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河内密谋 (第3/3页)
,他算不得真正的天下之主,咱们还需另立一个皇帝。” 这话可把曹cao吓坏了:“不行不行!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样等于另立一个朝廷。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百姓不知所归,如此行事必定生乱。” 袁绍摆摆手道:“孟德不要固执。西京董卓暴虐百姓不得人心,他拥立的皇帝自不能得民心。我已经想好了,咱们辅保大司马刘虞为帝。刘伯安年高有德,为政仁爱,念利民物,幽燕之民无不感恩戴德,博爱之名播于鲜卑乌丸。扶立他为皇帝,百姓自然归心。” 曹cao连连摇头,说道:“刘伯安虽有德,但其与时主血脉疏远,不能为宗庙所承认。我恐以其为帝,天下好乱之士纷起,各挟宗室诸王侯为尊,争强斗势,到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孟德莫怕,我已与外间诸将乃至各家牧守商议了,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我看此事可保无碍。”袁绍笑呵呵道“若立此主则朝廷之制再创,令可行禁可止,明诏下行权责可明,便不能再有人掣肘咱们讨贼之事。” “讨贼何为?一救黎民出水火,一救皇帝脱牢笼。倘另立一帝还谈何勤王诛逆,岂不是另扶他人夺取天下?此杀鸡取卵也!” “你不要这样顽固,要懂得变通。”袁绍还是很客气“现在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思,大家都这样想。” 不是大家都这样想,而是大家都这样说,现在信誓旦旦都说得好听,日后什么样子简直不可想象…曹cao竭力控制情绪,但还是把话说得很硬:“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jianian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袁绍大吃一惊“诸君北面,我自西向”这样的话一语双关,一棍子扫倒一大片,实在是有骇视听。看他这样决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道:“好吧,此事日后再作定夺。你回去也再想想,好不好?” 此事岂需再想?曹cao随口答应袁绍一声,便把这件事扔到夜郎国去了。袁绍起身踱至门口,随口道:“这些日子我有时会想,万一讨贼之事不成,群雄纷起…我是说万一有那么一天的话,该怎样用兵安定天下呢?” “本初你怎么想?”曹cao又把这个难题抛了回去。 袁绍不再避讳了,走到他面前道:“当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曹cao微然点点头,这是当年光武爷平定天下的策略。 “孟德又有何高见?”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话一出,曹cao有些后悔,这样的话是不能轻易谈起的。 “无论如何,你能到此就是给愚兄添了一条膀臂,”袁绍拉住他的手“你之用兵胜于愚兄,现既不能进,且助我在此cao练人马以备大事之需。” 曹cao对袁绍此时此刻所言的“大事”深表怀疑,但还是态度谦恭地拱手道:“小弟自当效力。” “前几日西京差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瓌到此,传来董卓矫诏,想让咱们遣散义兵,各自还任。”袁绍边说边摆弄着衣襟“焚洛阳弑主君,犯下这么大的罪过,还想叫咱们不管不问吗?” “不错,这兵当然不能撤!”曹cao这话是半公半私,一旦解散义军之众,人家都是州郡之职有个地盘,他可往哪里去?所以他是这些人中最为反对解散军队的“这兵固然不能撤,那韩融、胡母班五人今又何在呢?” 袁绍眨眨眼,含含糊糊道:“我没有领这份矫诏,恐怕他们又到各处传去了…哼!白费心机,没人会听董卓那等鬼话的。”他觉得这是个好说辞,又补充道:“你看看,现在他的鬼话都托以王命,咱能不考虑另立一君吗?” 曹cao笑而不答,沉默一会儿见无话可言,便起身告辞。 袁绍却又拉住他的腕子,缓缓道:“还有一事,河内太守王匡自领兵马以来,骄纵跋扈,对诸家牧守又多有微词,我恐其有过激之事,孟德你要多加照应他才对…” “诺。”曹cao低头应允。 “若是事有过激,一定多多照应王匡…你明白吗?” 曹cao听他重复了一遍,又感手臂被他攥得很紧,便抬头相视。只见袁绍面含微笑,目光深邃,似有杀机,马上明白其意。顷刻间他内心做了一丝挣扎,但毕竟自己现在是人家的附庸,还得看袁绍眼色,便故作正色道:“大义当前,壮士断腕在所不惜。”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送他至院中,深深作了个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