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篆战争 (第2/6页)
系统,但长久的分裂状态让它们呈现出繁复的多样化。据统计,平均每一个字有至少三十种不同的写法,即使是最广博的学者也无法认全。如果说这些字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们都继承了周代金文的特点,充满了细节和精雕细琢,繁复无比,刻一个字与画一幅素描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相当——这还是在刻刀使用熟练的情况下。 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恼火的了。 甚至始皇帝在奏折上批下“知道了”三个字,都要埋头刻上好久。他略带委屈地把右手伸过去给李斯看,上面有几道浅浅的刀痕,这是刻字时留下来的。 李斯思索了一下,谨慎地建议道:“微臣可以安排一批书吏,专门把这些奏折翻译成秦篆,再呈给陛下。” “那可不行。”嬴政断然否决“那太浪费时间。帝国的行政效率已经够慢了,我不想因为这些玩意儿再耽误时间。你知道重新刻一卷竹简需要多少时间吗?以往那种慢吞吞的贵族式统治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是效率的时代。” 最后一句话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卫鞅说的。尽管他本人早已经被处死,但并不妨碍他的管理学理论在秦国流行。 “那陛下的意思是…” “应该是他们来迁就朕,而不是朕去迁就他们。”始皇帝露出威严的神情,他对天子的权威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陛下是打算在六国都推行秦篆么?”李斯试探性地猜测。 “不仅仅是如此!”嬴政冷笑“我还要删减一半的文字笔画,让它们看起来更容易辨认和书写。我已经受够了那些陈腐的‘优雅’文字,我要这秦帝国的文字,就象‘皇帝’这个头衔一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 “您的意思是?”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字无二形。是时候收拾一下了。” 李斯的嘴张合了两次,什么也没说,心中却开始掀起波澜。这件事他早有预感,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这件事你去抓一下,要尽快办。” “可是,不跟朝廷百官商议一下吗?” “你办事,我放心。”嬴政挥了挥手,表示这次谈话结束了。 李斯走出宫殿,步履有些滞重,心里有些沉甸甸。他知道这一次的变动,将会在全国引起多么大的震撼;同时他也明白让皇帝收回自己的决定是多么不可能。 其实私下里,李斯还是很赞同始皇帝的这个想法。往竹简上刻文字实在是件既痛苦,又浪费时间的事情。相比起其他几国来说,秦篆已经很简单了,可当初他写《谏逐客书》时还是足足花了两天。他的一位同学韩非在写《说难》的时候甚至累到得了腱鞘炎,手腕几乎残废了——没办法,他写的是韩文,那是一种掺杂了象形文字和时态变化的可怕变种,效率低的可怕。六国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为天下的长治久安,是该简化一下了。李斯捋了捋胡须。 但事情从来都不会象想象中那么容易。 李斯还清晰得记得,去年朝廷曾经作过一个决议,要统一整个国家的马车轮距。但这个标准轮距究竟该是多少尺,文武百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每个人都希望能用自己家乡的习惯当作标准。最后争论变成了斗殴,斗殴变成了械斗,械斗最后变成了兵戎相见。等到始皇帝亲自出来干涉的时候,死去的人几乎可以填满从咸阳到骊山的车轨里了。 区区一个车轮距都搞出这么大的风波,遑论文字。那些旧六国的老家伙们,可不会那么轻易就接受这种离经叛道的东西。 “唉…”李斯望着阴霾的天空,叹息了一声。他有点受够了这份工作,真想干脆什么都不管,带着儿子,牵着黄狗出老家上蔡东门去打猎。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一种奢望。秦帝国的丞相没有年假,也不允许辞职,要么死在任上,要么被砍头。 回到丞相官邸,李斯屏退了左右,经过一整夜的苦苦思考,他终于有了一个思路。这件工作,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步骤: 一拿出一个简化字的方案。 二推广到天下三十六郡。 三干掉所有的反对者。 第一步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但不算难。李斯决定把这件工作交给几何学家,而不是学者。 如果交给学者们的话,他们会首先查阅大量的古籍经典,然后逐一进行考释与辩析、交叉引用,发表一系列论文,音、形、义一个都不能疏漏,每一个字既要符合仓颉的原始用意,又要兼顾三代的传统。笔画增削,无不有据,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这一点可马虎不得。乐观估计,整个工程大概会在秦八世或者秦九世的时候完成。 而几何学家则是另外一种做法。这些家伙都是天生的作图狂,能够用一把无刻度的尺子把一个角三等分,或者画一对面积相当的圆与矩形。他们所要作的,就是把每一个秦篆放大成一个几何图形,然后大刀阔斧地去掉多余的点、线段与角,直到他们认为这个图形已经简单到可以用标准作图工具画出来为止。 对追求效率的始皇帝和李斯来说,后者更受青睐。 于是李斯发布了丞相令,从阿房宫施工单位——他对其他地区的人不放心——抽调了一批几何学者。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工匠出身,精通建筑设计。他们被关在骊山附近的一处保密地点,被一千名甲士严密地保护起来。李斯把每一个秦篆都放大十倍,交到这些工匠手里,只告诉他们这是某种建筑的设计图,需要进行结构上的优化。 事实上这些人确实不负众望,整个简化工程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很快李斯手里就拿到一份简化字对照表,他把这种字命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