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心飞缥缈下 (第5/5页)
得罪权jianian革职后,看透官场,无意仕途,见大哥英雄仗义,是以投奔太湖帮。小弟来太湖十多年,蒙大哥不弃,且委以重任,小弟内心十分感激,虽两胁插刀,不能报其万一也。然则今有一事,欲求大哥,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晖笑道:“二弟见外了,有话只管说。” 俞延俊道:“那假山洞中的廖志纬、廖展雄叔侄,其先祖是德庆侯廖永忠,与小弟先祖碧泉公(俞通海,字碧泉),当年同掌巢湖水师,又一同佐太祖高皇帝打天下,为开国功臣,从此廖、俞两家世代相好。廖志纬之父廖清源曾任南京兵部侍郎,家父曾任南京兵科给事中,二人为同僚知己;那廖志纬与小弟从小一起长大,结为刎颈之交。在坐的胡家世妹、侄女,先祖是越国公胡大海。胡家与廖家、俞家皆为通家之好。而今倭寇猖獗东南,民不聊生,戚家军转战浙闽,赶倭寇于闽南一隅,平定倭寇,指日可待。廖家子弟为国为民,奔走效力,廖展雄资送军饷于前,廖志纬欲送兵书于后,此小弟所不如也。无论言公言私,都请大哥卖个人情,放了廖氏叔侄,小弟感激不尽矣。”说罢起身一揖到地。 苏晖为徐达兵书费尽了心机,数受惊险,要说放廖志纬,当然是一百个不情愿。然而他暗暗思忖:自己不但武功不若俞延俊,而且俞延俊在太湖帮中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如果他同自己反目相对,将会众叛亲离,局势不堪收拾。再者,南京右都御史可是个大官宦,胡府既已出面干与此事,若是惹恼了胡府,可不是闹着玩的。 苏晖沉吟半晌,权衡利弊,终不能因为一部‘八字还不见一撇’的徐达兵书,而招来无谓的烦恼,不如卖个人情与他。主意已定,于是佯惊道:“原来廖志纬是二弟的刎颈之交,为兄委实不知,以至无礼之极,不禁汗颜。”拉着俞延俊的手,对胡云霞、胡宜秋道:“胡女侠、胡姑娘,我们一同去后寨。” 胡云霞、胡宜秋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地解决,齐道:“这厢谢过总舵主。” 苏晖呵呵笑道:“老朽惭愧之至,惭愧之至!” 四人来到后寨,苏晖命令撤了假山洞之围,俞延俊喊道:“廖二郎,你看是谁来了。”与胡云霞、胡宜秋趋步走过去。 廖志纬在假山洞内困了一天一夜,经练气调息,又得三色祛毒丹滋补之力,身子硬朗多了,打算在天黑之后,三人冲出箭阵,忽听有人喊他乳名,于是探出头来。 胡云霞一看,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伊人,只见他虽面孔俊逸,却是清瘦了许多,因风尘生涯,眼角已隐现出淡淡的几条鱼尾纹;不禁悲感油生,扑过去,抓住廖志纬的双手,哽咽道:“二郎!”泪珠儿顺香腮直流下来,二十年欲诉之言,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廖志纬直勾勾地看着她,但见她当年圆圆的红脸蛋,如今已变成苍白的瓜子形,更衬出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虽年已三十六七,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廖志纬曾在普陀山听胡宜秋说过,胡云霞一直忠贞不渝地等着自己,于是对她益发敬爱。现下见了面,此景此情,廖志纬这个饱经忧患的硬汉子,不由得眼圈也红了。他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泪水,柔声地呼她乳名,道:“玉儿,这些年来也难为你了。” 胡宜秋也走过去拉着廖展雄的手,倾诉离别之情;见蒯素英立于一旁,忙腾出一只手拉住她,说道:“蒯姑娘,累你也受苦了。”虽对她心有嫉意,但毕竟她因救表叔受困,却也感激她。 廖志纬觉得周围静悄悄的,游目四顾,弓箭手已无影而去,只见苏晖与一个中年人站在前面的小亭内,不知何以如此,问道:“玉儿,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适才是谁叫我?” 胡云霞道:“秋儿回家说你困在太湖,父母便叫我来找俞延俊大哥救你,他是太湖帮的二舵主。我与秋儿正在湖上同巡逻之人激战,可巧碰上俞大哥从南昌回来,给我们解了围,又说服了总舵主苏老爷子,便一起来此会你。” 一经胡云霞说起,廖志纬仔细一看,那亭内的中年人不是俞延俊是谁?于是大步流星趋向前去,招呼道:“俞大郎别来无恙?” 俞延俊迎上去道:“廖二郎,为兄来迟了一步,苏大哥不知你我有旧,委屈你了。” 苏晖也跟过来,深深一揖道:“廖兄弟,老哥哥一时糊涂,冒犯侠驾,这厢赔罪了。” 廖志纬呵呵笑道:“总舵主快人快语,这叫不打不相识!” 那边胡云霞拉着廖展雄上下打量,嗟叹道:“离南京时雄儿才四岁,现已是伟伟汉子了!” 廖展雄叫声:“表姑!”又道:“姑祖父母、表伯父母都好么?” 胡云霞道:“都好,都好。母亲常惦念你叔侄呢。”又转身拉着蒯素英的手,道:“蒯姑娘侠肝义胆,实令我等敬佩!” 蒯素英道:“表姑折杀小女子了。” 这边正在唠叨,只听苏晖道:“此地不是叙话之处,请诸位移步大厅,酒宴上叙谈。”众人随苏晖到了前厅入宴。宴毕,各自歇息不题。 次日一早,廖志纬等人辞别了苏晖,俞延俊,登舟南行。俞延俊早已派人到那渔夫家取了廖展雄、蒯素英的马,又送上三匹好马,一齐牵至舟中,以备他们弃舟登陆之用。临行时,胡云霞托俞延俊着人给南京胡府送信,说是她与胡宜秋已随廖氏叔侄去了福建,请父母、兄嫂不必挂念。 须臾舟船靠了太湖南岸,廖志纬等五匹马踏上浙闽官道,前往福建,蹄声得得,快若风电。沿途人们见这二男三女身骑健马,腰悬长剑,行色匆匆,俱投以惊异的目光。那些武林中人,欲得徐达兵书而后快者,惧于青剑大侠、紫剑女侠的威名,只能望梅止渴,不敢造次,空怀感叹而已。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