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天龙剑庭诛妖 (第4/11页)
“眉间皱得这样,还没有!” “我只是在想,‘崆峒’、‘少林’所发生的事情…” “哦——那可不是我们,你不要乱猜!但后果如何?” “七大门派的上辈元老,除衡山‘无灯大师’外,都下山来了。” “可是来找你…?” “当然!” “有没有动手?” “那还用说!” 海宫姣女关切至极地问道:“他们的武功一定是厉害无比。” “这倒不见得。” “那么你又赢了他们?” “是的!” 海宫姣女笑容如春花怒放,道:“我真高兴!” “这并不值得高兴!” “怎么?” “黑衣贱妇不久要开武林大宴…” 海宫姣女惶急骇问道:“这跟我们出手的事,可有关连?” “少林寺晚上有人偷入纵火,留下我的名字。” “呀——!” “幸好佛家三老在寺,来人受惊而逃未成大害。” “崆峒山呢?” “虽然另有‘青城’派掌门与不少门徒在场,来人竟以‘秘魔神掌’一类功夫,杀伤很得!” “那决不是我!灵哥,我可以发誓!” “我相信不是你们,必是‘黑衣贱人’敲山震虎,移祸江东的诡计,但那两个冒名人物,一定要查出来,把他们锉骨扬灰,才消得我心头之恨!” 季灵芷说到此处,眼睛中杀气凌人,连海宫姣女都吓了一跳,道:“我们大家分头去查,好不好?” “不必…” “为什么?” “武当、崆峒、少林三件意外,虽然两件是假,但有一件是真足以引起外界误会,我看你们…” “不,我跟‘蕙姐’都有权利参与追凶报仇的大事!” “你的意思是——?” 海宫姣女微一忸怩,随即理直气壮的说道:“我们都算季家的人,你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报仇之事理所当然!” “蛟妹]以你们的功力,惹事有余,成事不足J” “你是说我们到‘武当山’替你惹了祸?”海宫姣女嗓音一哽,明眸中立现泪珠。 “蛟妹不要会错意思,反正你们不必冒险…” “反正我一次也来岔了,二次又来岔了,你就是要催我回.‘海宫岛’去!” “我完全是替你着想。” “好吧,这先不谈,师叔‘神通一指’可曾提起‘蕙姐’的婚事?” “这是有的。” “我…我也赞成,你该不反对吧?” “这个——” “难道你没有答应?” “我…我先要禀告义母!” “你找到她老人家啦?” “不错!” “那么,我们两人的事情,你禀告过没有?” “也还没有。” “奇怪——” “她老人家心疾虽然好了,可是记忆没有恢复,而且我来去匆忙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上去!” “没有想到这一点!” 海宫姣女柳眉微皱,沉思片刻言道;“既然她老人家还不曾痊愈,留她一人岂非无人照顾?” “这倒没有关系。” “还没有关系?” “义母收了个螟蛉,足以照顾一切。” “是男是女?” “是女。” 海宫姣女柳眉皱得更深,人影飘闪处,白蕙已至当地,她听到季灵芷推辞婚事,芳心已极失望,如今又平空钻出另一异性,自然沉不住气,竟自瞬地出现,海宫姣女惊噫失声道:“女的?她叫什么名字?她年龄多大?” “名叫‘弃尘’,年龄比你‘蕙姐’大概轻一点吧!” “哦!想必很美?” “武功颇高,人也机智,但是面貌——不佳!” “有两个优点,一个缺点也无所谓。” “我也是这么想。” “我早猜到了,我的事你瞒着义母,‘蕙姐’的事你拒绝了师父,八成和她——” “你不要瞎猜,与她半点关系也没有!”季灵芷说时,也是剑眉微皱,眼看这两个少年男女又要说僵。 白蕙连忙插言道:“多一个义妹不是更热闹一点吗?灵弟,我们应该恭贺你!” 海宫姣女此时与她情逾骨rou,言听计从,竟也不再说话,她认为这位一能说会道,必然可以谈出一个所以然——季灵芷闻言,也答道:“弃妹确实生得奇丑…” “那且不提,我另外有个问题。” 季灵芷心中一戚,道:“是哪方面的?” “就是黄姑娘!” “她又怎么——?” “她口口声声叫你灵哥,想必是你同意的?” “我与她相见不过两天。” 白蕙妖笑一声道:“进展倒是很快…” “你又来了…” “别紧张,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琼——”季灵芷几乎失口叫出“琼妹”随即改口道:“黄姑娘生性不善言词,蕙姐不要拿她取笑!” 海宫姣女愈听愈不是味道,冷冷道:“她不善言词,可是有你帮着好说话——” 白蕙却轻笑阻止道:“蛟妹别忙,我还没说到正题上去。” 紧接着对季灵芷问道:“五龙环也自动送给她一只,这又怎样解释?我看这位不善言词的‘琼妹’,倒有两下子!” “这——” “别这这那那的,快些讲吧!”海宫姣女泪如断线珍珠,玉容惨变! “你们两个真是——” “难怪你老怪我们不该来,原来有这一个‘琼妹’,那一个‘弃妹’,你…你…就是嫌我!” “蛟妹——!” “留着叫别人吧,我不配!” 海宫姣女说毕,纤手一抹泪痕,爽利地转身便走,季灵芷少年心性虽想制止又不便,还是白蕙一把拉住,道:“蛟妹,你别使小性子,乱跑可不行…” “我才不使小性子,我回‘海宫岛’,让他省心!” “蛟妹,爱情和婚姻都是大事,不可儿戏!” 海宫姣女生性纯厚,坚认从一而终的思想,迳自坦然答道:“当然不会儿戏,我既已自认姓季就姓到底,决不拿这种事来赌气!” 季灵芷见状,心中自是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