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4/5页)
听了王丽都的苦苦哀求,渔夫心有所感,联想到自己童年的遭遇,不觉流下同情的眼泪,边连声叹息着,边把小船划向岸边,对她说: "上船吧,我送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王丽都跳到小船上,渔夫用力划着桨向前进。这时大风骤起,推动着小船破狼前进,最后小船漂到一座近海的城市附近,他们就撑船靠岸登陆。 这座城市是一个王国的京城,国王名叫丹尔巴斯。当时国王和太子正在宫中,凭窗观看海景,偶然发现惊涛骇狼中有一叶扁舟徐徐向岸边漂来。他们一直盯着小船的动向,见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从船上下来,向王宫走来。他俩走近了,国王才看清他俩一个是渔夫,一个像是王侯的千金小姐。国王忙走出宫门,来到王丽都面前,问道: "你们是谁?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要到什么地方去?" 王丽都流着眼泪说:"家父伊卜拉欣是国王沙敏胡的宰相。我到这儿来的经历是这样的…"王丽都将自己的遭遇原原本本。从头至尾详叙一遍。国王听了,对她产生同情。怜悯之心,对她说: "你不要难过了,在我这儿你尽管放心,不要再忧愁顾虑了。我愿意帮助你,送你到你要去的地方去。我还准备派使臣把金银。麝香。绸缎送去献给沙敏胡国王,并写信与他联系,促成两国睦邻邦交,同时也要使你的婚姻圆满如意。" 国王说完,立刻宣宰相上殿,任命他作为使臣准备一些金银财宝,带去献给沙敏胡国王,并嘱咐他说道: "你回来时务必将沙敏胡国王御前的一个名叫艾尼斯的青年军官带回来,你禀告国王,我有心和他结秦晋之好,愿将公主许配给他的爱将艾尼斯为妻,希望国王安排他前来缔结婚约。"国王提笔给沙敏胡国王写了一封信,交给宰相,再三嘱咐他:"此去你若空手而归,以后就甭想再当宰相了!" 宰相对国王旨令惟命是从,坚决照办,立即整装启程。他马不停蹄地赶到沙敏胡国王御前,向他致意,呈上国王的书信和礼物。国王见到书信和礼物,悲喜交加,喜的是丹尔巴斯国王表示愿与他结为睦邻友好,悲的是信中提到艾尼斯,就像一把钢刀刺痛了他内心的伤口,国王失声地喊道: "艾尼斯你在哪儿?他走后音讯杳无,不知死活,叫我如何放心得下呢?"他对使臣说:"你如果能把艾尼斯带回到我身边来,那么我照你带来的礼物加倍赏赐你。"他哀叹了一会儿,又对使臣说:"请你回去禀报国王,艾尼斯出走一年多了,我始终得不到他的音讯,不知他的下落。" 使臣为难地说:"启禀国王,我奉命前来迎接艾尼斯,临行前我们国王一再叮嘱我:"此去你若空手而归,以后就甭想再当宰相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若不带着艾尼斯回去,我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国王听了使臣的话,觉得也在理,便吩咐身边的伊卜拉欣宰相说: "这件事由你去办吧,一定要把艾尼斯给我找回来。" 伊卜拉欣宰相对国王的旨令诚惶诚恐地照办,当即调集人马,陪丹尔巴斯国王的宰相一起到各地去寻找艾尼斯。他们每当路过一个城镇或一个村庄,就认真察访,并向当地人介绍艾尼斯的长相特征,问他们见到过没有?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说"不知道"。 他们几乎察遍了远近左右所有的地方,却一无所获,他们又远涉平原。沙漠,一直去到海滨,乘船渡海,来到瑟克辽孤岛上。丹尔巴斯国王的宰相对这个孤岛颇感兴趣,问道: "请问,为什么把这个孤岛称作瑟克辽岛(瑟克辽:意为丧子之妇。)?" 宰相伊卜拉欣解释说:"提起这岛的名字,还得从中国说起。据说古代有位女神,从遥远的中国迁居到这里和人类结了婚。在这孤岛上生儿育女,住了很长时间。那时每当船只从这儿经过,人们都能听到啼哭声,就好像妇女在哭泣。人们从海中看不到岛上有人烟,便问:"这岛上有失去孩子的母亲吗?,由此这个孤岛便被称为瑟克辽岛了。" 他们在孤岛上找寻失踪的人,一直走到宰相伊卜拉欣给女儿王丽都建筑的那座别墅门前。仆人远远看到宰相一行大驾光临,不敢怠慢,急忙打开大门迎接。一行人来到院中,宰相在仆人中发现一个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人,却认不出他就是他们要找的艾尼斯,便问道: "这个人是何许人?" 仆人回答:"他说他是个商人,在海中遇险,货物全都被淹没了,幸好保全了性命,是我们将他救起。收留在这儿的。" 宰相伊卜拉欣顾不得详细询问,忙不迭地走进内室,却不见女儿的踪影,便向婢女们打听。婢女们说: "小姐跟我们住在一起不久,后来就无影无踪了;她是怎么离开的,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一概不知。" 宰相一听,不禁悲从心中来,眼含热泪自言自语说: "真是怪事呀,这么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环境又如此雅致,鸟语花香,而且门墙高大,看守森严,那么个弱女子又能到哪里去呢?"他坐在那里,呆若木鸡,十分伤心,说道:"命该如此,无法解释!" 他到处察看,从室内走到室外,从门口走到窗前,终于发现窗棂上系着用衣裙和床单编成的长带,直垂到高墙外。他明白了,女儿是从这里顺下去,溜走了。一个为寻找心爱的人而不计后果的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这时他猛然看到墙头上栖息着一只乌鸦和一只猫头鹰,认定这是倒霉的兆头,便不胜感慨地吟道: 本想见到爱女消除忧愁苦闷, 乌鸦和猫头鹰却迎头击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