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龙山下的童年 (第2/5页)
回家的路上,小伙伴忍不住又羡慕地问他。 小仲揆又奇怪地反问他们说:“你们是怎么踩的呢?我是顺着荷叶先踩到藕,再用脚细心地分出藕路,顺着它生长的方向,一脚一脚,一点一点地把泥踩去,让藕露出来,小心别在藕节的地方把藕踩断,这样再想找到就费事了。” 孩子们又嘻嘻地笑开了:“谁知道藕都怎么长在泥里面?又看不见,又摸不着。 我们就用脚在烂泥里踩呀,端呀,东一脚,西一脚,有时好像踩着了,再踩一脚,又找不到了……“ 邻居的大人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谁家的孩子勤快,谁家的孩子手巧心灵,他们都清清楚楚。怪不得四周的邻居都向小仲揆的mama夸奖说:“卓侯先生娘子,别看仲揆这个孩子年龄小,他的心思是多么细密啊!” 孩子们有谁不盼着过年的呢?只不过有钱人家的孩子过年盼着大人给买这买那,给压岁钱;而穷苦人家的孩子过年,就得靠自己想着办法玩就是了。 小仲揆就是这样,冬天,野外的活儿少了,他就忙着给自己的弟弟meimei准备过年的礼物。 有人送给他两个大香椽,那是一种像广柑那样的果实,放在屋子里满屋清香。 平常人们就把它放在房间里留着闻个清香味儿。李仲揆却细心地用小刀将它剖成两半,剥下皮来,把它们分别扣在小小的碗上风干,又用小刀在皮上刻了美丽的花纹,再剥下来,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对又漂亮又芳香的小坛子,送给自己的小meimei装点小零碎。 他又上竹园里砍了两根毛竹,剖成细篾,七弯八绕地,扎了一盏花样翻新的花灯——孙悟空打秋千。夜晚在灯里点上一支蜡烛,里外透明,那大闹天宫的猴子翻在秋千上,待上不下,那副滑稽而又调皮的样儿,人们见了没有不乐的。这是小仲揆送给弟弟的#物。 他还帮着mama做米花糖——先用晾干的糯米饭炒成炒米,再用小火热点糖稀,就热将炒米拌在里面捏成炒米团,晾凉以后切成薄片,就是又香又脆的米花糖。 小仲揆不声不响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mama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自己也觉得惊奇,这一切,他都是跟谁学的呢?她问:“孩子,谁教你刻字刻花的呀? “我在集上,看刻字的匠人刻的。” “谁教你扎的花灯呢? “我看见集上卖花灯的人扎过。 “那,炒米花糖你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啊? “我看见卖米花糖的老婆婆,她是这样做出来的啊!” mama不再问了,原来他真是一个心眼细密的好孩子。 兀突一块大石头月光下,李仲揆常在一块大坪上和小伙伴们一同做捉迷藏的游戏。蒙上一个孩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的孩子就迅速跑开躲藏起来。有的藏在草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小仲揆,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做完了游戏,小仲揆突然对坪上的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它兀里兀突地屹立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他们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可笑,太奇怪了! “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小伙伴们回家了。李仲揆又去问陈二爹,陈二爹是村里有名的见多识广的老人。 “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啊!你说的是那块怪石头?”陈二爹说,“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下子,小仲揆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那能是真的吗?” “天上落下石头来?”父亲想了一想说,“那倒也会有的。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那叫‘陨石’。” “那块石头究竟是不是天上落下来的呢?”小仲揆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至于天上能不能掉下这么大的石头来,”父亲又想了一想说,“我也不知道。” “谁都说不清楚。”李仲揆感到不满足了。“反正,照我看,它不是本来就在这儿的。就是弄不清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李仲揆整个的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了故乡回龙山,他一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那儿的冰川。 回国以后,1922年,李四光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兀突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然而,猜想也还是不能代替现实。一直到1933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对这块兀突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由于多年的风化侵蚀,它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不过仍然鉴定出它是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而在那一带地区的地层上并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也不是本来就存在在这儿的石头。那么,什么地方有片麻岩石呢?秦岭!原来这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来自秦岭。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么巨大的岩石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的呢? 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来,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进一步考察,李四光还发现这一带都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粘土堆积物。李四光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经进入中年。在这篇论文中,李四光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诵读四书时那块躲在后面捉迷藏玩的大石头。并且对于这个“使他迷惑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解释和科学的答案而表示欣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由此可见童年时代有些疑团对于一位科学家的魅力。 我也要造一艘铁船山洼洼里的孩子是难得有机会进城去玩的。一天,小仲揆跟着爸爸,出了回龙山,来到团风镇。 那是一座不大的镇子,不繁华,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可是从镇边流过的汹涌澎湃的长江,使小仲揆惊讶不已。 长江滔滔不绝地流着,各种各样的船只在长江里行驶。有用人摇着橹慢吞吞前进的小木船,有张着帆走得比较快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