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_第四十七章逆流而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逆流而上 (第2/3页)

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在加上越南的一部分。为什么呢?虞翻口出狂言。有一次孙权和张昭两个人在一起讨论神仙问题。这本来也是个伪命题,说着正带劲的时候,虞翻插嘴把手指着张昭,对孙权说,那都是死人,他们都变成死人了还谈什么神仙?天底下哪里有什么神仙。孙权勃然大怒。就把他打发到交州去了。

    我们看孙权啊,是把虞翻当作吴国的孔融来看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人也说了类似的话。这个人是谁呢?诸葛亮。诸葛亮在蜀国也像曹cao和孙权一样对付过几个士族和名士。比方说廖立被诸葛亮废了,来敏被诸葛亮废了,就是废为平民。而且诸葛亮在废来敏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说“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宋书-王微传》)孔文举就是孔融。就是来敏这个破坏捣乱,散布流言飞语,制造反动言论,破坏安定团结,比孔融还严重。这意思很清楚,孔融破坏大局被曹cao杀了,你来敏的罪过比孔融还严重。我不杀你是宽大为怀。那么也就是说,虞翻是吴国的孔融,来敏是蜀国的孔融。不管是蜀国的孔融还是吴国的孔融,还是魏国的孔融,都不会被这三个国家的统治者所容。也就是说魏、蜀、吴这三国的主要领导人都和这些名士,都和这些士族是有矛盾的。而且正是这些矛盾,才使得我们的三国的历史呈现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孙权与江东士族的矛盾是有着深层的社会背景的。可以说前有车,后有辙,曹cao、诸葛亮与士族和名士也都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易中天先生认为,正是这种矛盾才造成了三国现在的样子。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这些实力派要与这些名士们过不去呢?当时的士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士族。士族就是世代为官之家族。就是一个家庭里面世世代代都有人作官。这个就叫做士族。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一个家族怎么世世代代就做官呢。难道做官就是他们家的事儿。是的,在东汉末年,做官确确实实就是某些家族的专门的事儿。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做官不容易,他有三个条件。第一他必须是士人,第二必须通晓经学,第三必须举为孝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就是道德品质优秀,就是德的要求。通晓经学,不是经典啊,经学,就是熟悉儒家的学说,这是才的要求。必须是士人,是身份的要求。士人又是什么呢?士人就是士,士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春秋战国时代贵族的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士。那么到了秦汉呢,士是平民的最高一个等级。平民也有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士就是士民,农就是农民,工就是工民,商就是商民。商民经商,工民做工,农民务农,士民读书。士就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脑力劳动者,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劳心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是最高的。一个人必须又是士,就是说你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你必须这样。你还要书读的好,你还要道德表现好,你才有做官的资格。这样的人就太少了,而且一个家族一旦出了这么一个人,通过读书而做了官,那这个人肯定要培养自己的儿子也读书,也让他做官,对不对。这样一来二去,读书做官就会成为这个家族的职业。这样的家族就叫做士族。

    这个阶层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三个方面。第一,垄断仕途。因为他们诗书传家,他垄断知识。通过垄断知识去垄断仕途。那个时候办私学。那个时候也不是谁都可以读书的,谁都读得起书的,谁都读得懂书的,谁都读得好书的。只有这样诗书传家的人他才读得了。于是他就代代做官。这就垄断了做官的名额吧。第二,这个做官的人他有推荐权。那他推荐谁呢?第一个推荐自己的子弟吧。还推荐谁呢?推荐那些出身比较差的,但是书读得好的人。这些出身差的地位低的,家庭条件不好的读书人,他做官也不容易啊。就由这个大的士族来推荐他。这么一推荐,这些人就和这些大的士族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非血缘的家庭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情感上是父子关系。那么这些人又做了官以后他又有推荐权。他推荐谁呢?他至少要拿一部分名名额来报恩吧。那么这个大的士族他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的,越滚越大。另外还有一条什么呢?互相推荐。然后我家是大士族,你家也是大士族,我可以推荐官吏,你也可以推荐官吏。那咱俩换换。我推荐你的人,你推荐我的人。第二个特点,控制舆论。为什么能够控制舆论呢,因为士族他本来就是会读书才做官的。他本来就有文化,有学问。有文化,有学问他就有话语权。在当时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话语权啊,他也不能上网去发帖子。有话语权的就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来就有知识,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和思想界的领袖人物。他一成了领袖人物,他周围就会团结一大批太学生和名士。太学生是什么呢?太学生就是国家干部学院的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第三梯队,后备干部。名士是什么呢?名士就是那些社会上有名的,有话语权的,有很多粉丝的,拥?(D)的,这样一些人,有名的士人。第三个特点,成为豪强。因为他有权啊,有势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发达起来了。就成了一方豪强了。这样的豪强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门望族,还叫做势族。还叫做世族。这些都是指这种家族。而那些没有权势的,没有名望的,没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门。士族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成为豪强。他就成为社会上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到了东汉末年他就成了支撑帝国大厦的三根支柱之一。哪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士族垄断了仕途,这就占领了上层建筑。控制了舆论,就掌握了意识形态。士族有权有势最终成为豪强,又把握了帝国的经济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帝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这些士族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帝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