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第3/3页)

说:“这就是大师说的那灵药,采下来咱们共同分着吃。”其中有一个人,欺骗了大家,自己先把那菌吃光了。伙伴们没有不生气的,斥骂道:“你违背了大师对我们的教导!”但是已经如此了,也不能打他。时间长了,那人忽然不见了。抬头一看,他在树梢上安安稳稳地坐着。刘清真等又说:“你因为吞了药,所以才能升高。”那人到底不肯下来。经过七天,那人通身长出绿毛,忽然有一只仙鹤翱翔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对十九个人说:“我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但是现在已经成仙了。将要离开大家,到天上去谒见玉帝。各位应该各自勤勉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神仙。”刘清真等请他下来与大家握手告别,他看也不看,就乘着云朵上升,好长时间才消逝。刘清真等人因为失去灵药,就只好各自散开回到人间。中山的张伦,亲自听到刘清真等人说的这件事。

    张殖

    张殖是彭州导江人。他遇到道士姜玄辨,姜玄辨就把“六丁驱役”的法术传授给他。大历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曾经有秘密紧急的事,派人骑马奔京中奏报。出发已经三日,忽然在桌案上的文籍当中,见所奏报的奏章誊清本还在桌案上,那函中封的是奏章的草稿而已。估计一下人马的速度,不可能再追上了。崔宁又愁又怕,坐卧不安,不知该怎么办。他知道张殖会法术,就把他找来对他讲了。张殖说:“这很容易,不值得发愁。”于是他点燃一炉香,把誊清的奏章放在香烟上。奏章忽然飞去。一顿饭的时间,那所封的奏章草稿落到张殖面前。等到使者回来一问,使者并没发觉,递上奏章的时候,封函上的题字和印章和原来一样。崔宁深感惊异,对张殖非常敬重。他问张殖是怎样学会道术的。张殖说:“我的老师是姜玄辨。至德年间,老师姜玄辨在九龙观下力气烧了几年香,因为拾到四五页残缺的经书纸片,上面书写的是太上的“役使六丁”法,咒语法术很完备。于是他就到深山幽谷中选了一个没有人迹的地方,依照那上面叙述的方法制作法坛,拿着咒语,不分昼夜地精心研究,勤奋练习。本来经文上说要十四天才能见效,而老师姜玄辨作了九天就应验了。忽然出现了黑风暴雨,令人害怕。一看,下雨了。但是坛场没被浇湿。又有雷电霹雳,他也不惊慌。许久,便有奇形怪状的鬼神围绕着他,他也不害怕。一会儿,有几千名铁甲兵士,几千名金甲兵士,向下看着,吵嚷着降落下来。他还是不怕。过了一会儿,神兵站成排,好像在等候什么人。立即就有一位天女,穿着绣花鞋绣花衣,戴着高大的帽子,佩带宝剑,站在那里。她问姜玄辨说:‘既然有招呼,你有什么要求吗?’姜玄辨便要求教他道术。这时再看,神兵、武器,一时全都隐去了。从此,每天只有一名兵丁侍候他,凡是有什么要求,没有不立刻答应的。后来他又把道术传授给我。他对我说:‘术和道,是相辅相成的。道没有术不能自己成功;术没有道不能维持长久;如果得术而不得道,也就像想要到达万里之地而脚不走路。术,尽管它变化万端,时隐时现,但是自己的名字还没从死册上除去,就一定要潜心到妙境中,一心想着炼丹,磨炼功力作为身外的辅助,修养心神作为内因的保障,内外一致,然后可以得道,可以保持长久。峨眉山中,有一万多名神人,自有天帝统领,还设置宫府,分立官署,用来超度人们。我和你见到的道术还是微不足道的,未到达那玄妙精微的境地。在龙年和蛇年交替的时候,我和你一块入洞府,去拜见一位真正的仙师,可以给咱们讲一讲长生的要旨呢!’老师姜玄辨隐去二十多年。今年正是龙蛇交会的时候,应当跟着老师登峨眉山,进洞天。不久便要去了。”这一年是大历十二年,丁巳岁,张殖和姜玄辨都隐去了,不再出现在人间。

    萧静之

    兰陵的萧静之,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他生性很喜欢道术,就扔掉了书本,不吃饭,专心炼气。他在漳水边上盖了房子。炼了十几年之后,他的容颜变得枯干憔悴,牙齿和头发全都掉了。一天早晨他一照镜子就生气了。于是他迁居到邺下,跟随着商人们去求取那十分之一的小利,几年就衣食丰足,吃穿不愁了。于是他就买地,盖房子。盖房子的时候,从地里挖出来一种东西。那东西样子像人手,肥胖而且光润,颜色微红。他叹道:“难道这是太岁神?它要作祟吗?”他就把那东西煮着吃了。味道很美。吃光之后,过了一个月,他的牙齿和头发又长出来了,力气也壮了,相貌也年轻了。但他不知这是为什么。他偶然到邺都一游,遇上一位道士。道士看着他吃惊地说:“你的气色这样好,一定是曾经吃过仙药!”道士给他摸了摸脉,就说:“你吃的是rou芝。rou芝这东西生在地下,像人手,肥实光润而且发红。能吃到rou芝的人,他就和龟、鹤那样长寿了。但是应当隐居到深山老林之中,去修炼更高的道术,不能自己混杂在世俗的腥臭浑浊之间。”萧静之像道士说的那样去做,舍家做了游方道士,后来就不知他到哪儿去了。

    朱孺子

    朱孺子是西晋怀帝永嘉时期安国人。他从小就侍奉道士王玄真,住在大箬岩。他很羡慕成仙得道,经常登上山岭,采黄精服用。有一天,他在溪边洗菜,忽然看见有两只小花狗互相追逐。他很惊奇,就去寻追,追到一丛枸杞下不见了。他回来告诉了王玄真。王玄真也感刻惊讶,就和朱孺子一块去等候,又看见两只小花狗嬉戏跳跃。他们逼近小狗。小狗又跑进枸杞丛下不见了。王玄真和朱孺子共同寻找、挖掘,就挖到了两根枸杞根。两条根的样子像花狗,坚硬如石。他们把它洗净拿回来煮。朱孺子添柴看火,整整三个昼夜没离开灶边。他试尝那汤汁的味道,不断地尝,不断地吃。等到发现两条根煮烂了,就告诉王玄真来一块往外拿,然后开始吃。顷刻间朱孺子忽然飞升到前面的山峰上。王玄真惊奇了老半天。朱孺子谢别了王玄真,升空驾云而去。到现在当地人叫那山峰是童子峰。王玄真后来把那根吃了,不知他活了多大岁数,也隐居到大箬岩之西的陶山。有些采药打猎的人,有时能见到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