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3页)
第三章 “王上,这是西羌国特使所进来的信函,请过目!”噶罕递上羊皮卷轴。 轩辕聿摊开羊皮卷,卷中央了三幅画像,个个都是西域貌美少女。 “这三人是何等身份?”他问,目光逐一细审。 “回王上,特使说红衣女子是西羌国长公主,蓝衣女子是二公主,黄衣女子是西羌国元帅之女。” “爱卿以为如何?” “依微臣看来,元帅之女面呈骄气,想必十分难驯,不在温婉德淑之列。” 轩辕聿闻言不由得轻笑起来。“爱卿何时成了面相家?” “王上见笑了,微臣不过是依相由心生这一句话推断。” “哦,那你倒是说说另外两位公主面相如何?” “回王上,二公主面相稍嫌平弱,只怕性情亦怯弱,难有主见,成不了大器。” “这么说来,只剩下长公主了。” “微臣以为长公主面貌虽不若另外两位女子,但瞧来伶俐,显是心思捷敏,唯一的缺点便是唇稍薄了些,不若二公主厚道。”噶罕坦然的说。 轩辕聿沉吟半晌,才道:“毅王年纪尚轻,需要一个可以帮他的王妃。”“王上的意思是…” “本王就依你之见,选择长公主赐婚毅王,以巩固两国盟约。” “此事须得太后首肯。”噶罕提点。 “本王相信她一定乐见其成。”话甫落,轩辕聿提笔疾书。 须臾,他盖上玉玺,将信纸收袋以朱漆封信。“传令下去,八百里快马速将此信送至北邑,相信很快便有消息回京。” “微臣遵旨!” “慢!”轩辕聿想起莫妲荏弱的病体。“将去年进贡的长白山雪参一并给太后送去。” 傲罕微微一笑“遵旨!” 望着噶罕离去的身影,轩辕聿想起多年未见的毅弟;算一算,毅弟今年也二十有二,是该娶妻生子了。 近两三年来,毅弟将北邑治理得十分出色,堪称诸王之首,令他十分安慰。 唯今只有一事令他隐隐地感到忧心,甚至连噶罕也不知晓,他只是默默的留心着。 但愿他所忧心之事,永远不会发生! -- 莫妲坐在窗边,精神显得较以往好上许多。 这三年来,她偶有小病小痛,但往往休养个两日便无大碍,犯咳的病谤子不曾再起,面色虽苍白依然,但神清气爽,像是完全摆脱了过往的疾病。 晌午时分,宫娥们鱼贯进入莫姐的寝宫,为她送来午膳。 “王爷人呢?”莫姐随口问起心月。 “回太后,王爷今儿个一早便下乡巡视,至今尚未回宫。”心月答道。 闻盲,莫姐脸上笑意浮现。 三年来,德毅果真信守承诺,成为一个亲民的贤王,乡里百姓莫不称赞有加,十分拥戴这个年轻的领主。 此时,一名内宫侍卫在宫外高喊:“京城八百里快传,太后接旨。” 莫妲立即走到苑中,由侍卫手中接过信函。 “启禀太后,京城来的传令使仍在外头候着。”侍卫开口。 莫妲,b头疑惑,却也立即打开信函。” 当她逐字看完信之后,怔愣在原地,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王上为德毅指婚,她这个太后该高兴的,不是吗? 然而,莫妲却说不出心头是怎番的感受。她是该为锦毅高兴的;她这么的告诉自己。 “告诉传令的差吏,今晚留在北邑过夜,明日哀家自有回复。” “遵旨!”侍卫退了下去。 心月见太后面色似乎更加苍白,美颜上浮现许久未见的沉郁,关心的问:“太后身子不适吗?”她走上前扶住了太后。 “不碍事儿的,不过今晚哀家要在花厅设筵,你且吩咐下去。” “是!”心月立即朝苑外而去。 莫妲再次凝望手中那薄薄的信纸,不知为何,双手竟微微颤抖起来。 心底既然无欲,又何来愁邑? -- 掌灯时分,花厅里宫娥们鱼贯而入,在桌上摆满醇酒与佳肴。 “全退下吧!”莫妲轻轻地开口。 爆娥们一齐退出了花厅。 “今晚为何在此设筵?”轩辕毅笑问。虽然她贵为太后,但不喜奢华浮靡,尤其吃食甚为素淡,一顿饭往往只要三菜一汤,与寻常百姓并无不同。 莫妲随口回道:“因为有喜事。” 说话的同时,她不断为他添菜舀汤,动作再自然不过。 同赴北邑的这些年来,她一直照料他的起居。 初时,因他年幼;后来,一切已成习惯,而他往往也只愿她陪伴。 “什么喜事?”轩辕毅奇怪的问。 “你就快成婚了。” 莫妲回答,美颜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唯笑容里多了不自觉的飘忽。 轩辕毅微微一怔,随即心头进出无数的喜悦。 “你…何时决定的?”三年来他一直在等待这—天。 “这并非哀家决定的,”莫妲轻声道。 为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