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3页)
第十章 房东太太要请她们吃饭,日朗不好推辞,在那狭小的客厅里坐了下来,有一碟子炒菠菜非常香甜,日朗意外地吃了好多。 母亲的衣物已经收拾好,用一辆轿车便可载走,家具全用新的,大部分已送到新居。 母女二人没有谈话,各自低着头。 房东太太热心,是真的不舍得:“姚小姐,住了那么久,自己人一样,看着我们家老二与老三中学毕业出来找事做,又教他们写求职信…从来不欠房租,克勤克俭过日子,姚小姐真是好人。” 日朗从来没想到母亲在别处是那样受尊敬的一个人。 “姚小姐,以后有空来看我们。” 掌灯了,日朗说:“我们真的要走了。” 她替母亲拎起两件行李出门。 日朗早已练得力大无穷,一口气朝电梯走过去。 只听得母亲在身后叹口气“总算离了这里。” 由此可知她并无留恋。 倒是日朗,对房东太太的盛情十分感动。 如果焦日朗有一个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母亲,也许一辈子走不了那么远。 她把母亲载到新家,替她把行李提上去。 那是一幢新厦,光洁明亮,处处透着油漆味,许多单位还在装修。 日朗听到母亲喃喃道:“不可同日而语。” 这已经是欣赏感谢语了吧,这些年来,日朗从未听过母亲称赞一句半句。 用锁匙开了门,把行李拎进去,日朗忍不住四处巡视了一下。 那单位小是小得不能再小,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方向不错,空气流通,一个人住不知多自在。 日朗在心中说:“岑介仁,谢谢你。” 当下她对母亲说:“所有账单我来付好了。” 母亲忽然说:“我也有收入。” 日朗不再客气“那好,有需要再通知我。” 她取饼手袋要走。 满以为母亲会叫住她,给她一杯茶,然后讪讪地问:“日朗,你不再恨mama了吗?”那么日朗可以趁势道:“mama,我从来没有恨过你,都是环境把我们逼成这样。”那么母女之间的误会从此冰释,像姐妹般融洽地生活下去。 可是没有。 日朗在走廊逗留了一会儿,等母亲唤她,可是没有,母亲已经扭开电视,并在沙发上看起文艺节目来。 日朗只得启门离去。 母亲大抵永远不会软化,她的一颗心已经麻木。 的确是环境把她们逼成这样。 岑介仁拨电话问她:“新居如何?” “很好,很喜欢。” “你声音却似闷闷不乐。” “介仁,你说得对,兵不厌诈,钱不嫌多,一味清高,叫老的小的吃苦,真不是办法。” 岑介仁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结婚,其实可以结婚的,彼此终于有了共鸣共识。” “到了母亲旧居,只见她废物奇多,一只箱于叠一只箱子,像五十年代那种做法。床单被褥似许久未洗…”日朗语气迷惘。 “日朗,日朗,她已经搬出来了。” “是,是,她现在可以随时洗涤衣物。” “焦日朗,你能同王首文与孙敏如申诉这种心事吗?” “咄,关他们什么事?” “所以,他们地位不如我。”岑介仁洋洋得意。 “假如这样算,那,你的地位还不如范立轩。” “立轩好像在考虑跟她的伴侣回祖国。” “英国不好住?” “不是不好住,日朗,多少达官贵人住伦敦,丽晶公园附近弄间住宅,劳斯莱斯或宾利代步,不知多舒服。”岑介仁又来了“荷包没有钱,怎么可以说人家地方不好?” 日朗唯唯诺诺“是是是,多谢指教。” 岑介仁一口气说下去:“念大学没用,你读过吗?平治汽车无用,它当然不会飞!金钱不是万能,你享受过它的功用吗?吃不到的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日朗大吃一惊“岑介仁,你更年期到了。” 岑介仁回她一句“始终只有你最关心我。” 他挂断电话。 日朗苦笑,老岑对金钱的态度一向偏激,奇是奇在越赚得多越觉得它的重要。 日朗与他刚相反。 那夜,日朗梦见自己只有十九岁,考取奖学金,正在读书。 放了学,不知恁地,没有回宿舍,在路上逐门逐户敲“mama,我mama在吗?”人家来应门,都说不认识。日朗又渴又饥又倦,仍不放弃,终于有一扇门打开了,那主妇正是她母亲,厨房传出烤rou香,但是母亲冷冷看着她,她不敢提出要求,门很快关上。天黑了,接着下起大雨。 日朗的梦也醒了。 她用双手捣着脸。 老庄说得对,是焦日朗不住想回到过去寻找失去的童年与少年的她,同天秤座时计的功用没有什么关系。 她又瘦了。 多喝了一杯咖啡,已经没有时间化妆,她匆匆忙忙下楼去,有一辆车对着她响号。 一转过头去,日朗看见孙敏如。 那张俊朗的脸在清晨特别可喜,日朗身不由己地走过去,稀罕地腼腆,一想到脸上没妆,一定难看,连耳都烧红。 一方面讶异,咦,怎么搞的?怎么回到二十一二岁那般情怀去了? 孙敏如下车来“早。” 日朗点点头。 “好几天没见你,”他解释“我猜我得加把劲。” 日朗最怕人家对她好,鼻子一酸,险些儿泪盈于睫,只得垂下头,强自镇定。过了一会儿,咳嗽一声,才说:“去喝杯咖啡吧,不然没有精神开工。” 内心忽然雀跃,老庄,老庄,我要求的,正是这种感觉,这孙敏如就是那个人吧? 焦日朗许久许久没有患得患失了。 一路上他们很沉默。 日朗想问书店生意好吗,可是他根本不在乎赚钱。 她灵机一动,不避嫌地问:“股票市况如何?” 孙敏如有点意外“你看好哪一只?” 日朗坦白地说:“我一无所知,我一生并无买卖任何股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