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的鹿占世界第一位 (第3/5页)
统计,该场从1958年到19 79年,共捕获幼白唇鹿710只,驯养成活363只,成活率为51。13%。另外,集体和个人也有分散饲养的。据报道,现已能实行放牧饲养,这不仅可以减少饲料费,节约劳动力,而且也有助于改变它的野生习性,增加繁殖率。 在国家保护动物名单中,只有3种鹿属于第一类,即白唇鹿、梅花鹿和海南坡鹿。 梅花鹿 梅花鹿,总的说来还算不上是稀有珍奇动物,因为这种鹿不但在公园、动物园里容易看到,而且在国内有很多养鹿场大批地饲养着。但是仍可以把它归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首先说“珍”。这种鹿的鹿茸是各种鹿茸中价格最高的,在药材中被称为“黄茸”。另外,鹿皮、鹿rou、鹿鞭、鹿尾、鹿筋,等等,也都有较高的价值。所以说它是一种珍贵动物。 其次是“稀”。家养的梅花鹿虽多,但野生的却特别稀少,不仅河北亚种和山西亚种野生的早已绝灭多年,连从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华南亚种和从前数量也很多的东北亚种,现在也都所剩无几,前途岌岌可危。至于台湾亚种,野外究竟还有没有,很成问题,恐怕只有到动物园里还能找到一些。所幸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先后又在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和甘肃南部靠近四川边界的迭部,发现了一个梅花鹿新亚种,数量估计约有一二百头。它们经常活动于混交林边缘或林间草地,有时与牛群同在一片草地吃草,有时与苏门羚、黑麂一起休息。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处动物园还未展出过这个新亚种,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世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对残余野生梅花鹿的保护工作,应作为重点看待。江西彭泽县桃红岭是江西省唯一产梅花鹿的地方,估计这里还残留有100头左右的华南亚种,现在这里已被划为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亚种虽多,在形态上差别不大,只是在个体大小毛色深浅、斑点的多少和大小、背中线的长短和明显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台湾亚种最小,肩高只有八九十厘米;东北亚种最大,肩高可超过110厘米,体重超过120公斤。 坡鹿 “坡鹿”是海南岛上的俗名,分类学上的名称叫艾氏鹿,也叫眉杈鹿。 共有三四个亚种。在我国唯一的产地是海南岛。这里的鹿究竟是不是单独的一个亚种,至今还有意见分歧。 坡鹿的大小和梅花鹿差不多,属于中型鹿。肩高在105到110厘米之间,体重在60到100公斤之间,身上也有白斑,背部也有黑色中线。它的最主要特征是角形特殊,不同于梅花鹿乃至其他各种鹿。坡鹿的角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和后面的弯曲主枝接连起来,形成一个大角度的弧形。主校下面不分杈,看来好像没有次杈、三杈,其实是分杈位置较高,长到主枝上端来了。由于眉杈特别发达,所以外国著作中大都叫它眉杈鹿。 解放前,坡鹿在海南岛上的分布比较广,似乎除了北部以外,岛上至少有9或1 0个县的山地上,有相当多的坡鹿生存。据估计,在解放初期还有300多只。由于滥猎,到1979年,岛上只有东方县的大田和白沙县的帮溪二地,残余不过30多只。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保护,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3年5月间的调查表明,东方县的总数已增到80只以上。生活在东方县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内的坡鹿,只经过一年多的人工保护,就已逐渐习惯跟人接近,有的走近村旁休息,有的对过往汽车、牛车也不逃避。 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现在已将眉杈鹿,包括海南岛的坡鹿在内的各个亚种都划为第一级濒危动物,希望给予最严格的保护。 马鹿 我国产的马鹿,与欧洲产的赤鹿,是同种,不同亚种。我国的马鹿也不止一个亚种,而是有六七个亚种,在国际间都很罕见,而且其中的4个亚种只产于我国境内。 马鹿是大型鹿,身体之大仅次于驼鹿。北美洲产的马鹿,是个体最大的亚种,有的体重能超过400公斤。我国产的各亚种中,天山马鹿是仅次于北美马鹿的大型鹿。 曾有一只天山马鹿的体重达到381公斤。一对庞大的角,左枝10杈,右枝9杈,主枝的长度达到152。4厘米,粗度达21。6厘米,两角的最大宽距达到117。5厘米。这些数字都远在欧亚各亚种之上,所以天山马鹿在上个世纪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终都是国际间最受到重视的大猎兽之一。同时,几乎所有的马鹿亚种都被认为是重要的狩猎兽。 在我国,虽然马鹿已经被定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但至今仍然是事实上的“狩猎兽”。由于野生的梅花鹿已几乎被打光了,野生的马鹿就成了野生鹿茸最主要的供应者。就价格而论,马鹿的青茸仅次于梅花鹿的黄茸,居第二位,比白唇鹿的岩茸和黑鹿的春茸都高,比驼鹿茸和驯鹿茸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关东青茸”就是东北马鹿的茸。1982年8月,《人民日报》上有一封读者来信,揭露天山马鹿的危机,说:“目前的野生天山马鹿每年正以3000头左右的速度锐减。照这样下去,不用多少年,野生马鹿将有绝迹于伊犁河谷的危险。” 除了经济价值之外,也不可忽视马鹿的稀有性。我国所产的各马鹿亚种中,除了东北亚种黄臀马鹿和阿尔泰亚种阿尔泰赤鹿,在外国动物园能见到一些之外,其他如天山亚种天山马鹿、甘肃亚种白臀鹿、昌都亚种白鹿、西藏亚种寿鹿、叶尔羌亚种叶尔羌赤鹿等,在国外只保存有标本,活的基本上都是见不到的。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于1977年9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世界鹿类专家讨论会中,因寿鹿和叶尔羌赤鹿已有多年不闻消息,认为野生的可能已经灭绝,而白鹿也可能不存在了。事实上,寿鹿和白鹿还是有的,因为到西藏等地作区系调查的专家,在近几年还曾见过,而且听说在昌都等处的养鹿场中还养着一些,只不过动物园中没见过罢了。南疆现在也还有鹿,估计当属于叶尔羌亚种。 寿鹿产于西藏和不丹的边境地区;白鹿产于西藏的昌都和青海的边境;天山马鹿产于新疆天山西段北部地区;叶尔羌赤鹿产于南疆叶尔羌河到塔里木河流域;甘肃马鹿产于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和四川北部;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