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_殺李士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殺李士群 (第3/3页)

,就叫他

    們夫婦雙雙回去。

    那邊熊李的鬥爭仍是相持不下,熊劍東又向我問計,我教他先斷李士群與日

    本的勾結。如此又是數月,果然李士群在江蘇放縱部下劫掠民間,民間益益恨日

    本人,這事實漸漸促起了東京方面的注意,但對李士群還是無法。劍東只好對我

    嘆氣,又笑道、“這個李士群倒果然厲害,竟是怎麼也弄他不倒。”我教他去與

    周佛海說,要周佛海與陳公博請李士群喫飯,即在筵席上殺了他,數以殃民之罪

    ,然后向江先生自請處分,汪先生見李已死,亦不能把周陳如何的。劍東果與周

    陳商量了,回說周陳不敢。我道,那麼你用甚麼法子都可,只把李士群殺卻。我

    這樣說過之后,由劍東去與日本憲兵商量,我亦不問。

    如此又過了兩個月。我在南京,忽一日到羅君強家里去玩玩,進得客廳,衛

    士說、“部長在樓上,熊先生與岡村憲兵中佐亦在。”就要去通報。我說、“沒

    有事情,不必,我自己玩一回就走的。”卻見熊劍東已下來,說正要問我一件事。他告訴我、“東京方面的覆示已到,李事現地善處,惟須避免引致嚴重后果。

    現在就是這點不決,你是汪先生的親信,所以要問你,若殺李士群,汪先生會不

    會一想說不幹了?”我答不會,政府非可如此隨便拆散,且人已死,汪先生亦惟

    追悼而已。劍東道、“你敢這樣判斷?”我答當然。他又匆匆上樓去了。我一人

    在客廳里看了看水仙花,亦隨即回家,心知事變即在目前,但是對熊劍東我甚麼

    亦不問。此后過得五六天,就聽聞李士群從上海回蘇州死了,與吳四寶一樣,也

    是被毒殺。他在上海是日本憲兵出面調停,與熊會面,雙方講條件,熊做李的副

    手,李與熊三千萬元,便一道喫的夜飯。

    一個月后,我到上海。吳家從四寶死后,我已少去,這回我想到去看吳太太

    ,在樓上房里見了她,與她說吳先生的仇我已報了,吳太太聽了卻不接下聯,我

    亦頓時覺得慚愧,人世是這樣的遼遠,恩怨事亦如花開花謝,皆是等閑。那李士

    群是對人世太傲慢,挽弓挽強,自取滅亡,亦不是人力所為。我常常會忘記要鬥

    ,連鬥意都不許有,更著不得權謀,李士群是他自己碰上刀口來的。他與我同年

    ,肖馬,死時三十八歲。李士群纔死,林之江就向李太太要報仇,連李的親信萬

    里狼亦逼李太太算帳。林之江是吳太太出場說退了,吳太太說,人死無仇,你們

    欺侮她孤孀不算為能。

    李士群在時,他專殺藍衣社的人,CC的人則他一個也不殺,為將來留餘地。

    但他的最后一隻牌還是與共產黨的關係,他用共產黨的特工胡均鶴在七十六號,

    且把共產黨戰時在上海的主要負責人潘漢年一直藏在他蘇州家里。李士群若不死

    ,抗戰勝利時他必不束手就縛,卻將帶了他的部屬投降共產黨。他自己原是共產

    黨員,因被捕投降過CC,后來在南京政府做到位極人臣,主義思想是餘話,因為

    共產黨根本不是紙上談兵,單他這個人,就與后來我所見初期解放軍的將領十分

    相像,他的雜牌隊伍十萬人,雖然亂七八糟,亦還比任何正規兵更宜于一旦轉化

    為初期人民解放軍。他回到共產黨,依當時的形勢及地理,他可以在程潛程明仁

    之上,也許與陳毅粟裕饒漱石齊驅。但他機心太深,偏遇著了我是個沒有機心的

    人。后來解放軍南下,潘漢年當了上海副市長,胡均鶴當了共產黨在上海的特務

    負責人,李土群太太因此關係尚能安居。

    卻說那熊劍東,打倒李士群后,他在上海很顯赫,他比李士群老實,但在當

    令頭上,不免行動說話亦要教訓人,見我不受教,倚著他從小是我的兄長一般身

    份,有時要叱責。你要叱責,我就你家少來來。他人都有成功失敗,惟有我總是

    這樣子,無敗無成。對劍東夫婦,我總退讓幾分,因為總角之交到底不可磨滅。

    我問起劍東,昔年紹興營里還有個下士汪如淵,他說聽聞汪如淵今在處州抗戰區

    當師長。

    汪如淵亦是新昌人,昔年在營里,劍東當了逃兵之后,我只與他要好。一日

    汪如淵一人在cao場發獃,我見了問他,知是他家里來信妻病故,他去領餉銀,想

    要寄回去為喪葬之費,扣除伙食只得三元在手,若有十元也還可以呀,但是那里

    去想法子。我就說我有。那年已進了第五中學,纔讀得一學期,第二學期不及開

    課就鬧學潮,我是初年生當然不懂,只住在我三哥的營里等開課,家里帶出來的

    十五元學費還沒有繳付,我就給了汪如淵七元。汪如淵卻怕要了小孩的錢不好,

    但我非常堅決,他乃把他的一隻銀掛錶硬塞給我,說、“這錶雖新買時亦只值五

    元,但你拿去,你家里人問起,你也好有個應答。”后來學潮漸一連三月,我回

    胡村,母親見我十五元只剩八元,聽我說是買了錶,罵我、“你有這樣貪,買這

    樣買那樣。”我只得實說了。二十年前事,到我后來亡命過麗水時,也曾一念他

    若還在這里當師長,遇著了也是好的,但是想必他已調往別處了。我與他就只當

    初的一段情節,甚麼下文亦沒有。

    原來我與世人,無論是與吳四寶夫婦或熊劍東汪如淵,皆只是一時之緣。漢

    朝的故事,張騫出使西域,黃河里坐船到一處,見浣紗女子,他因問她,那女子

    取一石與他說、“歸問嚴君平。”古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張騫竟不知是到了銀河

    ,那女子是織女,給他的是織女的支機石,唐詩有、“故將支機石贈君。”而我

    與世人,便是壯士的一劍存知己,美人的十年誤佳期,亦不過像這樣的曾在天上

    人間邂逅相見,從我得了一塊支機石,于他們亦不見得有用。人世恩怨,要到故

    事完了纔相忘,如紅樓夢里到得只有頑石上的字跡。但即在現世相忘,一似不曾

    發生過故事,亦是好的,且因為它是更真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