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黔小景 (第2/3页)
照平常规矩,到了站,放下了担子,等候烧好了水,就脱下草鞋,一同在灶边一个木盆里洗脚。主人是一个孤老,头上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年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两个客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青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 “平常有谁肯到我们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人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rou,远得很,这里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要半天工夫。今天本来预备托人买点rou,落了雨,前面村子里就无人上市。” “除了豇豆就没有别的吗?”客人意思是有没有鸡蛋。 老人说:“还有点红薯。” 红薯在贵州乡下人当饭,在别的什么地方,城里人有时却当菜,两个客人都听人说过,有地方,城里人吃红薯是京派,算阔气的,所以现在听到说红薯当菜就都记起“京派”的称呼,以为非常好笑,两人就很放肆的笑了一阵。 因为客人说饿了,这主人就爬到凳子上去,取那些挂在梁上的红薯,又从一个坛子里抓取干豇豆,坐到大门边,用力在一个小砧上,轧着那些豇豆条。 这时门外边雨似乎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远处山上的烟雾好象极力在凝聚,一切光景在到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看到天气放了晴,好象十分快乐,拿了筛子放到灶边去,象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今天会晴。”有许多乡下人,在落春雨时都只梦到天晴,所以这时节,一定也有许多人,在向另一个人说他的梦。 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了两双鞋子来给客人。那个年青一点的客,一面穿鞋一面就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 年长商人说:“老弟,穿别人的新鞋非常合式,主有酒吃。” 年青人就说:“伯伯,那你到了省城一定得请我喝一杯。” 年长商人就笑了:“不,我不请你喝。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在吃奶咧。”同时他看到了他伯伯穿那双鞋子,也似乎十分相合,就说: “伯伯,你也有喜酒吃。” 两个人于是大声的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这两个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属于他在冬天刚死去的一个儿子所有的。那时正似乎因为两个商人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孤单单的在此住下,有点怀疑,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嗳,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这时节,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象,所以本来要说“儿子死了,”但忽然又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那年长一点的商人,因为自己儿子在读书,就问老板,在前面过身的小村子里,一个学塾,是“洋学堂”还是“老先生”? 这事老板并不明白,所以不作答,就走过水缸边去取水瓢,因为他看到锅中的米汤涨腾溢出,应当取点米汁了。 两个商人靎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望到门外黄昏的景致。望到天,望到山,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象散碎金子)。望到踏得稀烂的那条山路(估晴过三天还不会干)。一切调子在这两个人心中引起的情绪,都没有同另外任何时节不同,而觉得稍稍惊讶。到后倒是望到路边屋檐下堆积的红薯藤,整整齐齐的堆了许多,才诧异老板的精力,以为在这方面一个生意人比一个农人大大不如。他们于是说,一个跑山路飘乡商人不如一个农人好,一个商人可是比一个农人生活高。因为一个商人到老来,生活较好时,总是坐在家里喝酒,穿了庞大的山狸皮袄子,走路时摇摇摆摆,气派如一个乡绅。但乡下人就完全不同了。两叔侄因为望到这些干藤,到此地一钱不值,还估计这东西到城里能卖多少钱。可是这时节,黄昏景致更美丽了,晚晴正如人病后新愈,柔和而十分脆弱,仿佛在微笑,又仿佛有种忧愁,沉默无言。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那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得有他的儿子,是在这人死过一天后,老年人背了那个尸身,埋在自己挖掘的土坑里,再为他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做成小坟,留下个标志的。 慢慢的夜就来了。 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