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四神仙四 (第5/5页)
也叫“振灵丸”,还叫“返生香”“振檀香”“却死香”,一共有六个名字。看来这种香确实是神灵的珍宝。 卫叔卿 卫叔卿是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一带)郡人。因为长期服用云母石而得道成仙。 汉仪凤三年(按:汉没有“仪凤”这个年号,原文有误。)八月壬辰这天,汉武帝刘彻在金殿上闲坐。忽然有一个人坐着白鹿拉的云车从天而降,来到殿前。这位仙人有三十来岁,面貌像孩童般红润,穿着羽衣戴着天神的金冠。 汉武帝惊讶地问:“您是谁?” 那仙人回答说:“我是中山郡人卫叔卿。” 武帝说:“你如果真是中山郡人,那你就是我的臣民了,可以到我跟前来说话。” 卫叔卿本来听说汉武帝喜好修道才来拜见,以为武帝看见他以后会对他特别优待尊重。如今一见面汉武帝就摆出君王见臣子的架子,心里大失所望,就不再应声。接着就忽然消失了。 汉武帝挺后悔,就派了个使者叫梁伯的到中山郡,到处寻访卫叔卿,没找到。只找到了卫叔卿的儿子叫卫度世,使者就把卫度世带回来见武帝。 武帝问他:“你父亲现在什么地方?” 卫度世说:“我父亲从少年时就好修道求仙。曾服丹、石之类的药希望能超世登仙,他从来不过问世间的事,离家出去,已经四十多年了。他曾说过,将来要进太华山去修炼。” 武帝就又派了使者和卫度世一起到华山去找卫叔卿。 到了山下打算往山上爬,一看山上有大火没法上去。等了几十天大火也不熄灭。卫度世说:“我父亲大概是不愿带你一起上山,才兴起这大火的吧。” 于是卫度世就斋戒祈祷后独自上山去。还没走到山顶,在一座悬崖的下面看见了他的父亲卫叔卿,正和几个人坐在山石上下围棋。只见他头顶紫色的云霞缭绕不绝,坐的是玉石做的床,还有几个仙童打着伞盖执着符节站在他身后。 卫度世向着父亲恭敬地叩拜。 卫叔卿问道:“你来作什么?” 度世说:“皇上前些日子和您见面太仓促,没能和您好好谈谈,所以派了使者梁伯跟了我一块来找您。皇上希望能再见您一面。” 卫叔卿说:“上次是天帝派我去的,为了警告武帝人间要有大灾难,告诉他大灾来临的时间和消灾的办法,好使他的国运能够延长一些。没想到这个家伙十分傲慢自负,根本不懂得道学的真谛。反而对我摆起皇帝的架子让我向他称臣。我不想告诉他了,所以才离去。现在我要去和中黄太乙神一同校定天界的历法,我不会再去见他了!” 度世又问道:“不知道和您坐在一起的都是谁呢?” 卫叔卿说:“他们是洪崖先生、许由、巢父、飞黄子、王子晋和薛容。现在人间将要大乱,天下无人治理,以后几百年中阴阳五行中的土和金都将衰亡,人间一片混乱。你回去以后,可以取出我藏在屋子西北角大柱子下的玉匣,匣里有天神写在绢上的经文,你按上面写的药方服药,一年后就可以驾云飞行。成仙后还到这里来找我。这些事回去后也不必对皇帝说。” 于是度世拜别了父亲,下山后见到使者梁伯,什么也没告诉他。 但梁伯心想度世上山后一定有所收获,就向度世磕头,请求把道术传给他。 度世和梁伯一同来华山时,见梁伯为人忠厚诚实,就把见到父亲的情形告诉了他。梁伯虽然从度世那里知道了一些道术,但不知道柱子下面埋着神仙药方的事。 后来度世从家中柱子下挖出了玉匣,匣中封存着服后可以飞升成仙的神香,就取出来服用。原来这神香就是五彩的云母石,于是就配了药吃下去,也让梁伯吃了。后来两个人一同成仙飞升而去。度世把那仙方留给了他的儿子,世上也有不少人得到过那个仙方。 张楷 张楷字公超,会道家的方术,住在西岳华山里。张楷能作法兴起五里大雾,还懂得治病的医道和“坐在立亡”的法术。向他学习道术的人使他的门庭若市,人们称他的府宅为“雾市”,因为他家的周围常有他兴起的雾气笼罩着。现在华山还有一条山谷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作“张公超谷” 阳翁伯 阳翁伯是卢龙人,对双亲特别孝敬。父母死后埋葬在无终山,山有八十里高,上面没有水。阳翁伯在父母的坟旁盖了一间房守灵,白天黑夜的痛哭,感动了天神,天神在坟墓旁开出一条清泉。他就把水引向官道,供行人取用。有一次,有一个来泉边饮马的人送给阳翁伯一升白石子儿,让他种在地里,就会生出白玉来。阳翁伯把石子儿种下以后,果然生出白玉石,其中二尺长的白璧就有好几双。有一天,忽然有一个天界的仙童凌空而降,带领阳翁伯来到海上仙山,让他拜见群仙。并介绍说:“这就是种玉的阳翁伯。”这时一位仙人说:“你对待父母十分孝顺,感动了天神,把玉石的种子给了你,你果然种出了玉。你和你的妻子都应该成仙,现在这个宫就是你以后居住的地方。今后天帝会到这儿巡游视察,把十块玉作为礼物,你可以把它献给天帝。”说罢,让那仙童送阳翁伯回去。阳翁伯就把十块玉送给仙童。北平徐氏有个女儿,阳翁伯想向她求婚,让人去向徐氏说媒。徐氏对媒人说:“让翁伯给我一对白璧作聘礼就可以了。”翁伯给了徐氏五对白璧,就娶了徐氏的女儿。过了几年,云中有龙降下来,阳翁伯夫妻就乘龙升天了。现在人们还把他们的屋宅叫“玉田坊”阳翁伯成仙以后,他的子孙在田中立了个大石柱子记录他成仙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