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闲居生活 (第2/3页)
那些小狐狸精,我就唔唔…”崔景钰的吻有些颤抖,黑夜掩盖住了他发红的眼眶。丹菲看不到,但是能感觉得到。她抱住他,手轻轻拍着他的背。再强悍无畏的男人,这个时候,也是她怀里的孩子。 蜀地的冬日阴沉而潮湿,难得见阳光。幸而不算多冷,只积得起薄薄的一层雪,过两日就又化了。 丹菲他们在府城里过的年。府中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是夜驱傩,崔景钰作为一县父母官,亲自领队。他和丹菲各扣着老翁、老妪的面具,扮作傩翁和傩母,手持一盏竹纸灯,领着长长的队伍,沿着县城街道而行。 带着孩童面具的护僮侲子们和带着鬼怪面具的人浩浩荡荡地跟在他们身后,乐队一路吹拉弹唱,人们欢跳嬉闹,相互追逐。整个街市灯火通明,熙熙攘攘,到处充满了欢腾的气息。 崔景钰和丹菲手牵着手,与面具下相视一笑。 回到府中时,管事已经命奴仆在庭院中升了庭燎,火堆熊熊燃烧,照亮了四面的屋宇门楼,也映得丹菲面若桃花,笑颜明丽动人。 “还记得那日围猎,你在火堆前跳舞不?”丹菲依偎在崔景钰怀里。 崔景钰唔了一声。 “我就是那时候发觉喜欢上你的…”两人异口同声。 “你…”丹菲吃惊地看着他。两人又同时爆发出一阵欢乐的笑声。 夫妻俩相拥在一起,坐在廊下,看着家丁们在院中欢闹。 “郎君,夫人,來烧旧呀。”阿礼她们招呼着。 崔景钰和丹菲走了下去,同家仆们一起,将破帚丢进火堆之中。 管事家的孩子们乘机在一旁往火堆里扔竹节。丹菲童心大发,跟着他们一起烧爆竹。竹子被烧得啪啪作响,爆出一簇簇金红火星來。 晚上守岁,丹菲和崔景钰坐在院中暖阁里。丹菲手执琉璃杯,品着葡萄酒。崔景钰横抱琵琶,手执拨子,轻扣丝弦。 夜空明净,月如银盘高高悬挂。院中积雪如薄纱,寒风清洌入肺腑,却是吹散了屋里沉闷的薰香。 琵琶声清幽,婉转悦耳,一会儿像是鸟鸣山涧,泉水叮咚;一会儿又像是孤马驰野,纵横奔放。奏曲之人技艺高超不说,更有一种铮铮浩然之气。 数年光阴似流转的清洌寒风,吹散了悲苦忧愁,却冻结住了一幕幕永恒的记忆。 此时此刻,良辰美景,寒月清风,人影成双。琵琶声悠扬悦耳,缠缠绵绵,诉说着无言的情思。 上元节那日,满城花灯香火,人潮如织。 丹菲和崔景钰打扮成普通平民夫妻,手拉着手,去游灯市。郎君俊朗,娘子秀美,两人一路走來,得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瞧!”崔景钰朝一处抬了抬下巴。 远处一株柳树上,挂满了花灯。下面围着一群人,看谁能射下來。 丹菲不禁莞尔“话说回來,我们当年那局,其实并未分出胜负呢。再比一场,如何?” 崔景钰把手一伸“娘子请!” 两人來到人前,给了摊主一吊钱,换來两副弓箭。 夜來风大,柳树枝条摇摆,挂着的灯也跟着晃來晃去。围观的人纷纷起哄,多半看两人俊秀娇贵,拉弓也只是装个样子罢了。 丹菲但笑不语,率先拉弓,连珠两箭,分别射中一只莲花灯,一只兔子灯。 旁人霎时安静,轰然叫好。 崔景钰继而出手,也是连珠两箭,连射两灯。 这下人群哗然,更有认出这俊朗男子是县令者,大声高呼。“最后一箭。”丹菲朝崔景钰俏皮地笑了笑。 “娘子请先。” 挂在最高处的一盏莲花灯晃动得特别厉害,灯又特别小,确实最难射中。 丹菲瞄了片刻,箭离弦而去,却是擦着灯而过,只将灯碰得抖了一下。 人群里发出一阵惋惜。 丹菲斜眼看崔景钰。崔景钰展臂拉弓,身姿挺拔,如风中白桦。松弦之际,他突然转过视线,朝丹菲温柔一笑。 “噌,,” “中啦!”人群欢呼沸腾。 “县令好箭法!” “郎君英武不凡!” 摊主摘了灯,殷切地递了过來。崔景钰却是不接,牵起丹菲的手,扬长而去。 县令射下來的灯,是个好彩头,这边就有人争相來买。 一个面容俊朗、落拓不羁的男子丢给了摊主一吊钱,不要灯,却是要方才县令夫人用过的那把弓。 “你也真是疯魔了。”友人摇头嗟叹“他们夫妻俩恩爱非常,哪里有你插足的份。” “我就是知道,才留个念想。”司徒令德抚摸着弓粗糙的把手,苦笑道。 景云三年正月十九日,圣人颁诏赦天下,改元太极。 “阿锦,又是一年春了,我们分别已满一年,你一切可好? 近來春耕繁忙,景钰督修的水渠派上了大用场,百姓都夸他是大清官。我看这清官也真是好做,可见天下百姓有多纯朴善良。 庄子上的桑树也已长成,蚕户每日忙着采桑叶喂蚕虫。你还记得我们养在小盒子里的那只蚕虫么?我如今跟着学养蚕呢。等到纺出丝绸來,送你一匹。 如今城外油菜花开了,遍地金黄如海,景色美不胜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