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记2 (第1/2页)
后记2 暴雨,天阴冷。 可是苏北自贸区的大街小巷之中,依旧人潮涌动,阴冷的天气根本挡不住自贸区人们火一样的热情。 新任的国务|院总|理苗强冒雨视察苏北自贸区。 站在自贸区信中大厦的最顶楼,俯瞰整个自贸区码头来来往往的货轮,陈京站在一旁给他介绍自贸区五年以来的发展情况。 听完汇报,苗强连连点头,颇富激情的道: “苏北自贸区搞得好,国内影响巨大,国际反馈良好。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实践,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向前迈出了大大的一步,真正做到了和世界接轨,我们苏北五年以来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继续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蓝本,你们的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去学习。”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道:“苏北有个年轻的省委|书记,苏北也有个年轻的领导集体。因为年轻,更富有朝气,更敢想敢干。你们在过去五年的工作中,在分别以胡俊中同志和陈京同志为书记的领导下,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这一点,我代表中央和国务|院给予你们高度的肯定。”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苏北的同志们个个意气风发,过去的五年,苏北的深化改革之路可谓是历经了万难。 开设自贸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传统固有的地方保护主义势力。 虽然苏北这些年一直处在发展的最前沿,但是各地方重重的保护主义依旧存在。 政府充当保护主义坚强的后盾,各地方为了争项目,争税收,争土地,争品牌,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道道。 地方保护主义所保护的产业,企业甚至是行业,这是极其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 这些利益群体神通广大,有一些甚至关系渗透到了中央高层,这股力量之顽固,之强大,远远超过了事先的预计。 甚至因为苏北的自贸改革,还引发了党内关于深化改革的一场“左”与“右”的大讨论。 有些人甚至搬出了南巡首长的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理来抵制甚至是抵触苏北的改革尝试。 他们强调,南巡首长提出的是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搞全盘西化。 共和国有自己的国情,共和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人文环境复杂,改革应该要循序渐进,应该要有自己的特点。 苏北引以为傲的是什么? 就是苏北独特的“苏北模式!” 而苏北模式的核心就是各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突出经济的地域特点。 通过地域经济,建立各地区独有的产业优势,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协调作用,政府统筹规划,引导鼓励,在苏北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苏北要搞深化改革,第一步却重新的定义政府职能,这不是推翻“苏北模式”又是什么? 关于这一场大争论,是一场关乎整个改革命运的大争论,这其中甚至不牵扯个人恩怨,争论的是大是大非。 在这一波的争论之中,苏北一下似乎迷失了。 苏北前任省委一把手胡俊中就是因为这一场争论,他处理不当,最后引发了激烈的地方性**,中央不得不考虑将其调整岗位。 胡俊中的离职,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 胡俊中何许人也?共和国最有资历的改革派,南巡首长两次南巡的亲身经历者。 其声名不仅国内人尽皆知,国际上也有很多人知道其存在。 如此重量级的任务,主导苏北改革却铩羽而归,这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意味着党内确定的深化改革的目标实现不了? 而很多外媒尤其是西方媒体,则普遍开始唱衰共和国的改革。 其搬出了共和国政治体制弊端等诸多问题,共和国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共和国遭遇的结构性危机等等进一步被夸大。 而苏北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本来是中央确立的标杆。 可是这个标杆在中途却遭遇了闷头一棒,整个苏北省委领导班子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胡俊中走了,苏北这个摊子谁来负责? 就在国内外消息人士炒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确定了由时任苏北省省长的陈京接任苏北省省委一把手,而省长人选则确定和陈京十分熟悉的王凤飞同志。 这个决策震动共和国政坛,同时让国内外很多政治观察家都傻了眼。 陈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