋仁宗道:“你快道来!”

    陈琳道:“方才小人进来前,见老太君满面愁容地出宫去了。小人问她何事忧愁,太君虽是没说,但小人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定是为了讨贼大军在夷明山惨败之事。

    此事小人已从今早逃回来的溃军中听说了一些细节,穆元帅和杨先锋在乱军中不知所踪,更有传言二人已被山贼所掳,这才引得太君如此烦恼。

    西北萧元帅和狄元帅已奏请了班师,可毕竟是数十万之众的大军,要想班师,这消息一来一回的传递,再加上大军拔营准备,少说也要一个月以后方能动身。若要征西大军去夷明山救穆元帅,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如教二狼主前去夷明山就穆元帅母女,一来可安抚太君和杨家,二来可应对侬艳花的条件,一举两得,陛下以为如何?”宋仁宗道:“可是朕的京城之内,已无兵马可再去征讨山贼。

    即便是有兵马,朕又如何放心将人马交给那李成遇所用?”陈琳道:“陛下,你可让二狼主孤身前往夷明山救人。”

    宋仁宗道:“一个人去?浑天侯五千人马尚不能平定山贼,他一个人能行吗?”陈琳道:“陛下坐拥四海,天下才俊万千,又何止穆元帅一人?想那李成遇却是西夏二国主,号令之下,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