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第3/4页)
的,却是栗子色,它的花纹微红。它也晶莹明亮。又拿出来一个紫色的玉匣,象布,光彩比玉石还强。美人把三样东西全交给韦弇。韦弇下拜表示谢意,就离开了。走了不到一里地,回头一看,刚才的亭台全都不见了,只有荒草荆榛而已。于是韦弇拿着三样宝贝回到长安。第二年,他又落第了,就向东到广陵游历。一位胡商到韦弇这儿来,是来访求那些宝贝的。韦弇拿出来给胡商看,胡人下拜说:“这是玉清真人的宝物,千百年来,没有人看到,的确是天下的奇货了!”胡人用几十万金买了去,韦弇因此成为巨富。于是他在江都盖了房子,一直不再求取功名,也不知他到底如何了。几年后,唐玄宗梦见十几个仙女,拿着乐器会集在庭院里,演奏一支乐曲,传授给他,请求把这支曲子作为中原最基本的音乐,曲名叫《紫云》。早晨醒来之后,他用笛子吹奏练习,并传授给乐府。这就是韦弇遇到的,要让韦弇捎给皇上的那支曲子。 申元之 不知道申元之是什么地方人。他游历名山,博采方术,有修道成仙的志愿。开元年间,皇帝把他征召到京城,让他住在开元观,对他施恩更多了。当时又有邢和璞、罗公远、叶法善、吴筠、尹愔、何思达、史崇、尹崇、秘希言等领导着道家的义理风尚,保卫拥戴着圣主。这一时期的道教,显赫全天下,即使是汉武帝和后魏那样的推崇道教,也不能与这时候相比。皇帝到温泉游览,到东洛去游玩,申元之常常随从一块去。那时他善于谈论玄妙虚无的旨要,有时候谈论起道教来就留连忘返,动不动就过了时辰。只有杨贵妃、赵云容等三五个嫔妃,同时侍奉在皇帝身边,能够听到他讲的这些事。皇上让赵云容为申元之侍奉茶和药,申元之见她对自己很恭敬,很谨慎,就很可怜她。她趁机向申元之求药,希望延长寿命。申元之说:“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只是你不能长久地活在世上了。”赵云容一个劲地乞求,她说:“早晨听讲了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况且我侍奉你这位大仙,不能度世成仙,就像空着手从宝窟里走出来。希望天师可怜可怜我!”申元之念她心情迫切,给她一粒绛雪丸,对她说:“你吃了这粒丹药,死后一定不会腐烂。可以做一口大棺材,挖一个大墓xue,口中衔一块真玉,让xue中宽敞而通风,这样你的魂魄就不能荡散溃坏。一百年之后你还能活,这是太阴炼形的道术,也就是地仙。再过一百年,就可以迁居洞天仙府了。”赵云容陪伴皇帝到东都去,病在兰昌宫。杨贵妃很可怜她,于是她就把这事告诉了杨贵妃。等到她死后,太监徐玄造按照她说的那样埋葬了她。到元和末年满一百年了,赵云容果然又活了。申元之还往来于人间,自号田先生。认识他的人说,申元之是魏时的人,已经几百岁了。 马自然 马湘,字自然,是杭州盐官人。他家世代是县里的小官吏,只有他喜欢经史,钻研文学,研究道术。他遍游天下,后来回到江南。他曾经在湖州因为喝醉了掉到霅溪里,经过一天之后才出来,衣服却没湿。他坐在水面上说:“刚才我被项羽叫去喝酒,要喝醉的时候才回来。”溪边围观的人像墙一样。他的酒气还冲人,他那样子像疯子一样,走路的人多数都跟着看他。他又时不时地把拳头探进鼻子里,等到把拳头拽出来,鼻子和原来一样。他又指着溪水,让水倒流了一顿饭的工夫。他指着一棵柳树,让柳树随着溪水流来流去。他指着桥,让桥断了再接上。后来他到常州游览,赶上唐朝宰相马植贬官,遇赦移到常州做刺史。他平常听到过马自然的名声,就邀请他相见。马植迎接他的礼仪很不平常。马植道:“我有幸和你同姓,想和你结为兄弟,希望向你学习道术,可以吗?”马自然说:“相公希望学会什么?”马植说:“我想要驾风飞行。”马自然说:“你想要驾风,我和你就风马牛不相及了。只要互相了解,不是同姓也一样。”意思是说和马植是风马牛不相及。马植把马自然留在郡守的书房中住下,对他更敬重了。有时候吃饭的时候,马植就请他露一手看看,他就在坐席上,用瓷器装上土种瓜。不一会儿,瓜就长出蔓来,开花结果。把这瓜拿给大家吃,大家都说味道香美,和平常的瓜不一样。他又在全身和袜子上摸钱,摸出来的钱不知有多少。往地上一扔,全是青铜钱。他把这些钱扔到井里,一声呼唤,钱就一枚一枚地飞出来。有的人捡到那钱,不大一会儿就又失去了。另外,马植说这城里老鼠特别多,马自然就写了一道符,让人贴在南墙下,用筷子敲着盘子大叫,老鼠就一群一群地走来,走到符下趴伏在那里。马自然就呼叫老鼠。有一只大的走近台阶前面来,马自然说:“你们是毛虫一类的小动物,天给你们粮食吃,怎么能穿墙打洞,昼夜打扰马相公呢?暂且以慈悲为怀,不想全杀掉你们,你们应该立即一起离开这里!”大老鼠就退了回去。群鼠都走上前来,好像来叩拜谢罪。于是,不计其数的老鼠站成队出东门而去。从此以后,城里再没有老鼠了。后来马自然到越州游览,经过洞岩禅院,三百名和尚正在吃饭。马自然和婺州永康县牧马岩道士王知微及弟子王延叟一块来的,和尚们见了马自然,傲慢不敬地单腿跪在那里吃饭,没有一个相让的,只给饭吃。马自然不吃,他催促王知微和王延叟快吃完离开。这时候和尚们还没有吃完。他就走出门来,又催促王知微和王延叟快走。三人来到诸暨县南的客栈,大约离开禅院已经七十多里。深夜,听到有人找道士的声音,主人急忙答应:“这里有三个道士。”外面的人很高兴,向主人请求,要见一见三位道士。等到进屋一看,原来是两个和尚。两个和尚只顾礼拜哀告说:“禅院的和尚不认识道士,昨天没有好好迎接,以致遭到了谴责,三百个和尚到现在还下不了床。我们两个是主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