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东奔西走1 (第3/9页)
解刘邦的用意,须得从楚怀王的悲催命运说起。 这里说的楚怀王,实际上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孙子,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老楚怀王的孙子,就被打回原形,成为了放牛娃。但后来项梁东渡,为了竖立一杆能够号令天下的战旗,就拥戴这个放牛娃做了新一届的楚怀王。再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尽收权柄,剥夺了项羽的兵权。 但是随后不久,秦将章邯包围赵国钜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就挑选了最信任的宋义,以其为上将军,统十万楚兵,去救援钜鹿。却不承想,途中项羽突然发动兵变,杀掉宋义,夺取了兵权。 从此以后,项羽就再也没有把兵权还给楚怀王。 楚怀王沦为了孤家寡人,无枝可依,搞到最后,他竟然被项羽派英布于江心截杀,枉送了一条性命。 这活生生的现实,让刘邦深切地意识到了一件事:权力的诱惑是不可抵御的。没有人会放下手中的权力,没有人会这样做。 由此推断,韩信也肯定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要交出手中的权力呢?先给韩信一个理由? 所以,如果刘邦一到小修武,就通知韩信速速迎驾的话,他无法保证会发生些什么事。 没有证据表明,韩信一定会杀掉刘邦。但刘邦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避免任何不测事件发生。 这就叫:“金风暗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早在和夏侯婴一道逃往小修武的时候,刘邦就在心里盘算他有可能遭到的危险。他不仅在逃避项羽的追杀,同样也防范着自己人。 毫无疑问,像刘邦这样算计,活得会很累很累——但至少,他活得比楚怀王更长久! 如果楚怀王也会像刘邦这样精心盘算,这世上大概就不会再有项羽的位置了。实际上,正是因为刘邦算无遗策,才导致了韩信悲苦的命运,让他失去了成为第二个项羽的机会。 此外,刘邦此举,防范的不仅是韩信,还有张耳。 要知道,张耳是有前科之人。早年他和陈馀奉陈胜王之命,随陈胜部将武臣,经略赵地,等赵地打下来之后,张耳和陈馀却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这件事尽管有利于当时的抗秦局势,但对于陈胜本人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伤害。 此时张耳和韩信统兵横卧赵地,其战略格局与当年陈胜王时代同出一辙。刘邦没理由相信,在同等的政治利益格局之下,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如果张耳忽然间老毛病发作,再次劝说韩信称赵王,这事的结果谁也保不准。 所以,刘邦一防韩信,二防张耳,他实际上谁也信不过——早在他落魄的当年,去大嫂家里蹭饭吃,连大嫂暗示厨房里没有饭了,他都要亲自验看一下,可见这个家伙对人性是持有高度怀疑的。 刘邦不相信人性——又或者,他只相信人性是不可以相信的。 和刘邦这样的人共事,是很令人绝望的。除非做到像纪信、周苛那一步,被人用火烧了,又或是水煮了,否则无法取得刘邦的信任。 那么,大家为什么却还要选择刘邦,而不选择项羽呢? 选择项羽比选择刘邦更令人绝望。在刘邦这边,最多是没便宜可占,可在项羽那边,却只能像范增那样,无端遭受疑忌,落得个冤沉海底,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老板,刘邦只是精明,在他手下无法藏私而已。但只要你认真表现,不存私心,还是有许多发展机会的。而遇到项羽,他唯一信任的是最不应该信任的间谍项伯,所以你表现得越好,反而出局得越快。这也是小修武夺权事件发生之后,史学家对刘邦持宽容态度的主要原因。 总之,仓促之间从床上爬起来的韩信和张耳,面对着手执兵符印信“踞而洗”的刘邦,唯有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刘邦在微笑,或许他的心里还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他避免了让张耳和韩信在无法抵御权力诱惑之时,有可能导致的人性横决。既然大家都没有机会表现出人性中的暗恶一面,那么,大家就仍然是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仍然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4、重演调虎离山 暗入小修武,夺取了兵权,刘邦就给张耳、韩信分配工作。 派张耳下乡,巡视赵国各地,看看有什么发现。派韩信去攻打齐国。 韩信郁闷地说:“好,大王,我这就去打齐国,这次大王能给我多少人?” “人?”刘邦说“小韩啊,我这边的人手还不够呢,要不你自己想想法子?” 刘邦把韩信手中的人手全都抢走了,让韩信郁闷到了无以复加。可是韩信不敢吭声,因为刘邦几次三番催促他出兵救驾,韩信都因为首鼠两端,迟迟没有行动,他现在只求刘邦别追究这事,就已经是万幸了。 无奈之下,韩信找张耳想办法,凑了点人手,准备进击齐国。这边刘邦把韩信的人全部调到巩地,阻止楚军西进。 这时候刘邦的新战略,是借韩信出兵齐国的机会,意图从北部及西北部两个方向,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进而威胁楚军的侧背,再次逼迫项羽分散兵力。而刘邦则乘机大打机动战,一块块吃掉楚军。 按照这个布置,刘邦率军兴冲冲地出小修武,抵达黄河岸边,正要渡河,忽然间过来个郎中郑忠。 郎中这个职位,相当于刘邦的警卫营营长。他借刘邦路过的机会,劝说道:“大王,你为什么要渡河?渡河的目的是不是想和项羽对打?可问题是,咱们根本就打不过项羽呀。明明打不过还非要过去,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邦说:“那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郑忠说:“我的意思是,这个过河不过河并不重要,重要的千万不能真的和项羽打。所以最好的法子呢,就是赶紧修筑最坚固的营垒,深挖壕沟,多存些粮草,等项羽找来了,咱们好躲在里边不出来。” 刘邦听了大喜,说:“你这个建议好,真是太好了,咱们就依你。” 于是刘邦决定重演武关之故事,再于黄河岸边筑坚垒,把项羽引过来。等项羽来了后却不交战,等彭越再抄项羽的后路,倘项羽派去攻打彭越的人数少了,就会被彭越干掉。可如果项羽派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