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第2/5页)
、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集解】:徐广曰:“安平在北海。”【索隐】:案:司马彪郡国志“北海东安平,六国时曰安平”则徐广云在北海是。正义括地志云:“安平城在青州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国之酅邑。”青州即北海郡也。至琅邪,自为封邑。【正义】:琅邪,沂州也。从安平已东,莱、登、沂、密等州皆自为田常封邑也。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 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索隐】:案:鲍昱云“陈成子有数十妇,生男百馀人”与此亦异。然谯允南案春秋,陈恆为人,虽志大负杀君之名,至于行事亦脩整,故能自保,固非苟为禽兽之行。夫成事在德,虽有jianian子七十,祇以长乱,事岂然哉?言其非实也。 田常卒,子襄子盘【集解】:徐广曰:“盘,一作‘塈’。”【索隐】:徐广云一作“塈”音许既反。系本作“班”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 田襄子既相齐宣公,三晋杀知伯,【集解】:徐广曰:“宣公之三年时也。”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襄子卒,子庄子白【索隐】:系本名伯。立。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正义】:括地志云:“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县南十里。阳狐郭在魏州元城县东北三十二里也。”明年,伐鲁、葛及安陵。【正义】:括地志云:“故鲁城在许昌县南四十里,本鲁朝宿邑。长葛故城在许州长葛县北十三里,郑之葛邑也。鄢陵故城在许州鄢陵县西北十五里。李奇云六国时为安陵也。”明年,取鲁之一城。 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索隐】:案:纪年“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明年,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是庄子后有悼子。盖立年无几,所以作系本及记史者不得录也。而庄周及鬼谷子亦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今据系本、系家,自成子至王建之灭,唯祇十代;若如纪年,则悼子及侯剡即有十二代,乃与庄子、鬼谷说同,明纪年亦非妄。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正义】:音城。括地志云:“故郕城在兗州泗水县西北五十里。说文云‘郕,鲁孟氏邑’是也。”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伐卫,取毌丘。【索隐】:毌音贯,古国名,卫之邑。今作“毌”者,字残缺耳。【正义】:括地志云:“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阴县南五十六里也。”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索隐】:纪年“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二月,宣公薨”于周正为明年二月。 宣公卒,子康公贷立。【集解】:徐广曰:“十一年,伐鲁,取最。”【索隐】:贷音土代反。最音祖外反。贷立十四年,yin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鲁败齐平陆。【集解】:徐广曰东平平陆。【正义】:兗州县也。 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集解】:徐广曰:“康公之十六年。”【索隐】:徐广云“康公十六年”盖依年表为说,而不省此上文“贷立十四年”又云“明年会平陆”“又三年会浊泽”则是十八年,表及此注并误也。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 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集解】:徐广曰:“伐鲁,破之。”子桓公午立。【索隐】: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春秋后传亦云“田午弑田侯及其孺子喜而兼齐,是为桓侯”与此系家不同也。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索隐】:谓驺忌、段干朋。如战国策威王二十六年邯郸之役有此谋臣耳。又南梁之难在宣王二年,有驺子、田忌、孙膑之谋。战国策又有张田。其辞前后交互,是记史者所取各异,故不同耳。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索隐】:段干,姓;朋,名也。战国策作“段干纶”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索隐】:战国策作“田期思”纪年谓之徐州子期,盖即田忌也。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正义】:括地志云:“桑丘故城俗名敬城,在易州遂城县。”尔时齐伐燕桑丘,魏、赵来救之。魏、赵世家并云“伐齐至桑丘”皆是易州。 六年,救卫。桓公卒,【索隐】:案纪年,梁惠王十二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十九年而卒,与此不同。子威王因齐立。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正义】:灵丘,河东蔚州县。案:灵丘此时属齐,三晋因丧伐之。韩、魏、赵世家云“伐齐至灵丘”皆是蔚州。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集解】:徐广曰:“在钜平。”【正义】:括地志云:“鲁阳关故城在兗州博城县南二十九里,西临汶水也。”晋伐我,至博陵。【正义】:在济州西界也。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正义】:音绢。即濮州甄城县也。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正义】:莱州胶水县南六十里即墨故城是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