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漂 (第7/11页)
头上设立了指示牌,并且天天下午四五点都来这里迎候一次。登岸不久,县里和指挥部等在这里的两三辆车便尘土飞扬地开来,把人全部接进县城。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绝伦的双虹,得知了比双虹更美好的消息:中央领导同志祝贺全队取得的初步成功,并密切关注,准备随时提供帮助。 在城里休整2天后,又重新下水。 通天河的“野性”,全在曲麻莱以下。 我们却基本不了解这一情况,仍用上游的面貌想象它。它仍作为一条善良的河,在人的头脑里流淌着。 这就埋下了危机。 如果说,曲麻莱以上充满磨难,那也只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已,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通天河下游,却暗藏着杀机,完全可能“收命”! 7月1号,当队伍重返渡口时,景象叫人吃惊:涨洪水了!涨得差点把28号抬到岸上好远的船只冲走。亏得潘树军等看船的人将皮筏全部移到更高处,否则不可收拾。渡口的码头也全部淹没,洪水越过码头的水泥墩形成“漫水坝”景象。站在漂流船上,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原来老高的空中吊筐。 时值通天河洪峰期,水位比尧茂书去年通过时高3。9米。 朱参谋长被大家力劝,不再下船,取道陆路去玉树。相处多日的秦军等4名记者也决定陆行,并劝我们三思而行:“现在改变主意还来得及!”像是窥透了内心的一丝犹豫。 我还是决定下水。虽然记者阵容已经寥落,但还有老徐,还有周桦,还有沙颖,还有新补充的沈大刚、许瑞祥、周洪京、杨帆、泽郎5名队员。 随船,是危险而甜蜜的事业。其中有多少“新闻富矿”可挖! 救生衣很认真地穿上了;使劲收腹,让绳子勒得尽量的紧。救生衣穿得不地道,到时候会吃大亏! 秦军很重情,我的船入水后,他边拍边举起一只手向我打招呼,引我也挥手招呼,照顾了我一个镜头。我相信这绝不是自己留在人间的最后一个镜头!4天后,下水的7艘船将漂完300多公里的水路,与他们重新聚首! 全体人员都感觉到了漂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期,一个有“质”的区别的阶段和时期。河流显出一种雄性的成熟。满江都是“搓衣板”,人在浓郁的水腥中冲波逆折,无限升降。最初,波狼还规则,乘浮浮于水,几多悠然,几多浪漫。 船速相当可观。 余成受命担任全队指挥。他和老徐、李大放、杨斌4人同一条船,走在前面,招呼其他的船不要冲前。见宋元清、沈大刚的一艘“四川大学号”和我的“华信号” 超前,他们很不放心地喊:“慢一点!慢一点! 本来我早就与周桦相约,走前面,但周桦今天就是“挣”不上来。看得出他很着急,使用最能着力的“反划”姿势,仍不济事。自从“烟瘴挂”前后,他就因怕孤独而较少单独划船。现在手艺又回潮了。河上已经出现回水。周桦船太靠边,被回水拉扯住。他忙打成直角往江心划,行船路线就很绕了。我在前面大喊周桦两三次,他也无法赶上来,最后越掉越远,他就打消了争当前锋的念头,和走在最后的阿莎、刘辉实行了并船。王绮也是划得慢的一位。老宋自从在通天河口和王琦发生了一次口角,就不大管这位前“青年队”的部下,大约是看不上他的怕事劲。王琦也加盟于最后一组,形成“三连船”——中间一大,旁边两小。这实际是力量比较弱的一组人的组合。 狼子愈来愈大。皮筏在巨型“驼峰”上升降。我们两只小船还充着“夜胆大”,不井船!接连挨了两三个大狼,脸上水渍淋淋,身上水渍斑斑。在“烟瘴挂”我没有吃亏,到这里却连连吃亏——水的吸力凶得多。老远就看见滩了,任是怎样划,还是被拉回去,一夯,正正落进去,身体几乎是仰面朝天升起来的。升起的瞬间,看见狼尖上有白花花的“倒卷皮”,突然很有几分“失魄”。宋元清、沈大刚的船追上来,吼道:“后面的船过这些滩肯定要被整‘安逸’!”我们的“夜胆大” (应该是“昼胆大”)开始收敛,商定前面一旦发现更大的跌水,马上提前靠岸,并船! 半小时后,走在前面的宋元清他们,把船泊在一个河心绿洲上。洲上灌木茂密,蝴蝶飞蛾很多,在洲渚上忙碌地拈花惹草。我以为他们是要在这种不多见的“小蓬莱”上进午上。哪知他们一见我船到马上喊:“你快看一下前面的河道,凶得很! 凶得很! 河水流到这里,被一座“蛮横山峦”一挡,河道都没有了!好像通天河到此为止了。四处一看,好蹊跷!——在呈直角状倒拐的另一个方向上,露出个其窄无比的山门。向“门”里望过去,里面的峡谷好狭好窄!还未进去人已先被压抑,而且入口处就有一个“进门滩”。外面宽阔的江面在那里一收,像灌漏斗一样往中间集成一束。 我们把两只小船并拢。并的时候,宋元清又表现了他的能干和周到。他不像别人那样用索子把两只船上都有的结船一周的绳子缠拢就算数,怕大狼冲起来时,这种连接方式会稀牙漏缝。他用一组绳子(而不是一根)先分别在两只船的前部箍上一圈,然后再把两个箍儿拴连起来,再把合并处的不用的两只“耳朵”也拴上。 别的船陆续地漂来,看到形势险恶,也都纷纷并船。武警和何平等队员乘坐的两艘特大号船并拢,更加威力无比。周桦、阿莎、王琦他们早已是“三连船”,这就使余成、老徐他们的那艘中型船找不到合并对象,而他们也不怕,打主意单干就单干。 我们两只小字号船先并好,就决定先进那“山门”。漂进那峡口滩,远远不如视觉看到的那样可怕!是一种“吓人不咬人”的跌水。身上水花也没有落下几个,就过了。我们猖狂起来,放船猛冲猛打猛赶路,以为大可以省下一天时间——三天拉拢玉树直门达。 峡内的植被是出人意料的:满山满坡都是柏树,青一色的柏树!第一次看见树,就像第一次见到人那样兴奋。对于久违者来说,树木是了不得的植物文明,更何况是这样的“后皇佳树”,这样的长青贵种。虽然它们普遍矮小得像患了“灌木症”,我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