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第4/4页)
主子打抱不平。 她的话听在不同人的耳里,自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情。 寒季书再胜一筹,傅蔚儒则挫折一叹。 “离儿,我有些事想和傅老头谈,你想你的事,别再插嘴。”他爱怜地印蚌吻在她颊上,看得傅蔚儒放在桌上的手,紧紧握成拳头。 想不到挑衅老朋友,也是这般有趣。 “老头子,怎么样?我们要不要定个赌啊!输的人要认命,然后准备一份大礼来认亲,你认为这个赌约如何?” “好。”傅蔚儒想都不想,一言赌下江山。 “好,果然是老朋友,明白我的意思,那你可以回去准备大礼了。” “哼!谁胜谁负,不到最后输赢难定,你凭什么认定我是准备大礼的人。”他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就算她现在坐在寒小人身旁又如何,说不定一个大转机,她身旁的人就会换成他。 寒季书明白傅蔚儒的想法,但他不可能让对手有这种机会,只是两人毕竟是老朋友,就对傅老头仁慈一点,别太激他。 “臭小子,你说要怎么比法,我才可以把…” “很简单,从明天起,你可以随时来我寒府,可以随我们一起出门,可以明白向她表明,最后看她向谁点头,谁就算赢。不过有一点我必须言明,这是君子之争,不管结果如何,希望事情过后我们依然是朋友。” “好,快人快语,事情过后,友情依旧。” “没错,友情依旧、朋友照做。只是输的人要记得备礼,记得要大人大量的祝福另一个人,知道吗?”寒季书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懒洋洋的提醒对手。 “哼!这事不必你提醒,我一定--” “好、好,既然谈好了,傅大神医你就先回吧!” “你…”“我什么?你没见到我的小离儿已经累了吗?我还有事要和她谈谈,你留在这里会耽搁她休息的时间。”他当着傅蔚儒的臭脸,将长离搂进怀里“离儿,精神还好吗?你不是有事找我商量?” “寒季书,你这小人啊!你明明说…” “我记得我说过的话,我说『明天起』今天,你就回去想一想,打算送什么大礼比较适当。” 听了,傅蔚儒忿然起身,大喊:“卑鄙的寒小人!”随即忿忿不平的离开寒府。 寒季书看着碍眼的人一走,食指爱怜的轻划着她柔软的肤颊,爱极她给他的触感。 “离儿,你想和我商量什么事?你的信…什么人写来的,内容是写什么风花雪月呢?” 长离听他说话的口气,温柔得好像什么都很好商量。其实她知道,他是有双面个性的人。 人不求他相助,他反倒热心助人,且一点回报也不求。她这段日子以来不知瞧过多少回了。 前阵子,街坊方大婶的女儿嫁了个嗜赌的夫婿,入门不到两年,她夫婿竟为赌债要把她卖给妓坊。她女儿逃回娘家,求方大婶帮忙,而她女婿却带着妓坊的汉子来抓人,于是一群人在街上又哭又叫、又抢又骂。 那天,她和爷从书画楼出来,她手里捧着一些书打算上马车,那一群抢人的汉子拉拉扯扯的撞上她和爷,爷不悦,却没说什么,只是要墨明去探探看是什么事。 墨明回来说明一切后,爷二话不说,要墨明拿些银两给方大婶,让她将女儿赎回来,同时要墨明帮方大婶把亲事退了,免得女儿哪天真被卖到妓坊里。 爷交代完事,就与她先回府里,既不等人来谢,也不留名和姓。他的行径,就像她在书里看到的那种施恩不留名、施恩不望报的君子。 虽然他常对她说他不是大善人,不爱做善事,但他所做之事,却真是隐姓埋名的大善人之行,只是她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他对她一点也不是这样子呢? 他对她说,他是一个精明、斤斤必较的商人。她既接受他的恩惠,就必须报答他,而报答的方式,最好是那种小女子无以回报,所以“以身相许”的方式。 对他以身相许,她不是答应,若他只要她的身子,她很愿意给他,即使只是当他无名无分的侍妾也无所谓。而且她已经允他,这辈子是他寒府的奴婢,也只服侍他这个爷。 但他要的似乎不只这个! 关于她愿意将清白献给他这事,她曾向他暗示过意愿和想法,而他听过她的话后,不似以往的嬉笑,反而正经端坐的看她,凤眼炯炯有神的闪动异光,看得她自觉是个不要脸、不正经的女子,居然一厢情愿的暗示他男女情事。 他真是难懂的人,时而像个饱读诗书、通古贯今、彬彬有礼、温良谦和的君子,时而又像狡猾精明、斤斤计较、好色风流、举止轻佻的市侩商贾,让她无法把他看得清楚,唉! 她想着一箩筐有关他的事,猜想她若告诉他秦梦蝶之事,求他无论如何要去见小姐一面,他会怎么回应她?是有如君子,还是有如商贾? 她猜不着他的反应,更不知如何开口。 此外,她还有不愿开口的原因,是秦梦蝶想见寒季书的动机。秦梦蝶明白表示喜欢他,希望他见她之后也会喜欢她、恋上她,更希望有朝一日,他会将她迎进寒府当少奶奶。 长离在心中叹气,为什么从以前到现在,只要别人想要的,她就必须要退让?从小到大,她没留过什么喜爱的东西在身旁,除了寒季书的玉块和爹娘给的名。 是因为她是奉长离,所以她必须忍受别人一切的舍弃;因为她叫奉长离,所以她必须把喜爱之物无条件地割爱给别人吗? 长离在脑海里胡乱想一通,迟迟不愿开口,叹气一声比一声长。最后,她将脸埋进他温暖的怀里,不断自我说服。 她是奉长离,她一向接受娘的教诲,一向遵守夫子的教导,她必须做个重承诺、守礼教的人。她是读书人,不是目不识丁的村野丫头,她是读了子曰、孟云的读书人,也明白一诺千金的重要。娘曾说过,会让她去书院读书,就是为了要她明白这个道理。 长离啊长离,别忘了所学,别忘了本分。既然她是奉长离,那么心再怎么不愿意,还是要把事情说出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