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真实的你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4页)

了!

    然而她也不是省油的灯。

    “你说,你没用手摸我屁股是吧?”对方用力点头,卓妙丽眯起眼说:“大家都听到了?那好,现在跟我到警察局去,如果验出你的指甲缝有我裙子布料的纤维…别搓了,就算你洗手也没用。我还有一招…听着,要是我裙子上找得出你的指纹,我就告你性騒扰跟诽谤罪!怎么样?要不要剁掉十只手指头啊?或者干脆一点,把手剁掉,还可以去诈诈看有没有保险金能领…喂!你有保险吗?”

    这招正中要害!色狼不可能戴手套作案的,毕竟“隔靴搔痒”不够爽。

    周围的人开始窃窃私语。那男人见情况不妙,仓卒想溜,卓妙丽当机立断脱下面包鞋,用力一扔…

    哐当砸中他的脑袋。

    “惹毛我会很凄惨的!”卓妙丽上前揪住他衣领,恶狠狠地问:“去警察局还是被我扁一顿?自己选!”

    他试图挣扎反抗,卓妙丽抬起穿鞋的那脚朝他膝盖狠命一踹,迳行替他做了选择。毕竟她进警察局喝茶的次数也不少,实在不想再多一次,所以…

    积压一下午的郁气终于有去处了,哈哈!真爽!

    匿伏在不远处的一隅,姚远扶扶差点脱臼的下巴,问身边的宣传小荣说:

    “几年没来,台湾女孩子都变得这么强悍?”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女孩子。”小荣喃喃地说。

    “简直比警匪枪战还精采!”姚远的经纪人欧奇也说:“什么纤维指纹的,她可以去当侦探了!”

    “大概是台湾的社会新闻描述得太详细,金田一和柯南又爱欢迎,才教出这么古灵精怪的小孩,唉!”小荣不以为然地叹气,顺便说些有名的凶杀案事例给他们听。

    “真可怕!”欧奇叮嘱姚远说:“你小心点,不要跟这些麻烦的歌迷扯上,也别想英雄救美,免得话题没炒起来就先惹了一堆麻烦!”

    姚远没听进去,他仍赞叹道:“这么强,我想英雄救美、想制造话题都没机会。如果她是我的歌迷,那还真是荣幸啊!”那些看戏的家伙都该死!让一个女孩子孤立无援。刚才他想上前帮腔作证,想不到她轻轻松松就撂倒对方,还当场苞人干起架来…

    喔哦!这小辣妹是出来混的吧?本事不差,把个高她十公分的男人揍得东倒西歪,那色胚真是踢到铁板了!

    签名会就要开始,宣传小荣和工作人员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

    想不到那小辣妹也很捧场,马上踹开色狼,往人群里钻,吓得周围的人忙让路。呵呵!真是他的歌迷呢!

    “为什么这么久没到台湾来呢?”歌迷趁他签名时问。

    “忙嘛!如果排得出时间,当然会常来了!”姚远笑着,国语说得蹩脚。

    “那预计要待多久?”

    “这要看公司的安排…应该是一星期吧!”

    姚远半笑半含混地应付。

    献吻是没关系啦,他来者不拒,只要别剥他衣服、拉他头发就好。

    “到台湾来最想做什么?”一个女歌迷又问。

    “听说台湾的女孩子很漂亮,我想吃吃看…喔!不对!我说的是夜市小吃,然后再边吃边看漂亮的台湾女孩,呵呵!原谅我普通话说得不好。”他的话引起一阵轰笑。

    “那今晚请你吃夜市,去不去?”换下一个女歌迷问。

    “可惜啊!我晚上还要录影,真的好可惜喔!”姚远语气哀怨地抬头,眼前是刚才那小辣妹,他不禁露出笑容。

    坦白说,姚远对台湾歌迷的印象并不好。听香港同行说过,台湾歌迷哈日又哈港,热情但缺乏忠诚度,他捞了一票就可以走人,再轮下一个去捞。要不是他的宿敌于靖风在此发迹,又将台湾当成演艺事业的重心,他才不会挪出战力到这儿来。

    这有趣的小辣妹是个意外惊喜。

    “你要去录哪个节目?我可以去参观吗?”卓妙丽兴奋地问。

    “那要看电视公司肯不肯了。”姚远把节目名称告诉她。

    可惜不能长谈,姚远只好把他想问的问题拿来问下一个歌迷…

    “你喜欢听我哪首歌?”

    “都喜欢啊!你的声音好棒,唱什么歌都好听!”歌迷掏心掏肺地。

    这种偶像情结,教姚远啼笑皆非。哪天他找个枪手录歌,他负责拍封面和TV,上节目只对对嘴,是不是也能财源滚滚?有多少歌迷是认真听他的歌,分辨得出他的唱腔特色与优缺点,而不是挂出他姚远的名字就一概照单全收?

    他们不过是盲目崇拜偶像罢了。

    面对这些烦人的歌迷,不晓得于靖风心里是怎么想的?

    于靖风是他的宿敌,一个看似完美无缺、在姚远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的家伙。他们儿时打架、青春期抢女朋友,梁子结个没完。直到于靖风飞到台湾念大学,姚远没了对手还失意好久。后来于靖风以学生王子的形象从台湾歌坛崛起,他在香港也不甘示弱地跟进,到现在他们成了华人娱乐界的两大天王巨星,影歌双栖,演艺成就与绯闻一样辉煌,他们的心结仍持续着,媒体甚至敏锐地嗅出他们之间王不见王的气氛。

    比方说,不论唱片还是影片,两人发片时间相近,就是很少公开碰头;大型晚会活动的压轴若不想两头落空,最好先衡量邀请哪一个较容易成功,否则这一方拒绝了,别妄想另一方肯做“后补”…种种迹象显而易见。偏偏两人被问到这个敏感问题,都一概否认有这回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