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mdash;mdash (第2/15页)
话中意思,他对自己毕恭毕敬究竟是想做什么? 她已经一无所有了不是吗,李渊完全可以借此登上大兴殿改天换地,为何还要对她一个故国太子妃卑躬屈膝? 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渊见升平面带狐疑就,立即以额触地,口中大声道“臣,替犬子求娶太子妃殿下。” 心中骤然一紧,升平连想也不曾想,便立即脱口而出:“休想!” 当众完她还想求娶?即便她杨鸾是就此碰死此处,也绝不会嫁给李世民那个龌龊之徒。 李渊被当众拒绝容色依旧不改,脸上除了淡定还是淡定:“臣替长子李建成求娶镇国太子妃。” 升平木然又坐下,脖子上的伤口似乎又有粘稠鲜血在向外流出。 发现血迹的李渊从容命令李家侍女上前服侍,升平缄默木然,任由几个侍女将自己的伤口重新换药包扎,再更换崭新被褥。 升平趁机思考李渊话中的意思。 她明白了。 其实,李渊要她配合,在天下臣民面前做一场戏。 世人皆知宫倾时分李家内外勾结混战暴乱,由此致使大隋军民死伤无数。李渊既然是高举仁义之师的旗帜入主大兴城,必然要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众口,宫倾之乱可以借由减免赋税洗刷掩盖,唯独故国太子妃一条无法抹擦遮蔽。 只能用长子李建成求娶镇国太子妃升平作为善后之计。 可为什么不是替李世民求娶?谁惹的祸就该由谁来承担不是吗? 长子李建成居然愿意替弟弟揽下烫手山芋? 不知何时李世民悄然走进来,也直直跪在床边。不懂避讳,他的目光仍直直盯住升平,令升平几乎无力再思考下去。 他此时正着上身,身前身后皆是赫目的鞭痕,紫红色伤口处处凝结血疤,皮开rou绽的惨状足见下手人之狠毒。 李世民定定望着升平,她只觉身如火烧,灼热得几乎无力再说出半句言语,不由得别开视线不肯见这个无耻禽兽。 李渊见升平犹疑再向前爬行一步,诚恳道:“太子妃殿下,故国已不可复,但臣永不会忘记先皇恩典,若他日犬儿能接替臣之大业登基,太子妃身为太子妃依然可以母仪天下,臣永保杨氏一门不灭,永耀乾坤。” 这个诱惑着实够大,升平纵然不屑也必须想想背后缘由。到底是什么样的巨大利益能迫使李家不惜如此自辱求娶一个被侮辱的亡国太子妃。 升平心中已知道大概。 大约,大隋并没有完全败颓,此时仍有亲信旧部在南苗之地顽强抵抗,他们拥立汉王杨谅为帝妄图打回京城复辟大隋。 而李家在攻打京城时的所作所为难免会被天下人诟病,从而致使人心浮动。危急时刻,李渊必须要做出一件让天下人敬佩的事,感动大隋的黎民百姓,使得他们民心趋向稳定。 没有什么比迎娶故国太子妃为太子妃更加宽容仁德的了,也正因为镇国太子妃即将成为太子妃,南苗抵抗的旧部会变成无由之师,变成大隋人人得而诛之的叛贼,汉王杨谅将再无力复辟朝堂。 层层叠叠纱帏遮挡住升平的容颜,李渊锐利的视线正来回扫视。他已经急不可耐的cao纵眼前的傀儡了,升平必须当机立断,以最短的时间寻找最两全的解决之策。 李世民的视线还在升平的身上盘旋,她察觉他的注视突然想到。 “小皇子呢?”升平抬头冷声反问。 “小皇子仍在。若镇国太子妃嫁犬儿,臣将送小皇子去蜀国做个安乐公。”李渊对此似乎早有准备,给身后侍女使个眼色,侍女领命出门,很快便抱来一个黄色锦缎的襁褓送到升平面前。 升平极快的瞥了一眼那个孩子,面容上不喜不忧,只是木然点头随口说:“哦,不用再送出去了,留在本宫身边教养就行了。” “可以。”李渊依旧毕恭毕敬的回答。 升平再抬头,凌厉目光死死盯着李世民,咬牙切齿道:“本宫还要剁掉他十根手指!” 李世民霍然抬头,宫灯摇曳的光影照得他脸色从容。显然,他早已知道升平醒来必然取自己性命,剁掉十指已经是天大恩惠了。 李渊抬手阻止李世民开口,从容微笑:“太子妃殿下,犬儿身上鞭伤皆是臣所为,臣听闻他在宫倾时对太子妃殿下多为不敬,所以恼怒之余狠狠教训了他,若是太子妃殿下觉得不解气,剁他十指又何妨?” 李渊回身朝李世民看去,目光陡然变得狠戾,拔过佩剑猛地站起,怒吼一声道:“逆子,你侵犯太子妃就拿十指来偿债吧!” 万籁俱静,升平和李渊都在注视李世民接下来的行动。 升平恨不得李世民不是剁掉十指,而是引剑自刎。 李渊则是暗示李世民做做样子哄骗身后的愚笨太子妃。 只有李世民跪在床榻前缓缓开口:“臣愿以死谢罪。” 他抬头朝升平淡淡微笑,而后从李渊手中抽出佩剑朝自己胸口刺去。 刹那间,剑尖直逼袒露胸口,若升平再不阻止,凭借李世民的力道之猛定然刺心而过。 李渊不曾想李世民当真要自尽,几乎压不住自己担忧想要出手阻拦,但比李渊动作更快的是升平。升平哼的一声冷笑:“死太容易了。” 李世民停住手上动作与升平四目相对,升平嘴角漾起冷笑,轻易将李世民如炬目光避开冷冷的道:“好,本宫答应下嫁,但有三点要求…” 李渊呆立一瞬,立即回复先前诚挚神色:“太子妃殿下请讲。” 升平垂首看自己惨白颜色的手指,声音越发冷硬:“一,本宫大婚必须举国同庆,昭告天下。二,本宫必须于东宫而居,携小皇子教养。三,他!”她霍然抬手,指尖直指李世民:“必须亲赴南苗救回汉王汉王杨谅!” 他们父子不就是要以她升平太子妃下嫁做个欺骗天下愚民的幌子吗,她给就是。 不管征伐南苗谁死谁伤,反正她不会让他活着回来。 冬末春初,宫倾时颓败的草木已然重新焕发新意。不管升平脖颈上的伤口是否已经痊愈,她都必须在此时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君登基。 为了能迅速平定南苗愈演愈烈之势,李渊废弃企图挟持杨广之子①为皇帝以令诸侯的想法,称国号大唐,自己踏上九重宫阙的巅峰。为能就此顺诏民心,李渊命令务必将登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